兰州晚报 21小时前
“造梦师”张兆义:一抔黄土复刻一个时代的乡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在甘肃白银,一位名叫张兆义的建筑从业者,以泥土为媒介,将拆迁的家园复刻成微缩景观。花费一个月时间,手工打造了上千片瓦片,只为把家的模样永远留住。这不仅是对过往生活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用匠心留存温暖记忆的实践。

张兆义和老家四合院作品

缘起乡愁

拆迁前夕 用双手留住记忆

" 去年家里要拆迁,想着留个念想,就动手做了。" 张兆义的语气平静,却难掩对故土的眷恋。从小在白银的四合院里长大,那一方院落中常常有家人们的欢声笑语。

当拆迁通知下达,他依赖仅存的平面照片,选择用更立体、更鲜活的方式——微景观泥塑,来定格家的模样。" 照片不够真,有了这个模型,每次看,都像回了家。" 张兆义说。

匠心独运

建筑功底助力 细节之处显心意

张兆义是一名建筑行业从业者,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独特优势。" 建筑讲究尺寸和布局,做模型时,对整体框架、比例的把握会更准。" 张兆义说,他第一次完成的作品,便是自己家的微缩模型,从家门口的扫帚、板凳,到院子里的农具、土墙,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还原," 不用成品零件,全是手工做的,就是为了做到和记忆里的家一模一样。" 上色环节尤为特别,他不用颜料,而是用真实的黄土、白土、水泥混合胶水,让模型具有真实的乡土气息。

耗时月余

千片瓦片皆手工 慢工出细活

" 做这个太耗时间了,一件作品至少要一个月。" 张兆义坦言,仅仅是屋顶的瓦片,就需要上千片,每一片都要用雪弗板切割、勾缝、上色,再一片一片粘上去,整个流程十分严谨,需先画图设计,再搭建大框架,最后上色、布置细节," 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最后上色的时候,看着模型一点点变得和家一模一样,那种满足感很难形容。" 尽管过程繁琐,但他乐在其中,深夜,便是他沉浸在创作世界的专属时光。

张兆义的作品——《山海情》马德福家

初心如磐

从个人情感到行业思考

如今,张兆义已完成两件作品,除了自家院落,还有电视剧《山海情》中马德福家的模型。不少网友看到他的作品后,纷纷希望定制自己的老家模型,他说做这个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谈及对年轻人的建议,他认为,微景观泥塑市场虽有潜力,但需有足够的耐心和热爱," 如果只把它当职业,很多人坚持不下来;但如果作为爱好,它能解压,能让人静下心来。"

张兆义用指尖的温度,将乡愁凝固成永恒的艺术品。在快节奏的时代里,这份对过往的珍视与对匠心的坚守,更显珍贵。

本报首席记者 苏晓 文 / 图

来源:兰州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张兆义的作品——《山海情》马德福家

相关标签

乡愁 甘肃 初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