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7小时前
五千年前“微雕大师”玉上刻出0.1毫米奇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如何把玉的故事讲给 90 后、00 后们听,让更多人体会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良渚博物院社教专员潘嘉平从环腰牛皮包里摸出一枚印有神人兽面纹的自制热缩片," 平时讲解中,碰到对玉器感兴趣的读者,我会送上小礼物 "。

自诩 " 文博说书人 ",1993 年出生的他比良渚博物院前身良渚文化博物馆大一岁;2019 年 7 月 6 日," 良渚古城遗址 " 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他进院工作的第二年。

讲到中间穿孔的玉琮,四面雕刻神徽所用线条细到难以想象,他掏出热缩片,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先民智慧。

"1 毫米宽度内甚至有四五条笔直平行细线,每条仅 0.1 至 0.2 毫米。很多观众会好奇,难道五千多年前就有微雕大师?一道道细线是怎么刻上去的?带着问题与好奇,逛展就不会是走马观花。" 玉琮王上的神人兽面图案,以各类变换形态在几乎所有良渚玉琮上均有出现,这或可说明良渚社会已有相当统一的政体,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到了 "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 展览 " 环佩琳琅 " 活动,潘嘉平穿上燕尾直裾长襦,躬身示范古代揖礼,将 " 以行节止 " 化为具象体验。

" 良渚贵族们祭祀用玉,身上佩玉,甚至连漆器也镶嵌玉粒。" 玉璧刻纹也藏了很多细节," 鸟立高台 " 图案被部分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良渚王国祭祀时的真实图景," 同样是雕玉鸟,红山文化里的形象是老鹰猛禽,良渚玉鸟则是神似燕子等性情温顺鸟类。"

从玉出发,这位 90 后文博人为观众科普采玉制玉工艺细节。比如,良渚人创作的玉琮影响后世,商代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四川成都金沙遗址都发现了仿良渚的玉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博物馆 成都 90后 四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