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154 年,围攻齐国的胶西、胶东、菑川三国诸侯,在与汉军交战时一触即溃。
三位诸侯王带领军队,狼狈撤回各自的封地。
【原文】
胶西、胶东、菑川王各引兵归国。胶西王徒跣、席藁、饮水谢太后。王太子德曰:" 汉兵还,臣观之,已罢,可袭,愿收王余兵击之!不胜而逃入海,未晚也。" 王曰:" 吾士卒皆已坏,不可用 " 弓高侯韩颓当遗胶西王书曰:" 奉诏诛不义:降者赦除其罪,复故;不降者灭之。王何处?须以从事。" 王肉袒叩头,诣汉军壁谒曰:" 臣昂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子穷国,敢请菹醢之罪!" 弓高侯执金鼓见之曰:" 王苦军事,愿闻王发兵状。" 王顿首䣛行,对曰:" 今者鼌错天子用事臣,变更高皇帝法令,侵夺诸侯地。昂等以为不义,恐其败乱天下,七国发兵且诛错。今闻错已诛,昂等谨已罢兵归。" 将军曰:" 王苟以错为不善,何不以闻?及未有诏、虎符,擅发兵击义国?以此观之,意非徒欲诛错也。" 乃出诏书,为王读之,曰:" 王其自图!" 王曰:" 如昂等死有余罪!" 遂自杀,太后、太子皆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皆伏诛。
郦将军兵至赵,赵王引兵还邯郸城守。郦寄攻之,七月不能下。匈奴闻吴、楚败,亦不肯入边。栾布破齐还,并兵引水灌赵城;城坏,王遂自杀。
【解读】
毫无疑问,胶西、胶东、淄川三国诸侯的做法,实在是愚蠢至极!
你既然已经造反了,还想着能得到赦免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胶西王刘卬甚至光着脚丫子,坐在草席上,向母亲太后请罪,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可泪水有用的话,还要律法干什么?既然已经造反,就应该一条路走到黑,把造反进行到底。
胶西王的太子刘德是个明白人啊。他说:" 汉军正在撤退,这时候他们已经疲惫不堪,我们不如召集军队发动突然袭击,做最后的殊死一搏。就算不能战胜汉军,也可以逃到海岛上,那样至少还有活命的机会。"
但是,胶西王刘卬却说:" 不行了,我们的部队已经残破不堪,不能再打了。"
可以说,他错过了一个好建议。
没有造反的魄力,最后只能让自己无路可走。坦白从宽,牢底坐穿呀!
弓高侯韩颓当给胶西王刘卬写信说:" 我接到的命令是诛灭叛逆,投降的人可以得到赦免,还能恢复原有的爵位。不投降的人就要全部处死。大王,您打算怎么办?我在这里等候您的决定。"
胶西王知道这时已经无法对抗汉军,只好赤身露体,来到汉军营前磕头请罪。
胶西王跪在地上走到大营中,对韩颓当说:" 我刘卬没有遵守律令,让百姓受到惊扰,也劳烦将军远道来到我们这穷困的封国,现在我请求按照刑法,把我剁成碎肉来惩罚我。"
韩颓当对胶西王刘卬说:" 你也在为打仗的事痛苦吧。请问你为什么发兵?我想听听你的解释。"
胶西王刘卬跪着磕头说道:" 先前陛下手下的晁错,擅自更改高皇帝的法令,剥夺了封国的疆土。我们认为他的做法不忠不义,担心他会败坏天下,所以联合七国发兵,想要除掉晁错。如今听说晁错已经被杀,我们就乖乖地把兵撤回封国。"
韩颓当说:" 你少给我扯这些没用的。如果你觉得晁错不对,为什么不向皇帝上诉?况且,没有皇帝的兵符和诏令,你们就私自调动军队,攻打没有叛乱的国家,从这一点来看,你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杀掉晁错。"
接着,韩颓当向刘卬宣读了皇帝的诏书,然后对胶西王刘卬说:" 老弟,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卬知道自己难逃一死,说道:" 像我刘卬这样的人,都是死有余辜!" 说完便自杀身亡。
接下来,胶西王的母亲太后和太子刘德也都被杀,斩草除根才能没有后患呀!
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全部被处死。
而郦寄带领的汉军来到赵国,赵王一见汉军到来,吓得带领军队返回邯郸,想凭借城池坚守。
但是,没有外援,坚守又什么意义呢?迟早还是会被攻破。
而郦寄这个蠢才,攻打了七个月,还是没有把邯郸拿下来。
匈奴听说吴楚联军败了,也不愿意进入汉朝了。
这时的赵王刘遂可以说孤立无援。
栾布攻下齐国之后带兵返回,跟郦寄队伍联合起来围困邯郸,接着引河水灌城,大水把城池冲坏。
赵王听说破城之后自杀身亡。
这就是胶西、胶东、菑川、赵国四个诸侯王造反最后的结局。
可以说,这帮造反的家伙,不是铁板一块儿,没有共同利益,完全就是一盘散沙,开局一起吹,中途各自飞。
所谓的七国之乱,不过是轰轰烈烈的开场,冷冷清清的收场。
造反哪有什么回头路可走,胶西、胶东、菑川这三个诸侯,可以说,有贼心没贼胆,最后又退缩了,想着还能够得到赦免,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既然选择了造反这条路,就没有了回头路。
这帮诸侯真是造反的水平不行,对世事的洞察也不行。
说白了,就是看到势头来了,就想冲上去,势头一下来,立马就胆小怕事了。趁火打劫之辈,摇旗呐喊还行,指望他们成事,纯粹是白日做梦!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