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号出海 · 第 192 篇
从短视频家庭博主到构建完整「怪诞宇宙」,YouTube 网红家庭「The McCartys」正加速扩展他们的全球版图。继推出首个真人互动节目后,这个以「恐怖+喜剧」著称的家庭正进军动画与真人竞赛领域,并计划打造电商平台与系列衍生作品。一个源自家庭日常的短视频账号,如何成长为全球瞩目的内容品牌?当创作者成为 IP 的缔造者,传统的内容传播路径是否将被颠覆?
从一对在疫情期间靠拍「家庭搞怪日常」打发无聊的夫妻,到拥有逾 220 亿播放量、1600 万订阅者的 YouTube 头部创作者,「The McCartys」的成长轨迹几乎是社交媒体时代的标杆。虽然是偶然走上创作之路,但持续的内容创新与叙事意识,使他们从短视频博主转向品牌化运营。
与其他家庭博主不同,「The McCartys」的核心是「叙事驱动」。他们将家庭成员塑造成系列化角色,如恶魔妈妈、滑稽小丑等,让短视频内容具备剧集的连贯性与人物成长线。正是这种「故事+角色」的结构,使他们的频道超越了日常记录,形成类似影视 IP 的内容体系。
如今,他们与加拿大动画制作公司 Wind Sun Sky 合作开发动画剧集,并计划推出真人竞赛节目与电商平台,全面构建以「Camp McCarthy」为中心的品牌宇宙。凯瑟琳 · 温德将其形容为「《亚当斯一家》遇上《阴间大法师》」——怪诞、幽默又极具辨识度。
这种由社交视频延伸至流媒体的路径,标志着「创作者经济」的新阶段:内容不再止于平台流量,而成为可商业化的长期资产。对全球创作者而言,「The McCartys」创造了一种可能——当自媒体具备完整世界观与人物逻辑,就有可能超越算法,成为可持续运营的文化品牌。
「The McCartys 」YouTube 主页
「The McCartys」的崛起,向全球创作者展现了从「内容生产者」走向「品牌缔造者」的转型路径——他们以个人内容起点,通过角色化叙事和多平台延展,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宇宙。这种模式,不仅让创作者牢牢掌握内容话语权,又充分发掘了 IP 的商业潜力。
类似的趋势也正在中国内容创作者生态中显现。以李子柒为例,她以「东方田园生活」叙事出圈后,通过品牌授权、文创产品和纪录片形式,将个人形象转化为具有国际传播力的文化符号;视频博主「何同学」则以「科技青年」的人格设定与叙事风格,与品牌及高校展开深度合作,让个人创作进入科技传播与公共议题领域。
「The McCartys」开发的动画剧集
与此同时,新兴流媒体平台的加入,也在重塑创作者与产业的关系。哔哩哔哩与知名 UP 主共制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将个人表达融入主流内容体系;爱奇艺、优酷与抖音等平台在短剧与纪实内容上的联合制作,让创作者得以通过「共创」方式实现更高层级的内容出海;腾讯视频与自媒体「二更」合作的国际专题片《人间百味》,更直接进入了海外版权分销市场。
「The McCartys」的经验说明,当创作者以清晰的叙事逻辑与角色体系经营内容时,他们不仅能实现自我品牌化,还能与产业链各方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对中国创作者而言,无疑极具启发:从个人内容到文化 IP 的跨越,不仅取决于流量积累,更在于能否构建出具备持续叙事能力与全球共鸣的「创作宇宙」。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译者|小塞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Variety
原文作者|Marta Balaga
原文发布日|2025.10.12/ 周日
《主编浅度》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