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退款 " 又上了热搜。10 月 13 日有百万粉丝量的微博大 V 发文称," 我准备起诉闲鱼了!这事情和规则太扯淡了,连同坑我东西的人一起起诉,不为钱为一口气 "。
据悉,原因是这位博主在闲鱼售卖闲置物品时,买家在收货后称物品有问题,博主则因在西班牙旅游没有及时关注到相关信息,因此买家在申请仅退款成功后,钱和货一道被平台直接退给了买家。
在相关博文中这位大 V 表示,闲鱼 " 仅退款 " 规则不合理、且售后不到位,此次即便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也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他的核心诉求是指出闲鱼的平台规则与售后问题,为自身及有类似经历的用户维权,并警示其他用户。
当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陆续收紧仅退款政策时,闲鱼居然一直是在置身事外。要知道在今年上半年,针对平台纵容消费者滥用 " 仅退款 " 规则,造成商户货款两空这一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已经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以保障商户的正当权益。因此自 3 月下旬开始,各平台陆续开始全面松绑 " 仅退款 "。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其他电商平台都不再偏袒买家时,闲鱼为何又无动于衷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二手电商的闲鱼其实恰恰是更需要 " 仅退款 " 的平台。
所谓 " 仅退款 ",指的是买家收到货后若发现商品存在品质问题,如破损、与描述不符、性能故障等,即可发起 " 仅退款 " 申请,平台此时将主动介入处理,并且无需商家同意即可退款。
其实闲鱼需要 " 仅退款 " 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二手这门生意的核心就是信息差,而卖家则是掌握了信息优势的一方,再加上二手商品还有个非常突出的特质,那就是非标。
为什么会有人说闲鱼骗子多?不就是因为二手的非标商品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导致价值难以被量化。比如一部二手 iPhone 15,虽然在外观上可能是完好无损,但屏幕或许已经被替换过,然而隔着网络的情况下,买家显然很难去进行分辨。
更为致命的是,职业卖家的涌入更是放大了买家的信息劣势地位。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理性重新占据了心智,闲置经济也再次兴起,使得大量来自传统电商平台的职业卖家盯上了闲鱼。随着来自传统电商平台职业卖家的加入,闲鱼也逐渐从 C2C 演变为 C2B2C、乃至如今的 C2X 模式。
在职业卖家大量进入之前,闲鱼还仅仅是个人与个人的博弈,大众评审团机制的 " 闲鱼小法庭 "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买卖双方的纠纷。但职业卖家相比于个人买家,在信息、资源、时间上的优势都过于明显,以至于后续 " 闲鱼小法庭 " 几乎就成了摆设。
尽管为了规范职业卖家的行为,闲鱼是即向高频卖家收取软件服务费,又规范了七天无理由退货,但这一切始终无法解决最根本的矛盾,那就是二手商品的非标特质叠加卖家对买家的信息差优势,很容易让买家陷入 "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的境地。
此时," 仅退款 " 就成为了买家威慑卖家的武器,一旦遇到货不对板,消费者不再需要去与卖家扯皮,直接退款就能解决问题。只不过闲鱼在 " 仅退款 " 这一功能的设计上,忽视了个人卖家和职业卖家的差异,24 小时这样的时间窗口过短。
个人卖家与职业卖家在闲鱼上卖东西的心态,显然会有着微妙的差异。其中,职业卖家会纯粹将闲鱼作为一个渠道,而个人卖家则更多的是为了 " 回血 "。这种心态上的差异,就造成了个人卖家不仅对于盈亏的重视程度不高,也让他们很难时刻关注闲鱼的动态,这也是为什么闲鱼会在去年秋季推出基于 AI 技术的 " 智能发布 " 和 " 智能托管 " 的原因。
只可惜闲鱼推出的 " 智能托管 " 更关注售前和售中,它的 24 小时全方位智能托管服务仅包括智能回复买家信息、智能动态调价、提醒及时发货。可对于个人卖家而言,发货之后就等着收钱才是常态,他们可能并不会经常关注闲鱼 App 上的相关信息。
换而言之,如果此次的事件是出在职业卖家身上根本就不会闹大,因为职业卖家在买家申请仅退款时就会发现对方可能是在试图欺诈,并会很快要求平台介入。而这位大 V 作为个人卖家则是错过了 24 小时时限,导致闲鱼的客服没办法绕过规则来保障卖家的权益。
虽然 " 仅退款 " 是买家在鱼龙混杂的闲鱼平台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利益的一个有利武器,但 24 小时的处理时间似乎确实不太科学。在此事发酵后,闲鱼方面也很快做出了反馈,在永封不良买家的同时,还宣布将调整 " 退款不退货 " 政策,并加大对卖家的提醒力度,拉长退款机制的双方确认周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