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 13小时前
光影织就八秩记忆 冰城故事引客共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双节 " 过后,哈尔滨气温渐凉,但太阳岛风景区坐龙广场上的光影记忆展依旧暖意融融。五彩斑斓的秋叶映衬着鲜红的五星红旗,泛黄的报纸版面与珍贵的历史图片在展板上静静陈列,将《哈尔滨日报》80 年办报历程与冰城发展轨迹紧密交织,成为市民游客追溯城市记忆的热门打卡地。

本次影展以 " 铅火 · 传承 "" 城记 · 蝶变 "" 秋韵 · 画卷 "" 红色 · 印迹 " 四大子板块为依托,近百幅影像作品串联起城市从工业重镇到文旅名城的蝶变轨迹。从 1961 年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盛况,到上世纪 50 年代太阳岛的初貌;从 " 朱德号 " 蒸汽机车的轰鸣,到如今高铁飞驰的身影,每一幅画面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呼应着 " 与城共生 " 的核心主题。

" 这张 1961 年哈尔滨音乐节的照片太亲切了!" 来自黑龙江周边城市的李女士在展板前驻足良久,这位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老人笑着回忆,当年《太阳岛上》的旋律伴着六弦琴声传遍街巷,如今看到老照片,美好回忆一下子就被唤醒了。每年都来哈尔滨的她,亲历过 1998 年松花江特大洪水的考验,也见证了防洪纪念塔从纪念抗洪胜利的象征变为城市地标的历程," 看着今天的哈尔滨变化这么大,作为黑龙江人特别自豪。" 她的感慨,恰是 " 与城共生 " 板块中 " 市民与城市共成长 " 的生动注脚。

在 " 朱德号 " 机车的系列图片前围满了参观者,这组记录机车从蒸汽到电力多次换型的图片。李女士指着蒸汽机车的老照片感慨:"60 年代我就坐过这样的机车,那时哪想到后来会有内燃机,现在更是动车、高铁四通八达。" 不少年长参观者都在此分享起当年的乘车记忆,年轻人则通过老照片读懂了城市交通 " 逐梦前行 " 的变迁之路。

除了外地游客,本地市民的观展体验更添几分情怀。曾在哈师大就读的白先生在复古报刊亭模型前停下脚步,坦言上学时经常在老师办公室看《哈尔滨日报》:" 那时候信息慢,了解国家大事和城市变化都要靠报纸,这是我人生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小王说:" 这些老照片让我们读懂了城市的过往,也看到了《哈尔滨日报》80 年的坚守,希望这份‘芳华’能一直延续,和城市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

午后阳光洒在展板上,光影与秋叶交融,参观者或驻足沉思,或低声交流。这场跨越八十年的光影之约,不仅是《哈尔滨日报》" 八秩芳华 " 的一次深情回望,更以 " 与城共生 " 的温度、" 逐梦前行 " 的力量,让人们在老照片中触摸到城市的温度,在今昔对比中感受到时代的进步,成为这个秋日里冰城最动人的文化风景。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李木双 文 / 摄 / 视频

相关标签

高铁 哈尔滨 黑龙江 芳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