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我的痛,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我到 50 多岁才明白。" 近日,向太陈岚在视频中首次敞开心扉谈论小儿子向佑,一句沉痛的反思,瞬间引爆网络。这位素来以强势精明形象示人的豪门女强人,罕见地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无助与懊悔,也撕开了 " 精英教育 " 背后那道鲜为人知的伤口。
面对向佑从小 " 觉得我偏心哥哥 " 的指控,向太坚称自己问心无愧。在她看来,两个儿子从才艺培养到物质待遇,全部站在同一起跑线——学网球、游泳,请的是全港顶级教练;所有资源,双份配置,绝不厚此薄彼。然而,同样的投入却结出了截然不同的果实:哥哥向佐自律拼搏,成为游泳、网球冠军;弟弟向佑却 " 混水摸鱼 ",消极应付。
更让向太寒心的是细节。90 年代末,兄弟二人在英国留学,向佐每月电话费仅 2000 港元," 每一个电话都是打给我的 ";而向佑每月豪掷 2 万港元电话费,却 " 没有一个是打给我的 "。亲情的天平,在日积月累的冷漠中悄然倾斜。
" 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我们就是给太多钱了,就宠坏了。" 向太的这句忏悔,是她用真金白银和心痛教训换来的。她坦言,自己曾无节制地给钱,甚至瞒着丈夫向华强偷偷接济,而向佑只在要钱时才会甜言蜜语," 承诺会改 ",拿钱后却屡屡失信。
更令人心惊的是,曾经的依赖已演变为赤裸裸的威胁。向太无奈表示,如今若敢不给钱,向佑便放话 " 去外面借 "。" 他现在敢威胁我们了 " ——这句话背后,是一个母亲教育失败后反被子女 " 绑架 " 的悲凉。
向佑的 " 失控 " 早有迹可循。2009 年大闹香港酒店,2015 年殴打出租车司机并叫嚣 " 你知不知道我爸是谁 ",最终因袭击罪入狱 6 个月。心理医生分析其存在 " 长期被忽视感 ",但这并未唤醒他的醒悟。
向太也曾试图为他铺路。知其有绘画天赋(作品曾被学校收藏),她鼓励他走艺术道路,却遭坚决反对。向佑一心幻想 " 一朝发达 ",先后创业宠物店、餐厅,每次都由向太出资,结果却次次 " 血本无归 "。他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想 " 凭自己的本事一夜暴富 ",却连基本情绪和现实认知都难以把控。
" 随他、帮他、铺路都没有用,不成才就是不成才。" 向太这句话带着深深的无力感。她曾以为倾尽所有、有求必应,孩子 " 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现实却狠狠打了她的脸。
这场豪门教育悲剧,撕开的不仅是向太一家的私隐,更是无数家庭在教育与溺爱、资源与自律之间的普遍困境。当物质补偿取代了情感陪伴,当无底线满足滋生了理所应当,再优渥的条件也可能养出空心的人。
向太的公开忏悔,是一次迟来的觉醒。它提醒所有父母:爱与管教,从来不是对立选项;资源与规则,必须双轨并行。否则,再辉煌的家业,也抵不过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带来的撕裂与伤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