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 昨天
一见钟情 vs 日久生情,到底哪种感情更靠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爱情的叙事里,有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动人的开篇:" 一见钟情 " 的电光石火与 " 日久生情 " 的温润无声。前者如同流星,璀璨耀眼,充满戏剧性的浪漫,被无数文学和影视作品歌颂。后者则像涓涓细流,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渐渐渗透,最终汇成深邃江河。

我们常常为 " 第一眼的怦然心动 " 倾倒,认为那才是爱情最纯粹、最激烈的模样。然而,当浪漫的迷雾散去,由时间慢慢熬煮出的 " 日久生情 " 的爱情,或许才是通往长久稳定关系的更可靠路径。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其实,

大家对 " 激情 " 有两大误解!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激情是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让人上瘾,也让人难忘。而在 " 一见钟情 " 的关系中,人们似乎更容易体验到这种炽热的激情。相比之下," 日久生情 " 的关系更像是细水长流的 " 亲密 "。通过长期的相处和了解,情感逐渐加深,建立起温润而深沉的联结。

但正因如此,有些人会误以为 " 日久生情 " 滋生的不是爱情,而是友情甚至亲情。因为它似乎缺少了激情的狂热,没有瞬间的心跳加速,也少了让人迷恋的浪漫色彩。

其实,大多数人对 " 激情 " 存在两大误解:

1

误解一:激情只是炽热的吸引与情感冲动

激情并不仅仅指强烈的身体吸引或情感冲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体验到许多形式的激情。比如,清晨起来发现窗外的云霞特别美,拿起手机想要捕捉画面的迫不及待;上班路上偶然发现一家新餐馆的惊喜,约同事中午一起去尝鲜的期待。 [ 1 ]

在浪漫关系中,激情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闲聊中突然发现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某个二次元   IP   的忠实粉丝,这种意外共鸣带来的欣喜和兴奋;在雨天共撑一把伞,尽管雨水打湿了衣角,却因为彼此靠得很近而感到温暖与安心。

激情不只是心跳加速或荷尔蒙的冲动,它同样可以出现在生活的细节里,化作一种欣喜、一种渴望,甚至是一种对生活与伴侣的好奇心。

2

误解二:激情是爱情的唯一核心

激情并不等同于爱情。" 爱情会随着激情的消散而结束 " 是一种常见的错误认知。这种想法往往来源于对爱情的单一理解——将激情视为爱情的核心特质,而忽略了亲密和承诺在爱情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事实上,在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中,爱情包括三种重要成分: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的燃点,而亲密和承诺则是维系关系持久与深厚的关键。 [ 2 ]

激情可能在爱情的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激情往往会逐渐减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激情消失了,而是它的形式发生了转变。它是从最初的强烈吸引和新鲜感,逐渐演变为一种更加深沉且稳定的情感表达,比如对伴侣的欣赏、尊重和关心,这些都是激情的延续。

在长期关系中,激情不再是短暂的心跳加速或浪漫冲动,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在忙碌的日子里为对方准备一顿贴心的晚餐;困境中给予坚定的支持和陪伴是在平淡日常中依然愿意倾听、理解和包容对方。

" 一见钟情 " 很浪漫,

但 " 日久生情 " 更靠谱!

" 一见钟情 " 确实浪漫迷人,那种炽热且令人沉醉的激情,能迅速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然而,这种激情也会蒙蔽人们的双眼,让爱情滤镜掩盖掉两人之间的不匹配。例如,价值观的冲突、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长远目标的不一致,都可能被激情的光芒所掩盖。等到激情渐渐褪去,这些问题才开始浮现,并成为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点。

相比之下," 日久生情 " 则建立在更深层次的了解和长时间的相处之上。在这个过程中,彼此有机会逐渐发现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期待,找到更合适的相处方式。这样的爱情,不再单纯依赖最初的吸引力,而是扎根于真实的了解、共同的生活习惯以及相似的核心价值观。正因如此,这种关系通常更稳固,也更能经受住生活中各种挑战的考验:

日久生情,可以补全 " 人和 "

" 一见钟情 " 往往集齐了 " 天时地利 ",却未必具备 " 人和 "。

研究表明,初始的强烈吸引力常常会让我们对潜在伴侣形成偏差性的认知。例如,外貌吸引力高的伴侣可能被误认为更加聪明、善良,甚至更适合恋爱,而这些认知往往与事实不符。这种 " 爱情滤镜 " 在关系的早期阶段极为常见,也正是 " 一见钟情 " 缺乏 " 人和 " 的重要原因。 [ 4 ]

相比之下," 日久生情 " 虽然缺少 " 一见钟情 " 的炽热与浪漫,但却能够弥补 " 人和 " 的不足。研究显示,那些由朋友关系逐渐发展为恋人的伴侣,通常在人格特质上表现出更高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尤其是在外向性、自主性和情绪稳定性等与长期关系成功密切相关的特质上,能够有效提升关系的质量。因为在 " 日久生情 " 的过程中,伴侣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彼此的真实人格,而不是单纯基于外貌或初始吸引力来建立对对方的认知。 [ 5 ]

日久生情,有更多的共同体验

" 日久生情 " 的浪漫关系,是建立在大量的共同体验(shared   experienc)上的。两人一起经历了许多充满欢笑的愉悦时光,比如每日的餐厅打卡、周末的电影之夜、假期的密室挑战,也共同面对过生活中的难题和挑战。这些共同经历不仅让两人更了解彼此,还通过共同努力,构筑出属于两个人的独特回忆。

研究表明,在共同体验中,伴侣之间的生理信号会逐渐同步,例如心率、呼吸,甚至神经活动。比如,当两人一起观看电影、参加音乐会或戏剧表演时,彼此的心率会随着情节的起伏逐渐同步。这种同步虽然无声无形,却像一根隐形的纽带,悄悄地拉近了两人的情感距离。这种微妙的 " 合拍 " 让彼此更加亲近和理解,形成了更深层次的连接。 [ 6 ]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这种生理同步还会带来更深的情感连接。比如,当我们和伴侣一起面对困难或分享痛苦时,彼此的大脑会 " 合拍 " 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对方的情绪。这种同步让我们不仅能够理解伴侣的感受,还会激发出更多的支持和关怀。可以说,这种 " 同步共情 " 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更有温度。  [ 7 ]

正是因为这些共同体验激发的生理和情感 " 合拍 "," 日久生情 " 的感情往往比 " 一见钟情 " 更具韧性。

3

日久生情,更能规避有毒关系

在 " 一见钟情 " 的激情掩盖下,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很多 " 不对劲 " 的信号。例如,对方在关系初期通过礼物、惊喜和甜言蜜语制造浪漫,表现得无比迷人,实际上却可能具有控制欲强、冷漠无情,甚至倾向情感操控或身体虐待的行为。这种激情驱动的关系,常常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辨别潜在的危险。

每个人建立浪漫关系的动机和态度,以及爱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都深受人格特质、童年经历和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独特的情感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去爱、如何表达爱,以及如何理解爱。根据学者   Lee   提出的爱情风格理论,爱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8 ]

·  激情型(Eros):以强烈的即时吸引力为基础,充满浪漫与激情,通常以深刻的情感和身体上的亲密为核心。

·  游戏型(Ludus):表现为玩世不恭的、不成熟的爱情,倾向于短期关系,可能包含玩弄或滥交,对伴侣缺乏深度关心和投入。

·  狂恋型(Mania):以痴迷和嫉妒为特征,伴随强烈的情绪波动,通常表现为不安全感和对伴侣的过度依赖。

·  理性型(Pragma):注重实际条件,如背景、价值观或经济条件,是一种逻辑性和务实型的爱情。

·  友情型(Storge):建立在深厚友谊基础上的爱情,发展缓慢,更多体现为温暖和陪伴,性在其中并非核心要素。

·  无私型(Agape):以无私奉献和关爱为核心,充满牺牲精神,是一种无条件的爱。

研究发现,具有黑暗三联征人格特质(自恋、精神病态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人,因为缺乏共情、亲密与承诺,并且冲动性强、追求刺激,更倾向于短期恋爱。他们在关系中通常表现出激情型(追求强烈情感和肉体吸引)、游戏型(将恋爱视为一种游戏或征服的过程)和理性型(基于工具性或利益的关系)三种爱情风格。 [ 8 ] [ 9 ]

相反,他们通常不会表现出友谊型(基于深厚的友情和亲密)和无私型(以给予和无条件支持为核心)的爱情风格,因为这些爱情风格需要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而黑暗三联征人格特质的人通常缺乏这种能力或意愿。 [ 8 ] [ 9 ]

因此," 日久生情 " 不仅让两人有时间在真实生活中测试彼此的契合度,还能在逐步了解中,筛选出那些无法建立健康关系的潜在伴侣。通过时间的考验,这种感情最终会更加牢固、可靠,也更能抵御生活中的风雨。

参考文献

[ 1 ] Chen, Q., Jing, Y., Gong, Y., & Tan, J. ( 2025 ) . Will users fall in love with ChatGPT? A perspective from 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86, 11498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8296324004867

[ 2 ] 库尔特 · P. 弗雷 . ( 2021 ) . 人性实验:改变社会心理学的 28 项研究(第 2 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89601

[ 3 ] Marchi, A., Csajb ó k, Z., & Jonason, P. K. ( 2023 ) . 24 ways to be compatible with your relationship partners: Sex differences, context effects, and love sty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6, 112134.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1886923000570

[ 4 ] Swami, V., Stieger, S., Haubner, T., Voracek, M., & Furnham, A. ( 2009 ) . Evaluating th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of oneself and one's romantic partner: Individual and relationship correlates of the love-is-blind bias. Journ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0 ( 1 ) , 35-43. https://doi.org/10.1027/1614-0001.30.1.35

[ 5 ] Barelds, D. P. H., & Barelds-Dijkstra, P. ( 2007 ) . Love at first sight or friends first? Ties among partner personality trait similarity, relationship onset,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lov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 ( 4 ) , 479 – 496.https://sci-hub.se/10.1177/0265407507079235

[ 6 ] P é rez, P., Madsen, J., Banellis, L., T ü rker, B., Raimondo, F., Perlbarg, V., Valente, M., Ni é rat, M.-C., Puybasset, L., Naccache, L., Similowski, T., Cruse, D., Parra, L. C., & Sitt, J. D. ( 2021 ) . Conscious processing of narrative stimuli synchronizes heart rate between individuals. Cell Reports, 36 ( 11 ) , 109692.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1.109692

[ 7 ] Peng, W., Lou, W., Huang, X., Ye, Q., Tong, R. K.-Y., & Cui, F. ( 2021 ) . Suffer together, bond together: Brain-to-brain synchronization and mutual affective empathy when sharing painful experiences. NeuroImage, 238, 118249. https://doi.org/10.1016/j.neuroimage.2021.118249

[ 8 ] Dini ć , B. M., & Jovanovi ć , A. ( 2021 ) . Shades of narcissistic love: Relations between narcissism dimensions and love sty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75, 110707.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91886921000829

[ 9 ] Jonason, P. K., & Kavanagh, P. ( 2010 ) . The dark side of love: Love styles and the Dark Triad.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9 ( 6 ) , 606 – 610.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91886910002771

策划制作

作者丨苏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策划丨张一诺

责编丨张一诺

审校丨徐来 张林林

相关推荐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 " 转载 "

点亮 " 推荐 "

一起涨知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一见钟情 心跳 文学 迷雾 荷尔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