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技能专家、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航空工业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控铣工秦世俊凭借出色的专业积淀收获众多荣誉。近日,他的荣誉册上又增加了一项——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个人)。
秦世俊的专业成绩耀眼:
通过开展价值流分析(VSM)有效解决某科研机型升力系统质量波动问题;
通过使用质量工具成功解决了某直升机起落架装配滑动卡滞问题;
利用数控逆向工程推进单位 MBD 无纸化工作,实现传统加工到数字化加工的精准传递。
其中,直升机动部关键件、重要件数控加工技术攻关等项目,有效保障了亚丁湾护航、极地科考、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的完成。
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80 后的秦世俊从一名普通工人起步,用航空人的严谨诠释了 " 工匠精神 "。从事数控加工 20 年间,秦世俊参与生产多种型号多系列飞机零部件的科研等百余项任务,为哈飞节约科研成本 700 余万元。他学习数字化制造等前沿数控加工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参加质量改进活动中,秦世俊成功试验出镗削铝合金达到镜面级 Ra0.18 光度的方法,彻底解决了困扰车间多年的难题。某机型零件关键件升力系统配合面表面精度要求高,粗糙度需保证在 Ra0.4 以上。多年来,该类精度面加工方式基本采用镗削后再进行钳工研磨才能达到光度,费时费力且质量稳定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秦世俊结合历史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多次调整工装、刀具及加工参数,逐个识别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最终实现了铣削加工精度面粗糙度达到 Ra0.13 至 Ra0.18,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 100%,生产效率提高近 3 倍。他将该质量改进方案推广应用,推出《研制镗削铝合金使表面粗糙度达标方法》。
作为中西合璧的典范产品,AC352 直升机是中法联合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直升机之一,其关键件构型复杂,加工难度大,生产周期短。秦世俊主动承担该产品的生产任务。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研制期间他平均每天在岗 16 小时进行生产配合,并积极与法国技术专家交流,参与技术方案策划。他带领团队自主设计制造数控夹具,通过一次定位完成全部精度尺寸加工,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缩短了 30% 的零件加工周期。他精细高超的加工技能得到了法国专家的一致认可。
设计改良某机型关键产品管梁件快速二次装夹定位工装,产品合格率达 100%,并将此方法推广至同类产品 30 多种加工试制;创新某机型尾减速管平行度加工方法,大幅提高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此方法全年节约成本 15 万元……近三年来,秦世俊个人参与解决技术难题 30 余项,其中申报国家级专利 5 项,获公司级创新一等奖 6 项。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张鸣霄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