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科技层面的前瞻视野以及深厚技术积累,一直都是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国内新能源车型的 "Next Level",其给出的答案也显得很有说服力,这便是 2025 款小鹏 G7。诚然,智能化体验对于一款新能源车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除此之外,实用性表现也是消费者在购车时非常关注的重要环节。那么,2025 款小鹏 G7 在实用性方面的表现究竟如何?本期《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为您解答。
测试车辆:2025 款 小鹏 G7 702 超长续航 Ultra
官方指导价格:22.58 万元
一、功能性配置测试
评测车配备前排无钥匙进入功能,不过由于只拿到了卡片钥匙,部分功能受限,因此没能测试无钥匙进入的实际使用表现。卡片钥匙的感应区位于 B 柱上,操作较为顺手,感应解锁成功率很高。
评测车后备厢支持车外按键和车内中控屏虚拟按键开启,因为只有卡片钥匙,因此与遥控钥匙相关的功能均无法实际测试。
前备厢盖的开启开关位于驾驶位前部左下方,开启时需要先拉动开关,然后即可直接抬起前备厢盖。其内部配备了双侧液压支撑杆,阻尼调节适中,不仅支持稳定性出色,而且开启和关闭过程也都比较轻松省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门槛离地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下车便利性。根据实测结果来看,评测车门槛离地高度为 420mm,处于同级别车型测试上游水平,驾乘人员日常上下车比较方便。
二、舒适性配置测试
座椅方面,评测车主驾驶座椅电动调节按键位于座椅侧面,调节按键位置合理。前排均配备电动座椅记忆功能,另外座椅加热、通风及按摩功能也都没有缺席。需要注意的是,头枕扬声器仅主驾驶位提供。
在主驾驶座椅测试中,评测车的驾驶座椅最前端和最末端之间的距离为 285mm,处于同级别上游水平,座椅可调节行程较为宽泛。
多功能方向盘支持手动上下 + 前后调节,上下可调节角度为 9.8 °,前后可调节距离为 55mm,分别处于同级别中下游和中上游水平。
评测车后排座椅提供 3 个独立头枕,得益于较为柔软的内部填充,枕靠起来十分舒适。比较遗憾的是,中间位置头枕并不支持上下调节。
前排中央扶手箱采用上掀式设计,造型规整且面积较大,表面采用软质材料包裹,触感舒适。虽然扶手箱并不支持前后移动或上下角度调节,但是在正常驾驶坐姿下,其还是能够给驾驶员的手肘提供有效支撑。
三、多媒体配置测试
在车内 USB 接口方面,评测车前排配备 1 个 USB Type-A 和 1 个 USB Type-C 接口;后排仅有 1 个 USB Type-C 接口。
同时,我们对 USB 接口的电压、电流和功率进行了测试。前排 USB Type-C 接口的测试成绩为 9.11V、0.67A、6.17W;前排 USB Type-A 接口的测试成绩为 4.79V、0.96A、4.63W;后排 USB Type-C 的测试成绩为 9.1V、0.57A、5.25W。
随着如今智能车机愈发普及,越来越多的车型都配备了智能语音助手。对于 " 智能语音系统 ",我们将通过以下固定语音指令,来评判语音交互系统在功能操作、模糊语义识别、导航路线设计和交互智能化四个测试维度的实际表现。
1、打开副驾车窗
2、指着副驾车窗说 " 打开这个 "
3、我有点饿了
4、我有点不太舒服
5、导航到北京站东街
6、导航到附近大众点评得分 4.5 分以上的川菜馆
7、请介绍一下车质网
8、小鹏 G7 都有哪些亮点?哪款配置性价比最高?
经过实测,系统无法正确执行指着副驾车窗说 " 打开这个 " 以及 " 导航到附近大众点评得分 4.5 分以上的川菜馆 " 两个指令,前者无反应,后者多次出现理解错误。除此之外,其他测试指令评测车都能够全部识别并执行。具体来看,对于 " 我有点饿了 " 指令,系统会快速查找附近餐厅,并询问是否需要导航前往;对于 " 导航到北京站东街 " 这样容易混淆的复杂指令,系统也能够排除干扰正确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系统在智能交互方面的表现尤为亮眼,无论是 " 请介绍一下车质网 " 还是 " 小鹏 G7 都有哪些亮点?哪款配置性价比最高?",都能给予正确反馈。此外,评测车还支持四区域语音唤醒识别、语音免唤醒词、语音连续识别以及可见即可说功能,日常使用简单方便。
评测车在前排中控台下方配有 2 个 50W 手机无线充电板,另外后排中央扶手上也有 1 个 50W 手机无线充电板。实测不仅充电速度较快,而且得益于大尺寸散热孔,手机在充电时的发热情况也并不明显。充电板底部材质摩擦力较高,搭配限位器,放置手机十分稳妥。此外,无线充电板还支持关闭,通过中控屏内的虚拟按键以及语音控制均可操作。
四、空间配置测试
作为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空间测试方面,在此前的试驾文章《拥有未来交互体验的 AI 汽车 试驾小鹏 G7 Max》,我们已经对其乘坐空间进行了体验,而此次将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同样较多的储物空间及其便捷性等方面进行评测。
对于车内使用空间的测试,只针对前排触手可及的空间,不包括手套箱、中央扶手箱等需开启的空间。测试方法是将以下固定物品全部放置在前排的各个储物空间内,通过固定物品的放置情况来判断车辆储物空间的表现。测试选定的固定物品为:2 瓶常规大小的矿泉水、1 部大屏手机、1 支口红、1 个挎包、1 副墨镜、1 把折叠雨伞以及 1 包常规尺寸的抽纸。
经过实测,评测车的储物数量较多,除墨镜外,其余固定物品均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放置,整体表现不错。此外,评测车还提供了 4 个杯架,均配备限位器。
后备厢内部造型较为规整,地板平整度不错,后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放倒后可以进一步拓展后备厢的使用空间。
对于评测车后备厢的基础数值,我们也进行了实测,开口长度为 1130mm;开口宽度为 1150mm;后备厢进深为 1100-1670mm;后备厢地台与顶部的垂直高度为 720mm。
五、安全性配置测试
在车辆前、后方视野测试中,车内所有座椅均已调整至最低状态,所测出的数据与驾驶者正常使用时均有一些偏差,仅供参考。
在测试前方视野环节,我们采用高 70cm 的桩桶作为参照物,随后调整车距,直至在主驾驶位可以看到桩桶上沿。经过测试,桩桶与车头最终测得的数据为 2.669m,在测试过的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上游水平。
后方视野测试中,依旧将桩桶固定摆放,随后移动车辆直至可以观察到桩桶上沿为止。评测车后方视野所测得的距离仅为 3.955m,得益于流媒体后视镜的加持,其在测试过的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上游水平。
外后视镜视野范围测试时,首先让测试人员分别站在左右后视镜垂直 10m 处,随即开始向左右两侧移动,直至出现在两侧后视镜最外侧边缘为止,测出其横向距离。随后通过公式计算,便可以得出后视镜视野范围的夹角角度。角度越大则后视镜视野盲区范围越小,反之则后视镜视野盲区越大。
评测车两侧外后视镜均未采用双曲率镜片,经实测,左、右外后视镜视野范围分别为 24.7 ° 和 23.9 °。其中,右侧外后视镜视野范围处于同级别上游水平,表现可圈可点。
在测试过程中,倒车雷达在 1.277m 处可感应到后方物体,雷达功率表现中规中矩。从实测数据来看,倒车雷达持续蜂鸣提示距离为 0.325m,与同级别测试均值相差不大。
前雷达在 1.121m 处可感应到后方物体,雷达功率表现出色。从实测数据来看,前雷达持续蜂鸣提示距离为 0.322m,同样与同级别测试均值相差不大。
评测车配备 360 度全景影像,带有车侧盲区影像,搭配透明底盘 /540 度影像,不仅画面清晰度表现出色,而且畸变控制也能够令人满意。影像画面内带有可随动转向的倒车辅助线,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有效参考,实用性表现可圈可点。
车辆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遇到转弯或者掉头的情况,这个时候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了解爱车的最小转弯直径,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剐蹭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经过实测,评测车最小转弯直径为 10.951m,表现在测试过的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下游水平。
车内拉手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很有必要,而且对于乘客在颠簸路面的乘车安全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评测车除主驾驶外,另外三个车门上方均配备车内拉手,整体表现令人满意。
总结:
根据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基础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还是实用性配置,2025 款小鹏 G7 的表现都完全能够令人满意。当然,不足之处也客观存在,例如最小转弯直径在测试过的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下游水平。综合来看,2025 款小鹏 G7 的实用性表现符合预期,算是家庭用车的理想选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