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10-11
滴滴自动驾驶完成20亿元D轮融资,累计融资超100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刚刚,中国最大出行平台滴滴的自动驾驶部门获新一轮融资,北京三大 AI 产业基金全面加持。 

10 月 11 日消息,滴滴自动驾驶今天宣布完成 D 轮融资,本轮融资总额 20 亿元。

本轮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及滴滴。资金将用于加大 AI 研发投入、推动 L4 自动驾驶应用落地,助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

滴滴联合创始人、滴滴自动驾驶 CEO 张博表示,L4 级自动驾驶技术是下个十年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之一,将大幅提升出行安全、效率与体验。滴滴自动驾驶在 AI、量产及运营三个关键领域上已有近十年的积累,将始终坚持负责任地科技创新,在积极探索新型就业空间的同时,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发展,为智能网联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据笔者统计,算上 D 轮 20 亿元融资,滴滴自动驾驶累计融资总额已经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另据彭博,滴滴自动驾驶部门 D 轮投后估值将超过 5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57 亿元)。

据悉,滴滴出行从 2016 年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是国内较早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之一。2019 年 8 月,滴滴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 滴滴沃芽 ",新公司全面发力 Robotaxi,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过去六年,滴滴自动驾驶加速获得融资和技术产品落地,投资方包括国际零部件巨头法雷奥集团和日本软银愿景基金等。2024 年 10 月,滴滴自动驾驶完成 2.98 亿美元 C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汽集团领投、滴滴出行参投。

实际上,随着 AI 大模型等新技术加速落地,AI 与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也是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重点攻坚的核心技术 " 高地 "。

一般情况下,自动驾驶功能需依靠车辆搭载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获取道路信息,通过车载计算平台集成融合成以车身为中心的路况 " 鸟瞰图 ",车辆的自动驾驶算法会以此 " 推理 " 出相应行驶路径。相关数据在脱敏后也会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云计算平台," 喂 " 给 AI 大模型进行训练,持续迭代升级算法,进化出新版本后再向用户车辆推送,不断优化车辆驾驶体验。

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标准,广义的自动驾驶从 L0 至 L5 共分为 6 个层级。L0 只提供预警信息,不介入驾驶操作。L1 和 L2 还是以驾驶员为主,称其为辅助驾驶更准确。只有到 L3 及以上才算是逐步减少直至摆脱驾驶员干预的自动驾驶。

滴滴自动驾驶方面透露,本轮融资的资金将用于加大 AI 研发投入、推动 L4 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其中,L4 驾驶应用落地方面,2023 年 4 月,滴滴推出其首款无人驾驶概念车 DidiNeuron。而截至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经在北京、上海、苏州、美国加州获得路测资格,并且与广汽、比亚迪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

今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在北京和广州开启了全场景、全无人测试,无人车在早晚高峰、深夜、骤雨等复杂出行场景中表现稳定。滴滴自动驾驶和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计划于 2025 年底交付,之后在北京、广州等地开展示范应用

除了滴滴自动驾驶业务之外,滴滴此前还孵化了自动驾驶货运业务卡尔动力(KargoBot),最新 A 轮融资总额达 6 亿元。

AI 研发投入层面,滴滴出行拥有算法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这对于自动驾驶发展更加有益。

今年 9 月下旬,滴滴开启公测 AI 出行助手 " 小滴 Beta v0.8 版本 ",该功能在滴滴派单系统上,通过智能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用车方案。同时,滴滴还同步上线了 MCP 服务,AI 开发者简单配置,即可快速接入滴滴出行 MCP,让自定义的智能体拥有自主规划出行方案、打车、实时查询订单及自动支付的能力,轻松定制专属智能出行助手。

据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预计,到 2030 年,自动驾驶汽车的总销售额将达到约 2300 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到约 2600 亿美元。(本文作者 | 林志佳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自动驾驶 滴滴 融资 基金 a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