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之家 10-11
鸿蒙版微信一周年:从“能用”到“好用” 超2000万下载量背后的进化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还记得去年 10 月收到鸿蒙版微信内测邀请时的心情吗?点开安装包,界面简陋得像个 " 毛坯房 "。只支持聊天、朋友圈和支付功能,甚至偶尔会因为系统 API 不兼容突然闪退。当时不少人在评论区吐槽:" 就这?"

如今一年过去,当鸿蒙版微信的下载量已经超过 2000 万大关时,再打开这个 APP,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支持共享实时位置、朋友圈图片支持长按翻译、锁屏时能直接接微信电话、视频号与公众号内容可分享至朋友圈、消息撤回后支持重新编辑和发送、甚至打开百 MB 的高清原图都能 " 秒开 ",连爸妈用的大字体和深色模式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

这一年,鸿蒙版微信到底走了多远?

一年走完安卓版微信 14 年的路,它一直在奔跑

若要问鸿蒙版微信这一年最震撼的地方,莫过于它用短短一年时间,走完了安卓版微信 14 年才铺就的功能之路。

回溯安卓微信的成长,更像一场慢工出细活的漫长跋涉:2011 年 1 月上线 1.0 版本时,只能发文字和语音;等了 15 个月才添上 " 朋友圈 ";微信支付和扫一扫更是两年多后才出现。而小程序、视频号这些关键功能,更是等到 2016 年和 2020 年才陆续正式上线。14 年里,安卓微信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功能一块功能慢慢攒,版本号才从 1.0 慢慢涨到了 8.0.64。

而鸿蒙微信的起点,更像是一场突击攻坚战。2023 年 4 月,腾讯集结了一支 " 老兵团队 ",他们经历过塞班时代的微信开发,搞定过智能手表、车机甚至 Linux PC 端的适配,更因为之前做手表微信的合作,和华为团队早就成了熟搭档,这为后来的快速推进埋下了伏笔。

真正的攻坚是从 2024 年 3 月正式启动,团队要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把微信 14 年的核心功能都装进鸿蒙 5 系统。2024 年 4 月先做基建,把微信的 Alita 跨平台内核移植到鸿蒙,像盖房子先打牢地基;5 月敲定模块化架构,确保后面加功能时不会 " 牵一发而动全身 ";6 月就敲出了第一个内部体验版,虽然只支持收发消息和语音通话,却已经验证了鸿蒙系统的兼容性。

2024 年 10 月成了关键转折点:8 日内测时,鸿蒙版微信就直接支持了朋友圈和微信支付,这两项功能安卓微信可是等了 2 年 7 个月才配齐;12 日公测时,连公众号、扫一扫都同步上线,相当于一下子把安卓版微信前 5 年的核心功能都补齐了。

进入 2025 年,鸿蒙版微信更是开启狂奔模式 :1 月正式版上线时,腾讯 20 多款产品(QQ、腾讯视频等)同步完成鸿蒙 5 适配;3 月加了字体调节、深色模式,照顾到老年用户和夜间使用场景;4 月一个月更新 3 个大版本,不仅适配了华为 Pura X 折叠屏(外屏能快捷回复消息),还补上了群发助手、聊天背景设置;6 月更一次性上线 10 项功能,从联系人标签分组、置顶聊天折叠,到企业微信音视频通话、支付内搜索,把安卓微信后期才有的细节功能全填上了。

有人统计过,2025 年上半年,鸿蒙微信平均每 10 天就有一次更新,而安卓微信通常 2-4 周才迭代一次,这种高频响应,正是它能快速追赶甚至超越的关键。

版本号低 = 功能差?别被数字骗了

不过最近也有不少鸿蒙 5 用户疑惑:" 为什么鸿蒙版微信的版本号才 1.0.10.xx,而苹果、安卓版都到 8.0.xxx 了,是不是鸿蒙版被区别对待?"

其实这是个美丽的误会。不同系统的微信版本号,根本不是同一个 " 赛道 " 上的数字。安卓版微信的版本号是从 2011 年一路 " 攒 " 下来的,每一个数字增长的背后,都是 14 年里无数次小更新、小优化的积累。而鸿蒙版微信是 2024 年才开始的全新适配,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重新画画,自然要从 1.0 开始计数,这和功能完整性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鸿蒙版微信早已脱胎换骨。对照安卓版微信的核心功能清单,鸿蒙版已经覆盖了 90% 以上:基础通讯、朋友圈、支付、小程序、视频号这些高频功能早就配齐,像 " 企业微信音视频通话 " 这种安卓版后期才有的功能,鸿蒙版也已经落地。有技术博主做过对比,日常体验,和安卓版微信几乎没差别,唯一的不同,可能只是少数小众插件还在逐步补全。

还有人吐槽 " 鸿蒙微信功能不完善 ",但如果回头看一年前的起点,会发现进展其实超出预期。要知道,鸿蒙 5 在 2024 年 10 月才开启公测,微信作为国民级应用,要适配的不仅是手机,还有平板、折叠屏、电脑等多终端,还要打通支付、小程序这些复杂生态。

更重要的是,鸿蒙版微信不是在复制安卓微信,而是要做一个符合鸿蒙逻辑的微信,这需要时间磨合,但现在的速度已经比我们最初预期的快多了。

不只是复刻,鸿蒙版微信有自己的 " 小心思 "

如果说前半年鸿蒙版微信还在 " 追赶 " 安卓版,那现在它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家体验——这些功能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深度结合鸿蒙系统能力做的创新。

2025 年 4 月适配华为 PuraX 折叠屏时,鸿蒙版微信专门做了外屏快捷回复功能,不用展开手机,在外屏就能直接发文字、语音消息,实现了 " 单手秒回信息 " 的便捷体验。

性能上的优势更是肉眼可见。安卓用户打开一张百 MB 的高清原图,往往要等几秒 " 模糊变清晰 " 的过程,而鸿蒙微信能实现 " 秒开 "。这是因为微信团队和华为联合优化了图形加载能力,大图渲染性能比安卓版提升 4 倍,摄影师朋友应该有体会,以前在微信里发原图,对方要等半天才能打开,现在一点就加载完成。

还有拍照功能的突破。安卓和 iOS 的微信拍照一直被吐槽 " 画质差 ",因为微信用的是自己的相机接口,没法调用手机的原生相机能力。但鸿蒙版微信打破了这个限制,现在在微信里拍照,用的是手机自带的系统相机,不仅画质和原相机一样,还能调变焦。

隐私保护上也更细致。安卓版微信要选图发朋友圈,得授权访问整个相册,总让人有点不放心;而鸿蒙版微信用了系统的 Picker 控件,只能读取你勾选的那几张照片,其他照片根本碰不到,这种 " 颗粒化权限 ",是鸿蒙系统的特性,也是鸿蒙版微信独有的优势。

写在最后:和用户一起成长,才是最好的 " 交付 "

微信公众平台曾有一句 slogan 深入人心:"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同样的,再小的问题,放在微信这个亿级用户的产品上,都会被无限放大。开发团队从一开始就懂这份责任的重量,所以才会在赶工期里反复打磨基础功能,在公测后以一个月更新 10 余个版本的频率响应反馈,哪怕是 " 字体调节 " 这样的小需求,也愿意花时间落地。

就像他们始终强调的:永远等不来 " 完美交付 " 这一天。灰度测试、持续迭代,让产品在和用户的互动中得到改进,这是也是鸿蒙微信这一年来的真实写照。

从去年内测时的 " 闪退毛坯房 ",到如今 1992 万下载量支撑起的 " 多终端流畅体验 ",每一个功能的上线、每一次 bug 的修复,都藏着用户的吐槽、建议和鼓励,也藏着团队对 " 做好鸿蒙微信 " 的坚持。

或许现在的鸿蒙版微信,还没完全补齐所有小众功能,偶尔也会有适配的小瑕疵,但只要这份 " 听用户说、跟用户改、不断创造惊喜 " 的节奏不停,它只会越来越好用。

毕竟,一款愿意和用户一起成长的产品,从来都值得多一点耐心。就像我们当初期待鸿蒙生态的崛起,期待微信能在新系统里焕发新生那样,这份期待,正在被一次次的更新慢慢填满。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微信 安卓 朋友圈 腾讯 鸿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