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网 10-11
通过天气新闻,在股票市场获利?中国故事登上国际管理学期刊FM!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据 FM 官网显示,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储丽娅、深圳大学的段心蕊、上海交通大学的凃俊、华中科技大学的王璐颖,合作撰写的论文 " Media Climate Change Concern and Stock Returns " 在国际金融学权威期刊《Financial Management》线上正式发表。

摘要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media climate change concern index, derived from unexpected climate change coverage across diverse media channels, including print ( newspapers ) , voice ( radio ) , and video ( television ) . The index negatively predicts aggregate stock market returns, both in-sample and out-of-sample, offering potential gains for investors. Our findings emphasize the media ’ s influence on market returns through climate change discussions, mainly via the cash-flow channel. This reveals possible shifts in product demand, while demand for green or brown stocks may not be altered as expected, possibly due to "greenwashing"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exaggerating their environmental commitments.

本研究构建了一项媒体气候变化关注度指数,该指数源自不同媒体渠道中突发的气候变化相关报道,涵盖印刷媒体(报纸)、音频媒体(广播)和视频媒体(电视)。无论在样本内还是样本外,该指数均能对整体股票市场收益产生负向预测作用,为投资者带来潜在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媒体通过讨论气候变化对市场收益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现金流渠道实现。这一发现揭示了产品需求可能发生的变化,而绿色股票或棕色股票的需求却未如预期般出现变动 —— 这或许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存在 " 漂绿 " 行为,即夸大自身的环境责任承诺,却未真正调整对相关股票的投资配置。

介绍

当前研究已证实媒体情绪及特定主题报道会对股票市场收益产生影响,但在气候变化这一重要议题上,现有研究存在明显缺口。

一方面,气候变化虽已成为媒体核心议题,且突发的气候变化讨论可能通过影响消费者与投资者偏好作用于企业股价,但现有研究多聚焦气候变化对个股横截面收益的影响,较少探讨其对整体股票市场收益的预测作用,也未明确这种影响是通过现金流渠道还是贴现率渠道实现。

另一方面,过往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媒体关注度衡量多依赖单一媒体渠道(如报纸)或互联网搜索数据,仅能反映部分群体(如散户投资者)的关注,未能全面涵盖印刷、音频、视频等多类媒体所传递的公众整体关注度,难以精准捕捉媒体气候变化讨论对整体市场的真实影响,这些缺口构成了本研究的核心背景。

本研究首先构建了综合媒体气候变化关注度指数(Δ CMCCC),该指数基于 15 个美国主流媒体来源的气候变化报道数据,涵盖 5 份报纸、7 家电视台、1 家广播电台及 2 家通讯社,通过计算报道数量的变动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等权重、波动率权重三种方法聚合,以捕捉多渠道媒体中突发的气候变化关注度。研究发现,该指数对整体股票市场收益具有显著负向预测能力,1 个月内标准差每提升 1 个单位,市场收益平均下降 0.68%,且这种预测力在 12 个月内持续存在,样本内与样本外的预测拟合优度均显著高于传统经济预测变量与其他气候相关关注度指标。进一步分析表明,媒体气候变化关注对市场收益的影响主要通过现金流渠道:气候变化关注度上升会导致棕色企业产品需求减少,进而影响其现金流,但机构投资者的 " 漂绿 " 行为(夸大环境承诺却未调整投资配置)使得绿色与棕色股票的需求未发生预期变动,削弱了贴现率渠道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指数在低关注度时期的预测力更强,且能为均值 - 方差投资者带来显著经济价值,即便考虑交易成本,年度确定性等价收益仍可达 1.27% 以上。

本研究的模型设计围绕指标构建、预测检验与机制分析展开。在指标构建阶段,先计算各媒体每月气候变化报道数量的平方根以缓解数量与关注度的非线性关系,再通过 24 个月移动平均得到关注强度,将相邻两期关注强度的差值作为个体媒体气候变化关注冲击(Δ MCCC);随后采用 PLS 方法提取 15 个 Δ MCCC 的共同成分,构建综合指数(Δ CMCCC),同时辅以等权重(Δ CMCCC^Equ)与波动率权重(Δ CMCCC^Vol)指数作为对比。在预测检验模型中,以 S&P 500 指数超额收益为被解释变量,Δ CMCCC 为核心解释变量,控制企业层面(规模、盈利能力等)、贷款层面(规模、期限等)与宏观层面(债券利差、国债期限利差等)变量,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单变量与多变量回归,并采用 Newey-West 标准误处理异方差与自相关问题,同时通过样本内与样本外预测检验指数的预测稳健性。在机制分析阶段,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将市场收益分解为预期收益、现金流新闻与贴现率新闻,通过回归检验 Δ CMCCC 与三类成分的关系,明确影响渠道;此外,还通过资产配置模型计算投资者的确定性等价收益(CER)与夏普比率,评估指数的经济价值,并采用弹性网、Lasso 等计量方法及预测包含性检验验证结果稳健性。

本研究得出四项核心结论:

其一,综合媒体气候变化关注度指数(Δ CMCCC)对整体股票市场收益具有显著且稳健的负向预测能力,预测周期可长达 12 个月,且其预测力优于传统经济变量、投资者情绪变量及其他单一渠道的气候相关关注度指标,样本外预测拟合优度最高达 10.07%。

其二,媒体气候变化关注对市场收益的影响主要通过现金流渠道实现,而非贴现率渠道 —— 气候变化关注度上升会改变产品需求结构,对棕色企业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但机构投资者的 " 漂绿 " 行为使得股票需求未发生预期调整,导致贴现率渠道作用微弱。

其三,指数的预测力具有不对称性,在低关注度时期显著更强,这与投资者对气候变化信息反应不足的机制一致,即低关注环境下信息融入股价的速度更慢,使得指数的预测作用更突出。

其四,该指数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对风险厌恶系数为 3 的均值 - 方差投资者而言,即便考虑 50 个基点的交易成本,年度确定性等价收益仍可达 3.44%,同时丰富了媒体与市场收益、气候金融领域的研究,为监管层理解媒体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及应对 " 漂绿 " 现象提供了经验参考。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 :学说平台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王璐 华中科技大学 深圳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