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道外区北三道街与北四道街的交汇处,
藏着一条因光影而不朽的小巷——
松光胡同。
它的入口处,
矗立着已有 80 年历史的松光电影院,
如今虽锈迹斑斑、略显破败,
却凭借 50 多部影视剧的 " 加持 ",
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更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与一座城的记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松光电影院是道外区的 " 文化地标 "。几毛钱一张的电影票,要提前几小时排队才能抢到;电影院美工师手绘的电影海报,每天悬挂在招牌下,新片上映时便准时更换,成了胡同里最鲜活的风景。那时的松光胡同,因电影院的昼夜放映而热闹非凡,周边的小酒馆、烧烤摊、食杂店人声鼎沸,烟火气顺着胡同的青砖灰瓦蔓延,勾勒出老道外最生动的市井图景。
岁月流转,松光电影院逐渐褪去往日繁华,入口处铁皮大门锈迹斑斑,售票处小黑板满是裂缝与污迹,却意外成为影视剧摄制组的 " 宝藏取景地 "。《年轮》《千钧一发》《零下三十八度》《无证之罪》《潜龙道》《萧红》等 50 多部作品在此拍摄,让这条老胡同在镜头里重获新生。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电影《黄金年代》——导演许鞍华曾直言,松光胡同里 " 哈尔滨当年平民生活的印记,是任何美术师都无法复刻的,恰好契合萧红颠沛流离的生存状态,为此特意在此加设重头戏。" 电影院后院的老楼梯、胡同里充满年代感的门脸,都成了镜头里的 " 时光隧道 ",将观众带回萧红笔下的旧时光。有趣的是,扮演萧红的演员汤唯,当年拍摄间隙还常光顾胡同里的羊肉串摊,为这段光影故事添了几分烟火气。
如今,当人们走进松光胡同,触摸着斑驳的墙壁、凝视着落锁的影院大门,不仅能找到《黄金年代》里萧红的 " 踪迹 ",更能在一砖一瓦中读懂哈尔滨的过往。这条被光影点亮的老胡同,早已超越 " 打卡地 " 的意义,成为一座城市的记忆载体。
水彩画松光胡同 王焕堤 绘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申志远 于秋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