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 10-10
最惨富豪大省浙江:老板娘和富二代,又要加班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提起浙江,大家总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富有。

从商人聚集地温州到义乌小商品城,从电商之都杭州到宁波港口,浙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

走在浙江的街上,仿佛总能和富豪老板擦肩而过。

但如果你觉得,浙江人会因为有钱而纸醉金迷,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浙江,每一分钱都是浙江人拼命赚来的,大家没有时间做什么休闲娱乐,一门心思扑在赚钱上。

在浙江流传着一句话:"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浙江,这个全民奋斗的省份,把勤奋刻在每个人骨子里。

浙江孩子,从小苦到大

浙江孩子,仿佛从出生开始就得帮家里干活。

话还说不利索的年纪,他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家里的生意。

帮家里做装吊牌、贴快递面单、改箱子规格这些 " 力所能及 " 的事,是很多浙江小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别的省份的孩子,童年玩的是各种积木,或是提前学习小学阶段知识,争取 " 赢在起跑线 ";浙江的孩子则是摆弄各种零件。

义乌的一个孩子,家里是做电商的,10 岁的他已经能够熟练操作海外卖货平台,暑假还会在公司帮忙。

小学还没毕业,他就已经有了几年工龄,赢在了 " 起跑线 " 上。

在浙江,再小的孩子也逃不过在自家工厂帮工的命运。

6 岁的小孩,还在上幼儿园大班,就已经开始打包快递。

3 岁的孩子,已经开始 " 当牛马 ",要帮家里超市上货,纸箱还要留下来卖钱。

图源:小红书 @Ponky

寒暑假原本是许多大学生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游山玩水、拍照出片,但义乌的一位女大学生,放假 50 天,要进自己家的厂打工 30 天。

很多浙江孩子满了十八岁就会被家人催着学车,不过当孩子学成归来,开的不是奔驰宝马,收获旁人羡慕的眼光,而是要开着家里的三轮车、叉车、面包车拉货。

不是工人招不起,而是不要钱的劳动力更有性价比。

开着车,给父母的生意伙伴送货,也是每个浙江孩子的必修课。

经历过在自己家厂子里的 " 磨炼 ",许多浙江孩子都成了复合型人才,主打一个什么都会,艺多不压身。

浙江孩子的一生,仿佛都在围绕着工作转。

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他家里的老人种了点枇杷,非要他在网上帮忙卖。

明明他全家都有正经工作,上班前需要去摘枇杷,上着班得在网上接单,下了班不仅要发货,还要去市场摆摊卖,一天忙碌下来,最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网友只能仰天长叹:" 这点钱是非赚不可么?"

在许多人眼中,家里有个厂的孩子,可以尽情享受父辈打下来的江山,可以整天花天酒地。

但在浙江,厂二代享不到想象中的福,只会吃许多意想不到的苦。

在浙江,轻伤不下火线,就算生了一场大病,休息几天就可以继续赚钱了。

毕竟对于浙江孩子还说,不上班、不出门赚钱就等于 " 触犯天条 "。

浙江老人,不肯退休

在浙江,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一颗闲不住的心。

许多浙江老人一把年纪了,却从来不想 " 安享晚年 ",只要还能动弹,就想出去找个活干。

90 岁的奶奶,还在工厂组装圆珠笔,从早上五点半干到晚上九点多。

103 岁的老人,驼着背也要种地,不让种就骂骂咧咧。

有网友的奶奶退休以后,忙着去工厂里打工剪线头,吃饭都顾不上,每次都要网友爸妈打电话催才来吃饭,还要上夜班,忙到晚上九点多才下班。

下着暴雨,浙江的老人们撑着伞,也要摆摊卖菜。

他们完成得了自己给自己设定的 kpi,也能够老当益壮,扛起大旗冲锋。

厂里有债务问题,他们直接冲在最前线。

困扰浙江老年人的最大问题,不是子女不听话,而是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了。

毕竟,在浙江 60 岁正是闯的年纪,如果领着退休金在家休息,是要被嫌弃不上进的。

如果你以为,他们需要这笔钱来糊口,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可能只是热衷于赚钱。

他们可能已经衣食无忧,却还愿意上全年无休的班。

许多人有着在旁人看来不错的退休金,还要吃一吃 " 种地的苦 "。

在小区门口保卫业主一方平安的保安大叔,家里很可能有几千万资产。

这种勤劳程度,让在互联网大厂卷生卷死的年轻人们自愧不如。

日复一日的奋斗下,浙江老人们经常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一位 70 岁的老太太,早上 4 点起来捕鱼,然后到工地做小工,一袋水泥扛到三楼都不喘气,背一点都不驼。

也有人锻炼出了灵活的头脑。

有网友说,自己村里有位 95 岁的老人,每个月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代取养老金,每个人收 5 元钱的 " 跑腿费 "。

这种 " 卷 " 的精神,让其他省的人民叹为观止。

浙江没有霸总

提起富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霸道总裁(简称 " 霸总 ")。

比如某些短剧中呈现的:他们衣着光鲜,果敢强势,挥金如土,可以随手为心爱的女人买下一整栋大楼,把浪漫玩到极致。

但在浙江,没有霸总生存的土壤,低调务实的浙江人,和电视剧里霸总的形象格格不入。

再大的老板,流连于车间之中,为各种问题火急火燎,难免会灰头土脸,怎么都 " 霸 " 不起来。

在浙江,无论你开再豪华的车,后备箱都得装着自己工厂的货。

小说里的霸总会向心爱的女人邪魅一笑,并邀请女人坐上自己的豪车,但浙江的霸总只会说:" 位置往前挪一挪,我在后面再塞点货 "。

更接地气的浙江霸总会说:" 女人,我面包车的前座永远为你而留(因为后座全拆掉运货了)。"

霸总们会为心爱的女人挥金如土,买下奢侈品店的所有新款,但浙江的霸总,在约会时沉浸在计算这家店翻台率、毛利率的过程中。

做浙江霸总的女人,基本上告别安心享福了。

别的霸总会做出 " 我养你 " 的承诺,浙江霸总只会说:" 别一天到晚躺在家里,搞个单位上班。"

别的霸总看夜深了,会送自己的女人回家,浙江霸总只会说:" 你走的时候顺便帮我拉两箱货到仓库好伐?"

毕竟,在浙江,家里喘气的都要帮忙干活,狗吃口狗粮都得给厂里看门。

浙江霸总的女朋友,最终都会成为集销售、采购、仓库发货、开票催款一体的老板娘。

如果你问一个浙江人身边有没有霸总,浙江人只能带着深深的疑惑问你:" 霸总?你看这里有像的么?"

浙江老板为了省钱,甚至可以自己打扫办公区厕所。

老板们弯腰打扫厕所的样子,又怎么能跟霸总形象挂上钩呢?

影视剧里,霸总们人手一个名牌包,在浙江老板这里更是几乎看不到。

他们出门时拿一个购物袋,就已经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拼搏的基因

浙江人在赚钱方面的 " 卷 ",是 " 代代相传 " 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精神气质。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浙江人就展现出了很强的韧性。

义乌的小商小贩,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用红糖、草纸等 " 小东西 ",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鸡毛掸子卖给供 · 销 · 社。

但做这一行是非常辛苦的,坊间流传着一句话:" 苦,苦不过敲糖帮。"

靠着这股敢闯敢拼的精神,义乌人把义乌建造成了国际化商贸城市。如今的 " 霸总 " 短剧,已经扭曲了真实的生活、职场、商场。

曾经由张译、殷桃等人主演的《鸡毛飞上天》中,就能看到浙江义乌的写照——生活再苦,风雨无阻。

早在改革开放前,温州人就习惯了外出闯荡。

他们背着一袋纽扣、一箱打火机、几双皮鞋,就敢到全国各地跑市场。

从青藏高原到新疆阿尔泰,从藏区的集市到新疆的大巴扎,都能看到温州商人的身影。

时代的浪潮呼啸向前,但浙江人从未落后于时代。

现在,为了更好地赚钱,义乌老板娘扎堆学英语。

她们白天集体晨读,晚上关门上夜校,人均学会四国语言,能够实现流利带货。

为了赚钱拼搏的基因,早已融入浙江的大街小巷。

他们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却把 " 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 " 的精神变成了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真的有人羡慕浙江人的生活,那么,是时候放下手机、走出剧情了——去真实的浙江体验一番,一定能刷新三观。

参考资料:

1. 《中国最会赚钱的一群人,已经卷疯了》 十点读书
2. 《论赚钱,谁能干过浙江人》 浪潮工作室
3. 《浙江人不愧是卷王之王》 穷游网
4. 《耳顺之年还要 " 卷 "!全网都在问:浙江人为啥这么拼?》 浙江老年报
5. 《浙江人的 " 有钱 ",是一种生活方式》 城市把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浙江 义乌 起跑线 宝马 幼儿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