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辟谣平台 10-05
幽门螺杆菌感染=必得胃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这是一种常见的误区。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并不意味着感染就等于得癌,是否最终发展为胃癌,取决于多种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

首先,胃癌的发生往往经历 " 慢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 肠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 " 的多级病变过程。虽然幽门螺杆菌是这一过程中被确认的 " 一级致癌物 ",但大多数感染者并不会走到最后一步。研究发现,只有部分感染者在数十年内逐步进展为癌症,其他人可能长期停留在慢性胃炎甚至无症状阶段。

一项大型队列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只有在高遗传风险人群中,根除治疗才能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降低 55%);在低遗传风险人群中,即使根除治疗,胃癌风险下降也不显著(降低 19%)。换句话说,幽门螺杆菌虽然危险,但并不是所有人群的主力因素,最终是否会癌变,还要看个体基因、炎症程度、营养状况等是否推波助澜。

另外,从中国全国层面看,胃癌负担虽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整体仍高于全球平均。因此,幽门螺杆菌防治确实是控制胃癌的重要策略,尤其针对高风险人群,但并不能以偏概全,简单认为 " 感染 = 癌症 "。

科学防癌的关键不在于恐慌,而在于识别风险、及时筛查、规范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需要根除,应由医生综合评估(如胃镜结果、病理报告、家族史、年龄等)后决定,切忌 " 一刀切 ",更不能被 " 感染 = 得癌 " 的误导所吓倒。

策划制作

作者丨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丨邢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早癌协作组青年委员

责编丨甄曦

审校丨徐来、张林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癌症 首都医科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