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赵子祥
8 月 28 日,徽商银行 ( 03698.HK ) 披露 2025 年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11.57 亿元、净利润 93.2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25%、3.81%,资产总额也较年初增长 11.82% 至 2.25 万亿元,整体业绩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证券之星注意到,然而中报背后却暗藏多重经营挑战。作为传统业务核心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 1.06% 至 145.30 亿元,净利差与净利息收益率较上年同期分别收窄 20 个、25 个基点,传统利息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减弱。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指标自 2024 年末起持续下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资产质量方面,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金额半年内激增 190%,逾期贷款余额亦较年初有所增加,叠加年内多次收到监管罚单,徽商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应对、风险防控及合规管理上的压力进一步凸显。
利息净收入滑坡,传统利息业务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徽商银行前身为合肥城市合作银行,1997 年 4 月 4 日注册成立,2005 年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合并安徽省内芜湖、马鞍山等 5 家城商行及 7 家城信社,成为全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省级城商行。
2013 年,徽商银行在上市 A 股失败后登陆港交所,成为内地第二家赴港上市的城商行。2019 年 9 月 29 日,徽商银行启动 A 股上市辅导备案,由中信证券和国元证券联合辅导,但截至目前仍无实质性突破。
8 月 28 日,徽商银行发布 2025 年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 211.57 亿元,同比增 2.25%;净利润 93.28 亿元,同比增 3.81%。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 2.25 万亿元,较年初增幅 11.82%。
尽管整体业绩表现尚可,但作为银行传统业务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徽商银行在 2025 年上半年的利息净收入却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利息净收入为 145.30 亿元,同比减少 1.06%。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的双双下降。期内,该行净利差 1.37%,净利息收益率 1.55%,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 20 个基点和 25 个基点。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的收窄,直接反映出徽商银行在传统利息业务上的盈利能力有所减弱。
从行业整体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业的利差空间普遍受到挤压。但徽商银行的表现却更为突出,其利息净收入的负增长和利差指标的下滑,显示出该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维持传统利息业务竞争力方面,可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扭转利息净收入的颓势,提升传统利息业务的盈利能力,成为摆在徽商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资本充足率下滑,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激增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充足的资本是银行稳健运营的保障。然而,徽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在 2025 年以来却持续下滑。
具体来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2024 年末为 9.83%,2025 年 3 月末降至 9.58%,2025 年 6 月末进一步降至 9.53%;一级资本充足率,2024 年末为 11.41%,2025 年 3 月末降至 11.09%,2025 年 6 月末降至 11.02%;资本充足率,2024 年末为 13.72%,2025 年 3 月末降至 13.35%,2025 年 6 月末降至 13.27%。
尽管这些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的最低标准,但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却在不断拉大。2025 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 ( 不含外国银行分行 ) 资本充足率行业平均值为 15.28%,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值为 12.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值为 10.70%。徽商银行的各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呈持续下滑态势。
资本充足率的下滑,与徽商银行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密切相关。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 2.25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2381.01 亿元,增幅 11.82%;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 1.10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983.67 亿元,增幅 9.82%。资产规模的扩张需要相应的资本
证券之星注意到,徽商银行 2025 年上半年资产质量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隐忧,尤其是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的激增和逾期贷款余额的增加。
房地产业一直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点领域之一,但也是风险较为集中的领域。徽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金额从 2024 年底的 3.98 亿元大幅上涨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1.56 亿元,涨幅高达 190%,对应不良贷款率从 2024 年底的 1.08% 上涨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3.12%,涨了 2.04 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的变化,反映出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向银行传导的迹象较为明显。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深化、行业面临转型调整的背景下,部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压力加大,还款能力下降,导致银行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上升。
除了房地产业,逾期贷款余额的增加也值得关注。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徽商银行逾期贷款余额 133.46 亿元,较年初增加 6.88 亿元,增幅 5.43%。逾期贷款是潜在不良贷款的重要来源,逾期贷款余额的增加,意味着未来该行可能面临更多的不良贷款生成压力,资产质量的稳定面临挑战。
另外从整体不良贷款情况来看,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 107.65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8.89 亿元,但不良贷款率逆势下降 0.01 个百分点至 0.98%,维持在行业较低水平。同期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提升 3.47 个百分点至 289.94%,风险抵补能力相对稳定。
然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的激增和逾期贷款余额的增加,为该行资产质量的未来走势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对该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此外,合规问题仍未远离徽商银行。2025 年以来,该行多次收到监管罚单。5 月 14 日,淮北分行因信贷数据不真实被罚款 41 万元;4 月 9 日,芜湖政务区支行因贷前调查不审慎被罚款 35 万元;1 月 3 日,成都分行因基金销售业务存在合规风控人员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合格投资者认证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被四川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合规是银行经营的底线,频繁的合规问题不仅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银行的声誉和市场形象,进而对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在合规经营强化内部管理,严守底线操守,徽商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赵子祥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