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昨天
骁龙这颗神U,太逆天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源:雷科技 AI 硬件组 |   编辑:三明治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情况。

从某一个时间点开始,几乎市面上所有的千元线下机,都被骁龙 778G 处理器和类似物给包圆了。

诶,本以为在手机性能军备竞赛的滚滚洪流里,一款三年前发布的中端处理器,理应早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没想到,骁龙 778G 这颗老东西不仅没被遗忘,反而愈战愈勇。甚至到了 2025 年 8 月这个时间点,高通居然还在发布其 " 换皮增强版 " ——骁龙 7s Gen4 移动平台,而首发这颗处理器的 REDMI Note 15 Pro+,甚至就是在这两天上市的。关于这款产品的发布会现场报道和评测雷科技也已发布,欢迎大家全网搜索查看。

更离谱的是,这股风甚至吹到了 Hi-Fi 播放器圈。

(图源:飞傲 FiiO)

在近日的 SIAS 深圳国际音频展中,国内知名 Hi-Fi 厂商飞傲(FiiO)为其新款旗舰级便携播放器 M27 开始预热,官方宣布其搭载了高通跃龙 QCS6490 处理器,并表示这颗芯片的 CPU 性能 " 类似骁龙 782G 物联网版 ",预计将于 10 月中旬正式发布。

这不禁让人好奇,骁龙 778G 和它的衍生系列,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它从手机圈火到 Hi-Fi 圈,成为一棵穿越周期的常青树?

一代神 U,凭何封神?

你别说,在翻遍骁龙 778G 当年的评测和市场反馈后,我发现这颗芯片能火,还真不是一种偶然。

时间回到 2021 年,当时的中端手机市场还处在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一边是旗舰芯片功耗压不住,导致部分次旗舰机型体验不佳;另一边,更低端的处理器性能又捉襟见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戏和日常使用需求。

骁龙 778G 的出现,就像是为这个 " 不上不下 " 的市场量身定做的一剂良药。

(图源:高通)

就拿最基础的产品架构来说吧。

首先,骁龙 778G 采用了当时备受好评的台积电 6nm EUV 制程工艺。这一点至关重要,优秀的制程带来了出色的能效比,意味着在提供足够性能的同时,功耗和发热控制得相对理想。

CPU 方面,它使用了Kryo 670,具体为 1*2.4GHz Cortex-A78 超大核 +3*2.2GHz 的 Cortex-A78 大核 +4*1.9GHz 的 Cortex-A55 能效核心,Geekbench 单核性能在 1000 分左右,多核则在 3000 分左右,达到了媲美骁龙 865 的水平。

GPU 方面,Adreno 642L和骁龙 855 的 Adreno 640 同架构,但是加了后缀 L,表示规模方面有阉割。即便如此,这颗 GPU 相较前代 Adreno 620 有着约 40% 的巨额提升,性能达到了骁龙 865 的 70% 左右,足以流畅运行《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

如今看来,当时高通绝对算是挤爆牙膏了,堪比同期次旗舰的性能和更理想的功耗,最终呈现出的综合体验,甚至超过了部分发热控制不佳的旗舰芯片。

(图源:荣耀)

于是乎,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一大批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 " 爆款 " 终端机型,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骁龙 778G。

说起来,我当初就给我妈买过初代小米 Civi,还不止一台。

原因无他,机身是真的轻薄好看,而我心里有底,就是因为它那颗骁龙 778G,一个绝对不会在日常使用上出岔子的选择。

(图源:雷科技)

对我妈来说,手机好不好用就俩标准:刷头条抖音卡不卡,跟我打视频清不清楚。

结果呢,骁龙 778G 愣是把这两件事办得妥妥帖帖,我几乎没接到过她抱怨手机卡的电话,拍照发朋友圈也足够她用了。

直到现在,她还在用着,偶尔问起,回复还是那句 " 挺好的,没啥毛病 "。怎么说呢,一款几年前的中端机,能让长辈舒舒服服用到现在,这或许就是对一颗 " 神 U" 最好的褒奖了。

子孙满堂,精准跨界

当然了,对高通来说,一颗成功的芯片 IP,不把它用到极致是绝不可能收手的。

于是乎,在骁龙 778G 大获成功后,我们很快就看到了它的各种衍生版本,上演了一出 " 子孙满堂 " 的好戏。

首先简单直接的官方超频,骁龙 778G+ 将 A78 超大核主频提升至 2.5GHz,而骁龙 782G 则进一步拉高到 2.7GHz。这波操作让 iQOO Z6 等机型,在沿用成熟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榨干了这套架构的性能潜力,实现了对同代产品的微弱优势。

(图源:iQOO)

接着是进入新命名体系的 " 精神续作 " ——骁龙 7s Gen 2/Gen 3/Gen 4

它们延续了 778G 均衡、低功耗的设计哲学。尤其是骁龙 7s Gen 3,在换装台积电 4nm 工艺和 ARMv9 指令集的 Cortex-A720/A520 核心(1+3+4 架构)后,能效和 AI 性能上甚至实现了代际跨越。

(图源:红米)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本质上也还是骁龙 778G 的变体。

根据雷科技实测,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即便是最新的骁龙 7s 系列芯片,综合性能也就基本和骁龙 778G 差不多。

考虑到骁龙 7s Gen4 只是 7s Gen3 的超频版,这个局面在今年估计也没有新变化。

(图源:雷科技)

不仅如此,除了高通,发哥这边也是一样的。

这里就以我们熟悉的 Note 14 Pro 系列为例,它搭载了天玑 7300 处理器,熟悉的 A78+A55 核心配置,实测综合性能表现几乎和骁龙 778G 完全持平,相比序号更小的天玑 7200 处理器反而是倒吸了一口牙膏。

至于今年发布的天玑 7400,只提升了 0.1GHz 大核频率,有的那么一点优势也基本可以归为 " 测试误差 " 了。

(图源:联发科)

至于其他一些定位更低的产品,比如骁龙 6 Gen 1、骁龙 6 Gen 3、骁龙 4 系列、天玑 7050、天玑 6020 等等,那性能就更是惨不忍睹了。

可以说,竞品和迭代的全面拉胯,是骁龙 778G 能如此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真正让这颗老 " 芯 " 焕发第二春的,则是高通今年推出的全新品牌——高通跃龙中,一颗物联网芯片跃龙 QCS6490的跨界应用。

从硬件上看,这颗芯片本质上上就是骁龙 778G 的 " 马甲 ",二者的核心规格几乎完全一致,但跃龙 QCS6490 有两个对专业设备至关重要的特性:不仅去除 5G 基带以降低售价,同时高通为其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

(图源:高通)

这一点,恰好击中了传统安卓 Hi-Fi 播放器的最大痛点。

在此之前,绝大多数播放器为了控制成本和功耗,普遍采用性能羸弱的入门级处理器,例如瑞芯微的 RK 系列或高通骁龙 4 系 /6 系。这直接导致系统体验极其卡顿,在庞大的本地音乐库或流媒体 App 中滑动列表时,掉帧、延迟是家常便饭。更要命的是,系统版本万年不更,不仅无法使用新版 App,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而 QCS6490 的加入,对 Hi-Fi 播放器来说,简直就是一次 " 降维打击 "。

它的性能对于手机而言或许只是 " 够用 ",但对于 Hi-Fi 播放器这种对 UI 流畅度和系统现代化有要求、但又无需游戏性能的设备来说,则是不折不扣的 " 性能过剩 ",就像给一辆底盘和悬挂都顶级的经典老爷车,换上了一台现代化的、稳定可靠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那样。

这次精准跨界,很可能让骁龙 778G 成为移动设备市场里最 " 长寿 " 的芯片。

写在最后

最近三年,高通和联发科在旗舰市场打得火热,但中端市场的布局反而显得更加精明和务实。

这件事情要分两面来看,一方面,中低端芯片已经连续四年无实质进步了;另一方面,骁龙 778G 及类似物的经久不衰,其实也反映了一个市场规律: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性能早已不是瓶颈," 够用且好用 " 比 " 极限性能 " 更重要。

当一颗处理器的性能,足以流畅应对 90% 以上的日常应用场景,同时又具备出色的功耗控制和成熟的软件优化时,它就具备了成为 " 经典 " 的潜力。

对手机厂商而言,选择骁龙 778G 及类似物,意味着更低的采购和研发成本、更稳定的供应链、更可控的功耗与发热,可以将更多预算投入到屏幕、影像、快充等用户更能直接感知到的地方。

(图源:真我)

对消费者而言,购买搭载这类芯片的设备,则意味着能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获得一个稳定、流畅、省心的长期使用体验。

这也是一种双赢。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随着端侧 AI 大模型、更高帧率的游戏、更复杂的影像算法的普及,市场对处理器 AI 算力和 GPU 性能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像是骁龙 7s Gen4 这样的继任者,究竟能否复刻其前辈的辉煌呢?

或许没有人能知道,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

    

欢迎扫码添加小雷微信

记得备注想进群的手机品牌哦

跟小雷一起畅聊数码与科技

另外小雷建了几个粉丝群,欢迎扫码加入!

大家伙一块聊聊天,分享玩机技巧~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骁龙 芯片 高通 gpu 三明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