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祝箐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特约研究员祝箐
《财务的终结》一书认为,传统财务报告中,只有 5% 的信息与投资人相关。也就是说,影响投资人决策的 95% 的信息不包含在现有财报中。所以 ESG 报告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而出现的,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 ESG 报告命名为可持续财务信息披露报告(Disclosure of Sustainability-related Financial Information)。
2025 年起,港交所修订后的《上市规则》正式生效,ESG 报告正从补充性信息转变为企业的 " 第四张报表 "。这一变革不仅重构了信息披露体系,更重塑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底层逻辑。
不过,由于 ESG 信息与传统财务数据的关联性较弱,如何将 ESG 纳入财务报告的风险评估体系,平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对企业和准则制定机构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ESG 议题范围广泛(如碳排放、社会责任履行、公司治理结构等),部分指标(如碳足迹核算、社会影响评估)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和披露框架,数据收集和计量难度较大;此外,ESG 风险(如气候相关物理风险、转型风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使其对财务的影响更难建模和预测。
港股 ESG 披露迈入强制性时代,四项宽免条款彰显监管灵活性
港交所 ESG 监管的演变始于 2012 年,当年首次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ESG 信息。此后,监管要求不断强化:2015 年,环境 KPI 提升为 "comply or explain" 层级;2019 年,该要求扩展至社会 KPI,标志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更高期待。2021 年,港交所采纳 TCFD(国际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推动企业披露气候风险与财务影响的关联性,引入前瞻性分析机制,显著提升信息披露的战略深度。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 2023 年。港交所发布咨询文件,建议将《ESG 报告指引》升级为具有法律效力的《ESG 报告守则》,全面衔接 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的要求。2024 年 4 月,港交所发布咨询总结,宣布自 2025 年起,修订后的《上市规则》正式生效,同时《ESG 报告指引》更名为《ESG 报告守则》,标志着 ESG 披露由建议性转为强制性,从而迈入制度化发展新阶段。
这一新规要求 ESG 报告必须与年报同步发布,覆盖相同时间周期;范围一、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将于 2025 年起强制披露,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则根据公司规模和行业属性分阶段落实;同时,ESG 信息可纳入年报或独立发布,但须以交叉引用的方式实现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整合,增强报表的可读性和一致性。
为平衡监管强度与市场承受力,港交所引入四类宽免条款,包括能力宽免(如企业未具备量化能力)、商业敏感性宽免(涉及商业机密信息)、财务影响宽免(某些风险影响难以量化)及合理资料宽免(信息来源不可获得),旨在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披露负担。
整体来看,监管方向呈现三大趋势:从分散披露走向整合汇报、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从合规驱动转向价值创造。这一系列转变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其业务模型与可持续战略的融合路径。
财务不确定性增加整合难点,ESG 投资回报周期过长
事实上,财务报告处理不确定性(Risks & Uncertainties)一直是难点,而 ESG 信息的引入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挑战。
例如,在资产减值测试中,气候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尤其对能源密集型资产影响显著。IFRS 最新发布的 Disclosures about Uncertainties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Illustrated using Climate-related Examples(简称 " 示例 ")要求企业披露碳定价、监管变动等假设,而港股企业还远未做到这个程度,如复星国际(00656.HK)在其 2024 年气候信息披露报告中识别了不同情景下气候变化对资产减值的影响路径和方向,为资产计量提供环境维度支撑。
供应链管理方面,IFRS 建议企业评估气候风险对信贷违约率、采购成本和供应中断的影响。然而,港股企业普遍未能实现这个要求,诸如滔搏(06110.HK)、中石化(00386.HK)等公司尚处在进行绿色供应链的整合中,还无法评估对财务产生的风险或实质性影响。
此外,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缺口、ESG 投资回报周期过长以及第三方鉴证的局限性也是普遍难题。例如,腾讯控股(00700.HK)的绿电采购虽在短期增加营运成本,但长期效益尚未完全反映在财务数据中,凸显可持续投资财务化路径的复杂性。
综上,传统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与 ESG 报告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完整的价值表达体系,其中 ESG 报告通过量化 ESG 因素,弥补了传统财务报告在长期价值评估上的盲区。
不过,企业在推动 ESG 与财务报告联动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仍需在发展实践中逐步完善。此外,监管机构也应持续优化 ESG 披露框架,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一些中小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ESG 相关风险,促进 ESG 理念在财务决策中的深入融合。
(全文 1766 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 " 时代商业研究院 ",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