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奔驰要与宝马合作了!
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奔驰与宝马这对在豪华车领域的宿敌,正在进行一场深度的合作交流。若合作达成,自 2027 年起,部分奔驰车型将搭载宝马提供的四缸汽油发动机。目前双方已进入 " 高层规划阶段 ",最终方案预计在未来数月内敲定,并可能在 2025 年底前正式官宣。
图源:豆包生图
不得不说,最近 BBA 拿到的剧情脚本,属实有点魔幻,前有奥迪中国 " 南北内战 ",后有宝马奔驰 " 宿敌联姻 "。当这两个曾经 " 誓不两立 " 的品牌选择在核心的发动机领域携手合作时,传统豪华车市场的竞争规则,或将被彻底改写。
奔驰与宝马,这两个名字代表着德国汽车工业的巅峰,象征着豪华车领域的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长期以来,它们在市场上的竞争从高端旗舰车型的豪华配置较量,到性能车领域的速度与操控对决,再到入门级车型的性价比之战,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因此,双方突然传出合作,也堪称 " 魔幻 ",其意外程度,相当于 iPhone 突然说要采用安卓系统。
不过,深入探究当下汽车行业的大环境,奔驰与宝马的这一合作又似乎是大势所趋,背后有着双方各自的现实考量与迫切需求。
图源:奔驰
从奔驰的角度来看,其内燃机战略正面临双重压力。
一方面,奔驰近年来推进电动化转型,将大量资源投入到 EQ 系列车型的研发与推广中,但市场反馈未达预期。
奔驰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奔驰的纯电销量仅为 18.51 万辆,较 2023 年大跌 23%,纯电销量占比仅为 9.3%,远低于特斯拉和比亚迪。电动化转型的巨额投入与缓慢的市场回报,让奔驰不得不重新评估燃油车业务的价值,通过优化内燃机成本来平衡资金链。
另一方面,奔驰现有的四缸发动机系列在应对即将实施的欧 7 排放标准时存在明显短板。欧 7 标准对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排放物的限制较欧 6 严格 50% 以上,奔驰若要对现有发动机进行升级,需投入天价研发费用,且改造周期按年计算,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显然是不划算的选择。
奔驰在此关键时刻,选择与宝马合作,确实是最佳选择。
图源:宝马
而宝马的诉求则更为直接,扩大发动机产能利用率以降低单位成本。宝马集团 CEO 奥利弗・齐普策曾公开表示:" 我们需要为卓越的发动机技术寻找更多应用场景,这既是商业选择,也是对技术价值的尊重。" 通过合作,奔驰和宝马可以共享研发成果,分摊研发成本,从而在保证产品竞争力的同时,降低运营压力。
本质上,这场 " 宿敌合作 " 是双方在成本压力、技术瓶颈和市场竞争下的理性选择。奔驰借宝马技术解燃眉之急,宝马靠奔驰订单提产能效率,共同规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在行业变革中守住核心业务优势。
2025 年以来,奔驰的 " 合作版图 " 持续扩张。
据 36kr 报道,今年 7 月,奔驰已和亿咖通、星纪魅族达成合作,Flyme Auto 即将进入奔驰中国车型序列。最先搭载 Flyme Auto 的奔驰车型是长轴距版 E-Class。同月底还传出奔驰的大电池新车,计划采用吉利插混技术。再加上这次传出与宝马的合作,可以看出,奔驰正以加大 " 合作圈 " 的方式,疯狂补这几年落下的作业。
图源:奔驰
对奔驰而言,选择与魅族、吉利、宝马合作,核心是为了快速填补自身在智能化、新能源、燃油车成本控制上的短板。
在转型阶段,奔驰面临着销量与技术双压力,若完全依靠自主研发突破所有技术瓶颈,不仅需要投入数百亿欧元资金,还需等待 3-5 年的研发周期,这在 " 一年一个技术代际 " 的汽车行业中,几乎等同于放弃市场主动权。
因此,合作成为最高效的 " 补短板 " 路径。
找魅族,是因为其车机系统能快速解决奔驰智能座舱 " 响应慢、生态差 " 的痛点,避免从零搭建系统的巨额投入;
找吉利,是看中其成熟的插混技术和供应链规模,可跳过 " 研发 - 测试 - 迭代 " 的漫长周期,直接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长续航、低油耗车型;
找宝马,则是为了用现成的欧 7 标准发动机,省去燃油机升级成本,同时平衡资金链,将资源集中到纯电业务上。
图源:奔驰
这种 " 缺什么补什么 " 的合作逻辑,可以很明显看出,奔驰正在从 " 全栈自研 " 的执念中跳出,转向 " 以结果为导向 " 的资源整合。用宝马的发动机、魅族的车机、吉利的插混,再结合自身的豪华设计与制造标准,形成 "1+1>2" 的产品力。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研发风险与成本,最重要的是能快速跟上技术迭代节奏。奔驰的这一系列动作,或将倒逼其他传统豪华品牌放下 " 身段 ",加入开放合作的阵营。
毕竟,在 " 活下去比体面更重要 " 的转型期,能否快速整合资源、响应市场,远比 " 是否自主研发 " 更关键。
奔驰的一系列合作,与此前奥迪 " 南北内战 " 中凸显的正统争议形成鲜明对照,BBA 的最近动态都指向一个趋势:在新能源时代,豪华品牌的 " 血统 " 正加速消解。
图源:易车
奔驰的历史篇章始于 1886 年——那一年,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并获颁专利,与此同时,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制造出全球首辆四轮汽车。两位工程师的突破,共同改写了人类的出行方式。
1926 年,戴姆勒公司与奔驰公司合并,正式成立戴姆勒 - 奔驰汽车公司,由此奠定了现代奔驰品牌的根基。
从汽车文明的起点,到如今驰骋全球的豪华象征,奔驰用超过一个世纪的锤炼,诠释了何谓 " 德国制造 " 的精密、耐久与豪华。无论是斯图加特的总部,还是遍布世界的生产基地,每一枚闪亮的三叉星徽背后,都承载着纯正的德国豪华基因。
但如今,市场数据正在无情地打破这种神话,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等在内的传统豪华品牌在华零售销量为 117.85 万辆,同比下滑 11.8%。华为鸿蒙智行、理想、蔚来等新势力正对 30 万元以上市场发起围攻,直接切走 BBA 的传统优势份额。
这种此消彼长的背后,根本原因是消费者判断一辆车值不值得买的标准,已经完全变了。
在新能源时代," 智能化 "、" 设计感 "、" 用户体验 " 正在取代 " 血统传承 " 成为购车决策的核心要素。以问界 M9 为例,其搭载的华为 ADS 3.0 系统能实现无图智驾,零重力座椅和后排娱乐屏打造出移动客厅体验,直接分流了奔驰 GLS 的潜在客户。反观奔驰 EQE,尽管延续了 "S 级平权 " 的设计语言,却因座舱反应迟缓、智能化体验落后等问题,月销长期徘徊在千辆级别。
图源:
奔驰采用宝马发动机的合作,本质上是对 " 血统论 " 的自我否定。
当消费者发现,曾经象征 " 纯粹驾驶 " 的宝马发动机,如今被塞进以 " 豪华舒适 " 为标签的奔驰车身,连最核心的发动机都能跨品牌使用,所谓的品牌独特性,也就少了最硬核的技术来撑腰。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 " 豪华 " 的定义,也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仰望 U8 凭借原地掉头、浮水脱困等硬核技术,即便没有百年品牌背书,仍能站稳百万级市场;小米 SU7 Ultra 赛道刷榜,让不少宝马 M Power、奔驰 AMG 车主转投其麾下。这些品牌用实际表现证明:在新能源时代," 豪华血统 " 毫无意义,产品能否解决用户痛点、创造新的出行体验,才是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作为百年车企的奔驰,不可能看不清这个趋势,只是大象转身谈何容易,
因此,百年奔驰选择与车圈的 " 小年轻 " 们、甚至是昔日对手合作,很无奈,但确实是正确的方向。这种选择本身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 闭门造车 " 的时代早已过去,开放合作才是生存之道。
总之,这场由奔驰、宝马开启的 " 宿敌合作 ",究竟能为豪华车市场带来多少改变?三叉星徽与蓝天白云标的碰撞,又将书写怎样的行业新篇?答案或许还需时间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汽车行业的 " 合作时代 ",已悄然到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