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生活 昨天
谷歌的一个小调整,揭开了手机快充的真面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为了从用户身上 " 搞钱 ",手机厂商的小花招可谓是越来越多。当地时间 8 月 20 日,一年一度的 Made by Google 2025 拉开帷幕,新旗舰 Pixel 10 系列也按惯例正式亮相,硬件与人工智能(AI)的技术融合成为了此次谷歌年度硬件发布会的重头戏。

除了万众瞩目的 AI 功能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值得关注。那就是谷歌方面宣称,Pixel 10 系列机型的 " 电池健康辅助 " 功能将强制启用,且用户无法手动关闭。据悉,这一功能会在手机充电循环达到 200 次后,分阶段逐步降低电池的最大电压,直至 1000 次充电循环这一推荐电池更换的节点。

简而言之," 电池健康辅助 " 功能的效果就是减缓电池老化速度,可代价则是随着用户使用 Pixel 10 系列机型的进程,手机的续航能力和快充能力都会同步下降。而谷歌方面所宣称的 " 充电约 30 分钟即可充至 55%",并不会在该系列机型整个使用生命周期里起效。

那么问题就来了," 电池健康辅助 " 功能确实会让电池更耐用,却也会给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负反馈,可谷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Pixel 10 系列机型的 Magic Cue(魔法提示)、Camera Coach(相机教练)等 AI 功能是基于端侧 AI 实现,其中特别是 Pixel 10 Pro/Pro XL 引入的 "Pro Res Zoom" 功能,更是依托端侧大模型对图像进行智能增强和细节填充,从而在保持硬件方案不变的前提下,可实现最高 100 倍的超高解析变焦能力。

尽管 Gemini AI 全面融入 Pixel 10 系列机型确实让 " 手机 AI" 变得愈发有用,可依赖端侧 AI 的代价就是续航堪忧。毕竟调用 Tensor G5 进行 AI 计算不仅会带来更高的发热量,更恐怖的功耗更是称得上噩梦,可偏偏 Pixel 系列智能手机的电池一直以来都是短板。

以欧盟方面今年正式实施的新版电子设备 EPREL 能效标签认证为例,强制要求所有在欧盟上市的智能手机在 800 次充电循环后,仍能保持 80% 的电池健康度。可 Pixel 10 系列就只能做到 1000 次充电循环后电池健康度至少 80%,在这同一框架下,三星 Galaxy S25 系列能做到电池循环次数高达 2000 次,OPPO 等国产厂商的机型也能做到 1600 次。

所谓的电池循环,是指电池完成一次完整充放电的过程。例如将手机电池从 100% 用到 0%、再充回 100%,就算一次循环。可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循环的计算更加灵活,假设今天用掉 50% 的电量、并充满,第二天再用 50%,两次累计消耗 100% 的电量也算一次循环。

以当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 " 新器官 ",手不释 " 机 " 比比皆是的现实,假设用户每天完成 2 次完整的充放电,Galaxy S25 系列机型的电池可支撑 33 个月才衰减至 80%,可 Pixel 10 系列可能仅维持 16 个月,就会让用户明显感知到续航尿崩。

更为致命的是,由于 iPhone 的前车之鉴,谷歌也没办法偷偷来 " 保护 " 手机的电池。

此前在 2017 年时,有 Reddit 用户声称他在自行为 iPhone 6S Plus 更换新电池后,这台手机的性能居然会逆势上涨。随着越来越多 iPhone 6/6S 的用户复现了这一现象,苹果方面彼时也不得不承认," 确实限制了部分老款 iPhone 机型的性能,限制处理器峰值性能可降低能耗,从而避免老设备的电池耗尽自动关机。"

这下,果粉群体中广为流传的 " 每年一到秋季新品发布会前夕,苹果 CEO 库克就会按下他桌子上的神奇按钮,所有老机型会立刻开始变慢变卡 " 的阴谋论似乎就成为了现实,这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 iPhone" 电池门 " 事件。最终,苹果为他们的计划报废操作付出了 5 亿美元的天价和解金。

如此一来,悄悄通过降低用户设备性能的方式来缓解电池寿命下降,也就变成了死路一条。而谷歌现在的做法,就相当于是承认 Pixel 10 系列的续航和快充能力从激活的那一刻开始就在走下坡路,直接将 " 计划报废 " 摆在了台面上。除此之外,禁止用户关闭 " 电池健康辅助 " 功能其实也有潜台词,那就是第三方电池大概率要凉,因为第三方电池大概率不具备重置系统对电池循环的计数。

事实上,谷歌为了掩盖 Pixel10 系列电池质量不如友商搞出的强制开启 " 电池健康辅助 ",在不经意间揭开了一个手机圈的潜规则,那就是当厂商宣称支持 1600 次循环的电池时,往往只提交了循环次数达标之后、电池还能有 80% 的电量,却绝口不提电池容量衰减会导致正负极材料活性降低,进而使得内阻增加,让快充协议(如 PD/QC)无法维持峰值功率。

别看手机厂商在宣传快充功率时渲染得天花乱坠,甚至 "10 分钟内充满等效 4600mAh 电池 " 这样的话语,更是一度让用户担忧如此高功率的充电功率会不会把手机充爆。如今谷歌的做法就从侧面展示了手机快充的真相,所谓的 90W、120W、150W、240W 快充其实还存在一个 " 有效期 ",而且手机用得越频繁,快充效率就越难以维持。

没错,不仅仅是手机的电池是消耗品,快充其实也一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谷歌 ai 智能手机 pixel 欧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