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为什么会用一台竖折手机?" 这是当我在外掏出手机使用时,朋友往往会好奇的事情。过去一段时间,我把主力机换成了三星Galaxy Z Flip7,从室内办公、闲暇娱乐甚至是通勤地铁,在数周时间里反复自问这一问题。
在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风生水起,但竖折机型的势头却逐渐放缓,甚至不少品牌停更了 " 小折 " 系列,同时着力于大小折机型更新的三星,这种 " 逆流行舟 " 的选择就显得与众不同。
作为第七代 Galaxy Z 系列产品,Galaxy Z Flip7 延续了三星在折叠屏领域的深耕,同时在设计、AI 和性能上进行了针对性升级。回顾前代 Z Flip6,外屏的实用性和 AI 功能的初步融入已经让它脱颖而出,而 Z Flip7 则进一步放大这些优势,试图在小折叠市场中巩固霸主地位。
大道至简的外观设计,低调精致的具象化
三星 Galaxy Z Flip7 有秘影黑、暗影蓝、珊瑚红和青霜绿三种配色可选,我选择了其中的暗影蓝版本,偏中性的特征适合多场景使用。它没有过多繁杂的元素,而是通过精致的工艺和材质,营造出一种低调的科技奢品感,颇有 " 大道至简 " 的意味。
机身整体采用直边设计,同色系的中框和后盖完美融合,品牌 Logo 巧妙隐藏在铰链轴盖中,避免了视觉上的突兀。倒角处理得当,看起来锐利但握持时却不会硌手,单手操作也十分便利。
三星 Galaxy Z Flip7 的重量仅有 188g,折叠后厚度 13.7mm,展开后 6.5mm 的纤薄身材,让它在口袋里几乎不占空间。作为一名长期使用直板手机的用户,第一次上手 Z Flip7,除了那种 " 啪 " 的一声折叠闭合的仪式感,类比直板机的携带体验无疑削减了换机时的 " 尴尬期 "。
最引人注目的升级,莫过于外屏。Z Flip7 的外屏从前代的 3.4 英寸跃升至 4.1 英寸,采用极窄边框设计,几乎接近纯直屏的观感,黑边存在感极弱。
可以对比一下小米最新的 MIX Flip2,很明显能够看到三星 Galaxy Z Flip7 拥有更极致的边框控制。配合官方提供的几款个性化表盘,毫不夸张地说,这种铺满整个屏幕的视觉张力,是以往我在小折机型上还未曾感受到的,装饰属性拉满。
(左为小米 MIX Flip2 右为三星 Galaxy Z Flip7)
诚然,除了好看优雅带来的情绪价值外,竖折机型也一直在探索外屏的体验边界。Galaxy Z Flip7 使用了一块 948x1048 分辨率的 Super AMOLED 显示屏,支持 120Hz 刷新率。屏幕显示清晰细腻,外屏操作起来也足够流畅丝滑。
如果深究 UI 动画的话,我会认为 Galaxy Z Flip7 上内置的功能卡片动效会更自然一些,打开关闭卡片会有对应的弹出缩放动画,这与内屏使用 APP 时的动画逻辑一致;外屏应用打开关闭时,采用的则是 " 划屏 " 页面切换效果,当然这样的设计选择,都属于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的范畴了。
(左为原生应用动画效果 右为第三方应用动画效果)
对于竖向折叠手机使用而言,在外掏出手机,展开内屏使用一定是优雅的用机方式。但如果我只是想简单浏览信息,外屏的信息显示优先级更高,竖向折叠手机一定要能做到拿出即用。
这一段时间的体验中,我很热衷于使用 Galaxy Z Flip7 的外屏,像是微信消息可以在外屏同步弹窗,音乐播放、打车信息、高铁航班状态也会以 " 实时窗 " 的形式显示在外屏左下角的空白区域,简单的信息交互不是问题。
我还经常会使用外屏处理常见但简单的用机需求,比如看时间、看天气、定闹钟,甚至是开会时使用录音速记。只需要在外屏上放置这些功能卡片,不用展开手机,也能轻松完成以上需求。
在 Z Flip7 的实验室功能里,还可以设置微信、抖音、网易云音乐等常用 APP 的外屏显示,可以直接在外屏上使用这些常用 APP。
看似官方提供的应用不多,但熟悉三星系统的朋友们,这时候肯定已经安装好 GoodLock 并且打开了 MultiStar,这样就可以通过应用启动器在外屏上显示更多应用,甚至可以实现在外屏上玩王者荣耀手游,自由度非常高。
当然就像前文提到的一样,Z Flip7 上内置的功能卡片实现了全局适配,使用沉浸感更舒适;第三方应用第三方应用则是直接拉伸,显示大小、比例多少还是存在适配问题,并且外屏目前不支持显示方向调整。
(外屏应用全屏显示时会被遮挡底部 Dock 栏)
虽然 MultiStar 提供的三种应用显示样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显示效果,但还是希望未来会有系统级的应用适配。
(三星 Galaxy Z Flip7 外屏支持比例调整)
(外屏支持比例调整 GIF 展示)
内屏部分,Z Flip7 升级为 6.9 英寸的第二代动态 AMOLED 显示屏,分辨率高达 2520x1080,支持 120Hz 自适应刷新率,屏幕素质这一块三星再一次狠狠拿捏了。
屏幕比例为 21:9,我个人是这一屏幕比例的拥趸者,它展开后给人一种修长的视觉体验,观看 2.35:1 宽幅电影时可以完全铺满屏幕,配合极致的显示效果,体验非常好。
机身材质采用 " 装甲铝 " 中框,结合超薄精工装甲铰链,实现上下机身完全贴合,无任何缝隙。铰链的阻尼感适中,支持大角度悬停,用于自拍或视频通话时特别实用。
整体来说,Z Flip7 的外观设计在小折叠领域达到了新高度。小巧精致、优雅漂亮的同时,外屏的实用性也有了新的诠释。由表及里,全新的三星 Galaxy Z Flip7 在 AI 层面又会带来哪些新能力呢?
AI 体验更加丰富实用,外屏交互新境界
三星一直强调 AI 在手机中的作用,Z Flip7 搭载基于 Android 16 的 Samsung One UI 8,集成了全新的 "Galaxy AI" 系统。这套 AI 不只是噱头,而是深度融入日常交互,尤其是与外屏的结合,让小折叠的形态优势得以放大。
首先,外屏的 AI 功能是亮点。4.1 英寸外屏支持触控和语音交互,无需展开内屏,就能处理大量碎片化任务。比如 " 即时简报 " 功能,能一屏显示天气、快递进度、热搜、日程和健身数据。最近广州进入台风天气,我在出门时就可以直接在外屏查看当前天气,来判断是否要带雨伞上班,省去了翻开手机的麻烦。
语音助手 Bixby 升级为多模态 AI,提供了智能文案帮写、绘画助手、思维导图、音乐创作、语聊世界等 AI 功能。
我不需要打开内屏,甚至不用解锁外屏,直接对着 Z Flip7 喊出 " 嗨,Bixby" 的唤醒词,触发对话后就可以让 AI 帮我处理任务。比如说,当我周末外出想吃点美食,可以直接告诉 Bixby 自己要去的地点,AI 会根据需求给出当地美食推荐。
(AI 问答 GIF 展示)
在推荐页,我可以点击餐馆名查看详细地址、人均消费价格,甚至是该店的优惠套餐信息。确定餐馆后,我可以直接点击 " 订位 " 选项,系统会直接快捷跳转到美团 APP 里的商家订位页面。
完成订位后,我可以长按餐馆地址触发 " 智能拖放 " 功能,直接拖到右侧侧边栏的导航 APP 中,完成实时导航指令。整个流程打通了不同 APP 之间的互通流转,符合生活逻辑,并且减少了许多繁琐的操作,高效便捷。
三星 Galaxy Z Flip7 的 AI 实战能力还有很多,比如用 Bixby 处理多文档,上传几份 PDF,它能自动生成摘要或思维导图,效率高得惊人。AI 还包括照片优化功能,能智能调整曝光、色彩和构图;音频橡皮擦能去除背景噪音;音乐创作助手根据描述生成旋律;即圈即搜支持 K12 学科解题或游戏攻略。
浏览助手值得重点讲一下,它能翻译网页、摘要长文或朗读内容,翻译专业文章时表现优异。作为内容工作者,我经常会阅览一些外文网站及文献,在三星浏览器网页界面,点击底部 dock 栏中间区域的星标即可触发浏览助手功能,用来辅助阅读。
(三星浏览器 - 浏览助手功能 GIF 演示)
第三方应用中,Z Flip7 也提供了类似的解决方案。长按底部小横条,弹出的选项中提供了即时翻译、全文总结、笔记转存、即圈即搜的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实用性非常强。
(第三方浏览器 - 浏览助手功能 GIF 演示)
日常办公时,我还探索了 Z Flip7 在悬停模式下的全新 AI 交互体验。将手机折叠成 L 形,上半屏显示 App,下半屏变身为触控板,阅读网页文章时优雅感拉满。
不过,AI 体验并非完美。比如外屏语音对提问完整度比较高,一旦说话卡壳就需要重新提问;外屏 AI 回复显示时间较短,并且 AI 使用界面不支持截屏;悬停模式下不适合重度生产力任务,键盘输入仍需内屏。
总的来说,相比直板手机,Z Flip7 的 AI 更注重 " 轻交互 ",适合快节奏生活。。它不只是叠加功能,而是通过形态创新放大 AI 价值,让小折叠从 " 玩具 " 变成 " 工具 ",值得肯定与点赞。
性能均衡,影像留有惊喜
性能方面,Z Flip7 首发了三星自研 Exynos 2500 处理器,采用 3nm GAA 工艺,10 核 CPU 配置(1 × 3.3GHz Cortex-X925 + 2 × 2.74GHz Cortex-A725 + 5 × 2.36GHz Cortex-A725 + 2 × 1.8GHz Cortex-A520),GPU 为 Xclipse 950(基于 AMD RDNA 3.5 架构)。
性能释放并非竖折机型所侧重的,Z Flip7 的表现应对日常使用场景绰绰有余,多任务处理也能够流畅无卡顿。
Z Flip7 这次在机身维持轻薄的基础上,将电池升级至 4300mAh,但对于一台 " 轻交互 " 的竖折机型来说,足够一整天的使用负载。不过充电功率稍有遗憾,依旧维持在 25W 有线充电,三星在电池续航方面仍旧是保守策略。
影像系统则是 Z Flip7 的强项,尽管硬件配置仍是 "5000 万像素主摄 +1200 像素超广角 " 的后置双摄方案,但在色彩还原、HDR 效果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化,色彩调校自然,符合真实观感。
(三星 Galaxy Z Flip7 主摄 1x 样张)
(三星 Galaxy Z Flip7 主摄 2x 样张)
(三星 Galaxy Z Flip7 超广角 0.6x 样张)
对于竖折机型而言,往往自拍才是拿手好戏。利用外屏 + 后置双摄,实现高规格 " 前置 ",超广角视野广,适合合影或 Vlog。
折叠的悬停姿态也大有用处,一个人外出时想拍照,只需要将 Z Flip7 折起放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无需手机支架即可完成自拍。同时,Z Flip7 在折叠自拍模式下还可以触发 " 自动变焦 " 功能,根据主体距离自动调整构图大小,让记录更加简单。
(三星 Galaxy Z Flip7" 自动变焦 "GIF 展示)
此外,Z Flip7 在立式拍摄时还支持 DV 模式,这些围绕折叠特点开发出的拍摄姿态,都能够为影像记录提供帮助。
小折叠的 " 第二曲线 ",从形态到场景的创新
过去三年,竖折市场从百花齐放到逐渐冷静," 高价、脆弱、性能妥协 " 的三座大山劝退了很多人。三星 Galaxy Z Flip7 给出的是另一种答案——把折叠从 " 形态创新 " 进化为 " 场景创新 "。
外屏不是副屏,也不仅仅只是用来快捷显示的工具。这段时间里,Z Flip7 的确让我 30 % 的操作无需展开手机,把碎片化时间折叠进这 4.1 英寸的屏幕里。
三星用外屏 + 语音的方式,把 AI 变成了 " 小屏也能用 ",AI 的轻量化交互成为可能;也充分利用折叠优势,把自带三脚架、高规格前置的特点,打造成影像的 " 形态红利 ",这些都是任何直板旗舰无法复制的体验。
尽管它存在不完美,但就像折叠本身一样," 不完美 " 恰恰是它存在的理由。当手机形态趋同到只剩摄像模组排兵布阵,Z Flip7 折叠形态带来的社交属性和便利性,也让它区别于直板手机,有让人想把它拿在手里把玩的冲动。
目前业内陆续传来各品牌或将重启竖折系列,属于 " 小折 " 的市场又在重新迸发。三星通过 Galaxy Z Flip7,证明了折叠屏的成熟,也证明了坚持长期主义的正确,也期待未来 Flip 的更多迭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