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催化,今日半导体产业链迎来强劲上涨。
其中国产 AI 芯片龙头寒武纪大涨近 13%,年内累涨 76%,盘中最高报 1188 元,市值逼近 4900 亿元,超越中芯国际(最新市值 4388.48 亿)龙头地位。
半导体产业链全线爆发,A 股市场,盛美上海涨超 17%,海光信息涨超 16%,杰华特涨超 9%,中芯国际涨超 7%。
港股市场,华虹半导体涨近 11%,贝克微涨超 9%,上海复旦、中芯国际涨超 6%,晶门半导体、英诺赛科等跟涨。
两则消息引爆
昨日,DeepSeek 官方宣布 V3.1 版本正式发布,带来多项重要升级。
据官方介绍,DeepSeek-V3.1 使用了 UE8M0 FP8 Scale 的参数精度,对分词器 11 及 chat template 进行了较大调整,与 DeepSeek-V3 存在明显差异。DeepSeek 官微在置顶留言里说,UE8M0 FP8 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市场预期代工应该是华为、寒武纪、中芯等企业。
另外,8 月 22 日消息,据 The Information,因 H20 芯片在华销售遇阻,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已下令停止 H20 的生产,并要求部分组件供应商停止相关工作。
据悉,英伟达于 2023 年底推出特供版 AI 芯片 H20,占其中国区收入 80%。但 2025 年 4 月,美国禁止其出口中国,6 月虽短暂解禁,却附加 15% 销售额分成条件。
在英伟达 H20 恢复对华出口之际,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新的障碍。2025 年 7 月 3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英伟达公司就对华销售的 H20 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虽然,英伟达回应称,其芯片中没有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但中国官方仍未打消对于英伟达芯片的安全问题的担忧。
业绩持续改善
业绩方面,半导体企业业绩持续改善。
海外科技龙头受益于在 AI、IoT 和汽车等新兴领域的持续拓展,业绩上行。高通 2025 财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0%;净利润同比增长 25%。
微软则延续其在 AI 和云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2025 财年整体营收同比增长 14.93%,净利润同比增长 15.54%;其中,Azure 云服务年收入首次突破 7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成为拉动公司整体增长的核心引擎。
国内市场,受益于下游需求总体呈现复苏态势,多家半导体企业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再度报喜。
其中,瑞芯微净利润同比增长 190.61%,表现尤为亮眼。士兰微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 1042.87%~1203.36%,长电科技二季度及上半年营收同创历史新高。
南芯科技预计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约 14% 至 20%。聚辰股份上半年营收预计同比增长 11.69%。复旦微电预计 2025 年上半年营收预计同比增长 1.44% 至 3.12%。普冉股份2025 年上半年营收预计同比增长约 1%。
机构:看好半导体两大方向
展望后市,湘财证券研报指出,AI 大模型的破圈及 AI 智能眼镜、AI 手机等设备市占率的提升,带动端侧 AI 算力的需求上行,驱动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先进存储产品、GPU 及边缘计算 / 端侧算力芯片等多种半导体硬件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传统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PC 及 IOT 板块弱复苏态势延续,叠加国产化替代仍为大势所趋,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半导体企业有望持续收益。
中信证券表示,AI 仍将是半导体产业向上成长的最大驱动力,一方面云端 AI 需求持续,另一方面终端 AI 应用有望加速落地,并且中国半导体厂商在后续 AI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受益程度有望显著提升,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其投资逻辑具体可以分为两条主线,其中云端看国产化,终端看下游增量。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自主可控是半导体最强主线,从 AI 算力到制造再到封测,国产供应链正在加强配套。模拟 IC 呈现 " 量增价稳 " 的产业趋势,亦是自主可控核心环节。端侧 AI,DeepSeek 显降 AI 硬件门槛,端侧大模型的大范围开展有了基础。
坚定看好半导体两大方向:
自主可控:
国产算力产业链: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寒武纪、甬矽电子、通富微电等;模拟 IC:南芯科技、豪威集团、纳芯微、圣邦股份等;
端侧 AI:
兆易创新、瑞芯微、恒玄科技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