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头连着黄土高原的沉厚,一头牵着秦巴山区的灵秀,渭河横贯关中平原,秦岭划分南北气候。作为周秦汉唐的文明根系,这片土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更成了西北战场的 " 门户 " —— 它守护着大西北工业基地,维系着陇海线物资转运,也因战略重要性,成为日军空袭的重点目标。而美国陆军第 14 航空队(飞虎队)的到来,不仅为陕西撑起了长空防线,更与三秦百姓共同书写了一段协同抗敌的历史。
▲飞虎队(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01
三秦蒙难:日军空袭下的陕西困局
自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陕西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日军空袭的重点区域。据陕西省档案馆详实数据记录,从 1937 年 11 月至 1945 年 1 月,日军总计出动飞机达 3789 架次,对陕西展开了 567 次轰炸,投下炸弹 1.36 万余枚。这一系列空袭致使 4331 人不幸遇难,5742 人受伤,4.38 万间房屋被炸毁。
西安,这座西北重镇遭受的打击尤为沉重。在这期间,西安遭遇日军轰炸 145 次,伤亡人数多达 2489 人。1939 年 3 月 7 日,日军的空袭堪称西安建城以来的巨大浩劫,千余间民房在轰炸中化为废墟,600 余人丧生。日军的空袭目标不仅局限于城市,对交通命脉同样展开了疯狂攻击。1938 年 3 月 13 日,24 架日军飞机首次对汉中西关机场发起轰炸。此后,汉中累计遭受日军 44 次轰炸,日军投弹 2056 枚,造成 1249 人伤亡。宝鸡火车站、申新纱厂等重要设施也多次遭到日军轰炸,对当时的战时生产与物资运输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陕西的防空形势岌岌可危,急需外界力量支援。
▲日军轰炸西安古城(图片来源:陕西政协网)
02
铁翼护陕:第 14 航空队的三秦布局与空战交锋
1943 年,原飞虎队改编为美国陆军第 14 航空队后,迅速在陕西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作战网络。西安西关机场经过大规模抢修扩建,跑道得以延长至 1800 米,一跃成为能够起降 P-40 战斗机、B-25 轰炸机的核心军事基地。驻守在此的第 23 战斗机大队,常年保持 12 至 15 架战机处于备战状态,承担起保卫西安及陇海线东段的防空重任。
汉中城固机场凭借其地处秦岭南麓的天然隐蔽优势,被选定为战机维修与物资转运的关键枢纽。第 16 维修中队驻扎于此,每月能够修复 10 至 15 架从驼峰航线转运过来的受损战机。在 1944 年,更通过该机场向豫西前线转运了多达 2000 余吨弹药。咸阳塬则设立了临时起降点,专门为那些因各种突发状况而迫降的战机提供油料补给、飞行员救治等应急保障服务。
第 14 航空队凭借先进的战机与创新的战术,让日军闻风丧胆。1943 年 4 月 30 日,陈纳德亲自驾驶战机,以俯冲之姿勇猛地迎战 12 架日军飞机,并成功击落日机一架,坠毁于城北。1944 年 8 月,4 架 P-40 战机巧妙借助白鹿原的地形优势,成功拦截 9 架日军飞机,最终击落 3 架、迫降 1 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行动中提前 20 分钟发出预警的,正是分布在骊山、白鹿原的村民瞭望哨。据统计,第 14 航空队在华作战期间,总共击毁日军飞机 2135 架,平均每损失一架己方战机,便能击落十架日军敌机。其装备的 " 地狱俯冲者 " 轰炸机载弹量超过半吨,还配备了火箭与钢炮,在战场上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飞虎队成员(图片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03
全民抗战:陕西百姓与飞虎队的携手并肩
在第 14 航空队保卫陕西天空的背后,是三秦百姓全方位、毫无保留的全力支持。西安周边的村民,在空袭的危险下毫不退缩,踊跃捐献木材 800 余立方米、铁器 50 余吨,仅仅用了 3 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西关机场的扩建工程。汉中城固地区,多达 12 万人次的民工参与到机场建设中,他们用牛车拉着石碾,依靠锄头一点点平整跑道。当地百姓还慷慨捐出 80 余万斤粮食,用以保障盟军与民工的日常食用。
就连以米皮闻名的秦镇,也积极投身到抗战支援中。村民们齐心协力平整镇东的空地,将其作为战机紧急迫降的场地。镇上的铁匠铺则将锄头等农具改制成简易的扳手等工具,悄悄送往机场,为战机维修贡献力量。1944 年豫西会战期间,汉中民众积极协助 B-25 轰炸机突袭日军在灵宝的补给线,为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城固百姓曾冒着危险,搜寻并成功救助 3 名因燃油耗尽而迫降的美军飞行员,谱写了一段感人的跨国救援篇章。
军民协作的故事在陕西各地不断上演,细节至今仍留存于历史档案之中。《镇巴县国民政府关于救助盟军飞行员的呈文》记载,1945 年 6 月,美军飞行员在镇巴县跳伞,当地师生与群众得知消息后,立即连夜展开搜寻,并将他们安全护送至安全地带。《陕西抗战记忆:亲历者访谈录》中收录镇巴县老人王培礼(时年 15 岁)的口述,由于语言不通,飞行员通过生动形象的 " 学母鸡下蛋 " 手势,成功向当地百姓表达了想吃鸡蛋的需求,成为跨文化互助的一段佳话。飞虎队员与陕西百姓的互动也超越了战争范畴,他们在西关机场教孩子们打棒球,在汉中街头体验拉黄包车,这些场景成为中美友谊的生动写照。
▲美军在食堂就餐(图片来源:汉中市档案局)
秦岭依旧,汉江长流,那段飞虎队与陕西百姓携手守土的岁月,早已超越了战争本身,成为三秦大地乃至中美两国共同的精神财富—— 它提醒着每一个人:和平从不是孤军奋战的结果,而是无数平凡人用勇气与善意,在危难中筑起的长城。这份记忆,会随渭水长流,伴秦岭永存。
参考资料:
1.《抗战时期西安防空御敌档案汇编》,西安:西安市档案馆,2015 年 .
2.《汉中市军事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 .
3.《陕西省军事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 .
4.《抗战时期美国对华航空援助研究》(期刊论文),北京:《历史研究》编辑部,2008 年(第 4 期)
5.《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密级文献整理汇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年
文 / 严雨尘
编辑 / 周芝屹
法律顾问:北京市泽文(西安)律师事务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