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纪昕 实习生王罕
编辑 | 曾芳
新媒体编辑 | 实习生 艾昱彤
8 月股债赛道加速轮动,不少理财投资者感到 " 有些迷茫 "。低利率背景下,以往作为安心之选、习惯性放在银行的存款和大额存单,现在看来略显鸡肋,低波动资产的收益率薄得不够看了。
再叠加去年全年大债牛行情对收益率下行空间的透支,曾被视作 " 稳稳的幸福 "、" 持有即赚钱 " 的债券理财产品,如今顺风局也已过;包括现金类和债券类在内的固收类理财产品,现今正黯然失色。
低风险保守稳健理财 " 不香了 ",怎么办?近期权益市场强势高涨之下,一部分高风险偏好投资人群选择跑步入场、加注股市投资。
这阵子,准备 " 冲一波 " 大 A 的资金趋势在年轻理财投资者中尤为普遍。某在校大学生理财爱好者向记者称," 目测形势一片大好、All in 了军工和机器人板块 " 。另一位大学生股民态度则更为谨慎:称个人加仓科技并看好消费电子,作好短线操作的准备、" 踩好时机进场和撤离 "。
固收稳赚 " 潮水 " 退去
回顾市场行情,股债上演着冰火两重天。步入 8 月,权益市场强势爆发,8 月 18 日当天,沪指创 10 年新高,北证 50 创历史新高,A 股市值总和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大关。8 月 21 日发稿当天早盘,A 股市场再度上攻,沪指再创近十年以来新高,直攻 3800 点。截至当天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报 3779.52 点,年初至今累计上涨 12.51%,赚钱效应极为火热。
相比之下,跷跷板天平倾斜,债市前几日遭遇 " 暴雨 "。继上半年低利率低波动 " 没啥看头 "、甚至有 " 事倍功半 " 加倍费劲之感,债市 8 月迎来一波急速调整。10 年国债收益率自 8 月 15 日低位 1.72% 到 8 月 21 日发稿当天一度上行至 1.79%,直逼 1.8% 的关键点位。
其间,利率债个别活跃券单日最大上行幅度一度达到 6BP 之多,跌势之急令投资者直呼 " 猝不及防 "。底层资产走势相向而行,投向股债的资管产品自然也表现迥异。
产品业绩方面,首先,得益于股市的 " 争气 " 表现,权益型基金表现尤为亮眼。记者查阅 Wind 最新数据,截至 8 月 21 日发稿,全市场 976 只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总回报达到 21.87%,这个数字较去年同期的 -10.77% 大幅提升了 32.64 个百分点。聚焦近日,股票型基金最近一周的平均回报为 3.35%,相比去年同期的 -0.64% 提升 3.99 个百分点,相比以往,的确可谓吸引力大增。
资料来源:Wind,21 世纪经济报道梳理
几家欢喜几家愁。与权益基金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债券基金今年以来交出的 " 成绩单 " 大不如前。投资者不难发现,现下债基收益普遍变薄,甚至个别产品已然出现负收益,让去年安心持有的客户也 " 尝到了亏钱的滋味 "。据 Wind 数据,截至 8 月 21 日发稿,全市场 3325 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总回报仅为 0.45%,这个水平较去年同期的 2.44% 大幅下滑了 1.99 个百分点,收益缩水明显。
值得关注是,最近一周债基平均回报为 -0.20%,相比去年同期的 -0.03% 下降 0.17 个百分点,短期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债基管理者和投资者今年面临的收益困境已十分明显。
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7 月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出现了全面下滑,这主要因为银行理财的客户大多偏好保守,所以产品持仓配置以固收类底层资产为主。现在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降息导致的利率进一步走低,二是债市波动较大,这两个因素一同影响理财产品收益,使其在大胆配置权益的基金产品面前 " 显得更为乏力 "。
华宝证券 8 月 20 日的研报显示,7 月现金管理类产品近七日年化收益率在 1.35%,环比下降 9.81 个基点;同期,货币型基金近 7 日年化收益率报 1.21%,下降了 10.77 个基点。其他产品表现也不理想:纯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为 1.87%,下降 0.79 个百分点;固收 + 产品年化收益率为 1.76%,下降 0.82 个百分点。全市场理财破净率指标 7 月更是回升至 3.04%,环比上升 1.3 个百分点。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主要投向债券的理财产品确实面临着不小的收益压力,因而,该类投资者还需做好心理准备、适当调整收益预期。
居民存款 " 搬家忙 "
居民财富正在上演一场 " 资金大迁移 "。随着股市回暖赚钱效应显现,加上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大家的 " 钱袋子 " 正在重新调整配置。
先看存款市场:自 5 月降准降息后,存款产品明显 " 不香了 "。市场普遍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在售的大额存单利率已经全面进入 "1 时代 ",部分产品利率甚至和普通存款、零钱理财的收益相差无几,大额存单的利率优势正在消失。
曾经备受追捧的稳健理财正在 " 失宠 "。此前某长三角城商行的零售负责人告诉记者,就连以往 " 一债难求 " 的储蓄国债现在也卖不动了。虽然国债利率仍比定期存款高,但客户普遍觉得收益太薄,以往每月 10 号排长队抢购的热闹场景已经不复存在。
种种迹象表明,在低利率时代,传统的保本理财正在失去吸引力,居民财富资金寻找着新的投资去向。传统储蓄路径悄然改变——部分资金从银行存款、债券型理财产品流出,转向股市等预期收益更高的领域。有投资者提前兑付定期存款或存单," 转战 " 股市追求更高收益,股民跑步入场现象突出。
央行 7 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减少 1.1 万亿元,企业存款减少 1.46 万亿元,而非银存款增加 2.14 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专业人士分析,这与银证转账入股市密切相关,表明老百姓的资金正加速流向权益市场。
南京一位个人投资者向记者表示,自己当下非常关注权益市场,觉得资金和政策的协同作用对盘面形成了有效支撑。" 目前我主要聚焦券商和科创方向,特别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 AI 产业、创新药、机器人及军工产业正快速迭代发展,散户配置机会不断涌现。从国防军工板块来看,结合交付结算的季节性规律,当前正处于胜率较高的黄金窗口期,在未出现重大变量前,赚钱效应大概率会持续下去。"
不过,多名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虽然股市走热带来可观回报率,但投资者在切换赛道时仍需审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市场波动率加大的情况下,必须做好风险收益平衡,同时要特别关注产品流动性,即能否随时低成本变现。以货币基金为例,虽然当前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 T+0 的流动性优势依然显著。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收益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需求,做好均衡配置。
市场热度也引发了部分从业者的担忧。某银行理财子公司业务人员对记者坦言:" 近期债市持续调整,而股市异常火热,导致很多投资者忽视基本面分析。也有少部分客户仍被套在前期高点买入的股票基金中,对当前 A 股涨势的持续性抱有怀疑态度。我们担心若股市持续走强,固收类产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下降,那些追求保本的低风险投资者可能面临资产配置困境。"
针对当前市场特点,一位大型股份行客户经理称,在 A 股创年内新高之际," 固收 +" 策略迎来了布局良机。对于希望增厚收益的投资者,推荐关注一些运作稳健的老牌固收 + 产品,这类 R3 风险等级的产品能较好实现股债之间的均衡配置。
某国有行长三角地区支行理财经理则告诉记者,他观察到按日开放的产品这一阵表现大多欠佳,主要受市场波动加剧和客户频繁赎回的双重冲击。虽然短期债市面临调整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债券的票息收益仍具有确定性保障。
对于仍希望将债券理财作为资产配置底仓的投资者,上述人士建议,在确保可用资金闲置的前提下,选择封闭期 3-6 个月的中长期限产品。因为这类产品不仅能一定程度规避短时市场波动,而且债券本身的到期利息特性,使得这类产品在仍能为客户提供稳健收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