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前天
追觅无人机官宣!跨界大家电后再“上天”,凭什么抗击大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前有 " 天空之王 " 落地生根,后有 " 陆地之王 " 上天发芽。

没错,2025 可以说是头部厂商的跨界大年:大疆利用多年的无人机技术积累打造了第一款扫拖一体机器人 ROMO;影石凭借自己在全景相机上的沉淀和市场口碑,将新品牌影翎 Antigravity 及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 A1 带了出来 ......站在高端智能清洁前沿的追觅,早在半年前已经宣布过一次重大的领域跨越——高端大家电。

追觅的高端大家电脚步尚未稳固,已经开始下一轮的强势跨界。8 月 20 日,追觅科技确认,将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战略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图片来自追觅)

据了解,目前追觅正在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且核心团队架构已初具雏形。其中,追觅科技创始团队就有很多人来自清华大学的 " 天空工场 ",自带航空航天技术基因。另外,有知情人士透露,追觅无人机项目当中还有来自大疆、美团等多人加入,这些品牌在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领域都是妥妥的 " 专业对口 "。

另外,追觅无人机项目的前期运作模式偏向电商,会通过 " 贴牌 " 的方式抢占市场,后续再走技术自研。技术、打法均已到位,接下来只剩下一个疑问:低空领域严重头部化的今天,还有影翎品牌入局,追觅此时只身闯进低空领域,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追觅科技跟无人机早已结缘。

追觅官网的创始人介绍中提到,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的俞浩,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同时也是清华大学 " 天空工场 " 的创始人。

在清华大学期间,俞浩创立的 " 天空工场 " 是清华大学校内规模最大的学生科技组织,聚集了来自清华大学不同学院、不同专业领域的大神,包含航天、计算机、电子结构等专业。而 " 天空工场 " 团队,也变成了追觅科技核心的创始团队。

俞浩从清华毕业后刚好赶上无人机最火的时候," 天空工场 " 本身也有极高的专业相关性,但他最终还是将自研高转速马达带到了智能家电里。为什么不顺势进入无人机赛道,从俞浩当时的创业初衷可以了解到。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第一,他希望做的产品要千家万户能用,像自来水一样普及,无人机虽然很酷,但它并不是一个千家万户都会使用的产品;第二,要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而且这个技术壁垒随着时间推移,能变成又长又宽的雪道,让公司在其它领域也可以进行技术的延展和拓宽。

所以,无人机业务对于追觅科技而言,与其说是跨界,不如说是一种 " 回归 "。

事实证明,俞浩当初的选择成就了今天的追觅,以高速数字马达、机器视觉、语音交互为核心竞争力,帮助追觅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根据追觅科技官方数据,2025 年 1-5 月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 178%,并在 18 个国家和地区取得市占率第一。

正如俞浩所说,追觅科技坚持长线技术研发,目的就是为了沉淀出在哪个品类都能够跑通的技术模块,高转速电机、AI 算法,在各个行业都有极高的复用性,包括之前官宣的大家电,空冰洗产品无一不依赖驱动电机和 AI 算法,无人机亦是如此。

并且,通过 " 技术复利 " 和 " 聚焦痛点 " 的打法,追觅往往能够给行业带来意料之外的技术创新,比如带有双机械臂的 X-Wind 空调,就是融合了追觅 AI 机械臂技术的创新形态产品。在 AWE2025 雷科技与追觅科技的专访当中,孟佳提到,外界对大家电行业形成了固化认知,许多巨头深耕多年,产品功能、形态很难再发生大的变化,也做不出什么突破性创新,但追觅认为消费者仍然有未被解决的需求,机会很大。

在雷科技看来,天空中的无人机无非就是四个螺旋桨和一套相机的集合,形态上已经多年没有发生改变,何尝不是追觅孟佳口中的 " 固化形象 " 呢?

大家电的脚步都没站稳,为什么追觅又打起无人机的主意?雷科技认为,自研高速电机和 AI 算法的成熟,促使追觅向其它领域进行延展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追觅看到了低空领域尚未被开发的市场,或者是尚未被解决的行业痛点,公司已经有相当规模的主力业务,且增长势头稳定,有一定的余力拓宽业务范围。

(图片来自追觅官网)

不触及消费级市场,选择工业级方向,有追觅自己的理由:无人机依旧不是千家万户的刚需产品;大疆和影石在消费级市场摩拳擦掌,追觅可能意在 " 避其锋芒 "。

有业内人士指出,追觅的无人机产品会采用激光雷达 + 视觉的融合模式,并且定位可能不会太高。大疆长期占据全球 70% 至 85% 的无人机市场份额,在北美、欧洲、亚洲等主要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再加上还有影石创新这样的新晋玩家,在首款无人机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低空赛道必将有一场大战。

虽说追觅科技和影石创新都跨界进入无人机赛道,但雷科技认为两家目的并不相同。

对于影石创新而言,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是公司的核心产业,不过运动相机市场本身规模有限,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属于天花板较为明显的细分品类。再加上,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步步紧逼,Action、Pocket 产品线增长势头强劲,最近还拿出了首款全景相机产品,全景相机不再是影石创新的 " 舒适区 "。

在这样的挑战下,影石创新基于自身在全景相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第三方孵化出影翎及其首款全景无人机 Antigravity A1,带着独特的操作交互以及全景相机两大差异化杀入无人机领域,以谋求全新的增长。

而追觅是跨界厂商里为数不多从 " 大众市场 " 跳至 " 小众市场 " 的,其无人机前期采用的是速成的 " 贴牌 " 策略,说明追觅在无人机市场布局上有一定的紧迫性。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在转向技术自研之前,追觅的无人机短期内可能不像之前跨界大家电一样,给行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或者是引发行业的重新思考。

(图片来自豆包 AI 生成)

所以,追觅科技和影石创新都跨界进低空赛道,但两家暂时还不会存在直接竞争的可能。而追觅无人机的真正对手,是大疆创新、中航无人机、翼飞智能等工业级无人机品牌。

换个角度看,和大疆做 ROMO 一样,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完全是两拨消费群体,追觅在中高端智能清洁领域占尽优势,不代表无人机产品就有很多人买。无人机市场最关注的是参数、飞控、定位、图传,以及恶劣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等,追觅的经验不一定有前辈们丰富。

另外,比起产品和技术,品牌口碑的养成,对追觅而言或许挑战更大,更能理解为什么追觅不把消费级市场当做无人机的主阵地。

这并不是雷科技看衰追觅无人机,市场口碑的建立和技术推进需要长线发展,很契合追觅坚持长线技术研发的精神内核。追觅不是一日半日就能做到高端智能清洁市场第一,无人机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同于消费级市场,工业级无人机并非只有大疆一家可选,也不是一个天花板明显的市场。

另外,以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为抓手,雷科技认为能够让追觅的无人机更快地获取市场经验,毕竟商用产品对工业级无人机有更高的标准,使用环境更加极限,使用场景覆盖也比消费级产品更丰富,包括但不限于巡逻、拍摄、运输等。

其中,大疆创新在全球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超 50%,农业和测绘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另外,物流配送、电力巡检等细分领域,无人化趋势明显,近两年增长很快。

对于追觅而言,工业级无人机赛道要面对大疆这样的强势存在,但同时,丰富的使用场景也说明大量的机会。但以俞浩本人 " 要么不做,要么做世界第一 " 的性格,追觅踏入无人机领域,一定是对核心技术的向外 " 平移 " 充满了信心。

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在技术复利的推动下,结合高速电机和 AI 机械臂两种核心技术,这样的新形态产品,或许会成为追觅无人机日后在大疆、影石创新等品牌中脱颖而出,实现 " 地面王者 " 到 " 空中强者 " 的转变。

一切还很早,我们短期内也无法接触到追觅的无人机,但希望追觅也能在无人机领域中有智能清洁一般势如破竹的实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无人机 清华大学 大疆 创始人 航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