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08-21
跨越28年的重逢!8月龄肝母细胞瘤患儿长大成人,来沪探望78岁救命医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8 年前,小儿外科专家的一场生命拯救,续写了一个生命的奇迹;28 年后,当年获救的 " 小病人 " 携家人冒着台风来沪,奔赴一场感恩的约定。

日前,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普外科诊疗中心,肖现民老教授与一位曾经的小病人重温了一场医患双向奔赴的故事。

腹部的那道疤痕讲述尘封的故事

" 长得真好,真壮实!" 多年医患情,今朝再重逢。再见晓海,曾经 8 个月大的小患者已长成一米八的大小伙儿,肖现民亲切地与其握手之后,立刻关切地俯下身子为其查体,腹部的那一道疤痕仿佛讲述着当年那场医患合力点燃生命希望的拯救。

当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副院长翟晓文、耿红全,党委副书记董岿然,肿瘤外科主任李凯和一批年轻医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简单又暖心的医患双向奔赴之约。

如今已 78 岁、头发半白的肖现民,在见面前几天特意找出珍藏已久的 " 手术心得 "。多年来,他习惯针对一些疑难病例,做诊疗过程的详细笔记,累积了厚厚一大沓。由于长期存放和反复翻阅,纸张已经发黄,边缘有些翘起。关于晓海的那一场手术,在他苍劲的字迹和细致的绘图中徐徐展开。

1997 年 9 月,家人在为晓海洗澡时,偶然间摸到他腹部有肿块,遂前往无锡当地医院就诊,后转往上海的儿科医院求医。CT 检查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晓海右半边肝脏全部被肿瘤占据,将肝脏血管都挤到一边。经检查,晓海患的是肝母细胞瘤,所幸尚未发生淋巴转移,存在手术条件。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约占儿童肝脏恶性肿瘤的 90%,近年来发病率有走高趋势。作为一种恶性胚胎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通常发生在 3 岁以下的儿童中。

当时医疗条件尚不完善,对于一个 8 个月大的孩子来说,规则性地切除整个右半肝,手术难度非常大。彼时,肖现民在瑞士进修时积累了肝母细胞瘤的手术经验,于是主动请缨,集中了外科全部力量,合力完成这台肿瘤切除手术。

1997 年 9 月 29 日,在医护的齐心协力下,晓海的手术有惊无险、顺利完成,后续辅以化疗 " 斩草除根 "。28 年来,再无复发。

续上医患情缘,为更多孩子带去鼓励和希望

晓海重生之后,一直到高三,才得知自己曾经的这段经历,他的妈妈跟他说 ," 上海儿科医院的肖现民医生,是你的救命恩人。" 从那时起,晓海的心中就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名字。

今年 7 月,晓海在社交平台上无意中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官方账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后台留言,于是,便续上了这场时隔 28 年的医患情缘。

得知肖现民是油画 " 发烧友 ",晓海特意准备了梵高的画集作为见面礼物,而肖教授也将自己精心绘制的一幅油画回赠给晓海作为纪念。

病房里,许多仍在与肿瘤作斗争的小患者好奇地聚集在走廊,看向晓海的眼神或隐含羡慕,或充满希冀。

看到大哥哥阳光帅气的样子,就仿佛看到了战胜病魔、健康成长的自己。肖现民教授和肿瘤外科主任李凯邀请晓海以 " 大班长 " 的身份,加入儿童肿瘤 " 阳光小勇士 " 俱乐部,期待通过他抗癌成功的励志故事,为更多受恶性肿瘤困扰的孩子们带去鼓舞和希望。

复旦儿科医院党委副书记、肿瘤外科学科带头人董岿然教授介绍,随着医学发展,目前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手段已较为成熟,通过腹部 B 超等影像学检查就可以检测出肿瘤,还有有效的化疗、靶向治疗药物和成熟的手术技术,对于晚期病人还可考虑肝移植治疗。医院每年收治肝母细胞瘤 30 例左右,5 年无瘤生存率为 85.2%,5 年总体生存率为 92.1%,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医生 复旦大学 上海 王艺 ct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