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财观 前天
新能源逆周期承压,零跑凭何实现半年盈利+销量领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步入白热化阶段,头部车企普遍面临利润承压的挑战。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零跑汽车交出了一份 " 逆周期 " 的成绩单。

作为曾被视为 " 二线玩家 " 的车企,零跑汽车此次凭借多项核心数据的突破,不仅跻身新势力销量榜首,更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跨越盈亏平衡线的新势力车企。

具体来看,零跑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交付新车数量达到 221664 台,同比增长 155.7%;营收规模攀升至 242.5 亿元,同比激增 174%;毛利率表现尤为突出,从去年同期的 1.1% 跃升至 14.1%,创下历史新高。

这份成绩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了新势力领域长期存在的 " 规模不经济 " 魔咒。过去,新势力常陷入 " 交付量增长伴随亏损扩大 " 的怪圈,而零跑在交付量突破 22 万台、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同步实现净利润转正与毛利率翻倍,真正做到规模与盈利双升。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生存空间持续收窄,价格战的边际效应也在不断递减," 以价换量 " 的传统路径愈发难走。在此前提下,零跑汽车究竟依靠何种策略,实现了从 " 二线玩家 " 到盈利的关键突破?

1

用规模去撬动利润,

零跑迈出了盈利的第一步

无论是燃油车时代的福特、丰田、大众,还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比亚迪、特斯拉,追求销量始终是汽车企业的核心命题。

在 " 规模为王 " 的汽车行业,销量本是核心竞争力,它直接决定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而话语权又进一步转化为利润,这一逻辑曾长期成立。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 " 内卷 " 的当下,规模与利润之间的等号正在失效。

过去几年,汽车行业已陷入 " 增收不增利 " 的困境。国家统计局数据可清晰印证:2024 年,行业收入增长 4% 至 10.6 万亿元,但利润同比下降 8% 至 4623 亿元,利润率仅 4.3%,远低于工业企业 6% 的平均水平。2025 年一季度,行业收入同比继续增长 8% 至 2.4 万亿元,利润却再降 6% 至 947 亿元,利润率进一步跌至 3.9%,盈利压力持续加剧。

在这一市场背景下,多数新势力深陷 " 保销量则利润承压、守利润则增长停滞 " 的两难境地。如何打破这一矛盾,让规模与利润重新画上等号,已成为新势力亟待破解的关键。

而零跑能实现首次盈利,正是找准了破局关键。它跳出行业 " 规模难换利润 " 的惯性思维,通过构建 " 国内 + 全球 " 的差异化销售模式,持续推动规模增长,从而撬动了利润。

这一逻辑已被实打实的数据印证:2025 年上半年,零跑总交付量达 221664 辆,同比增长 155.7%。这不仅刷新了公司自身的交付纪录,也使零跑在新势力品牌中处于领先位置。其中,零跑 7 月单月交付突破 5 万辆,成为年内首家达成此月销量的新势力车企。仅半年时间,零跑就已实现 2024 年 75% 的规模。

销量高增的背后,是销售网络的同步扩张。截至 6 月底,其销售服务网络已覆盖 286 个城市,较去年同期新增 88 城,共布局 806 家销售门店。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正成为零跑盈利的重要增量,更撑起了其第二增长曲线。

2025 年前 7 月,零跑海外出口量达 24980 台,稳居新势力品牌出海榜首;其中 7 月欧洲单月订单超 4000 台,首批 B10 车型已于当月发往欧洲,标志着其在核心海外市场实现关键突破。

海外渠道布局的速度同样亮眼,截至 6 月底,零跑国际已在欧洲、中东、非洲、亚太等约 30 个市场,建立起约 600 家集销售与售后于一体的服务网点,其中欧洲网点超 550 家、亚太近 50 家,直接刷新了新势力品牌的汽车出海速度纪录。

2

零跑,

早已蜕变为 " 技术定价者 "

靠 " 国内 + 全球 " 双市场拉起规模,只是零跑破解行业困局的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其盈利跳出了价格竞争的单一维度,以全产品矩阵为落地载体,用全域自研技术构建核心壁垒,最终掌握了产品定价的主动权。

在产品端,零跑已搭建起 C、B 双系列多元矩阵,通过差异化定位覆盖不同细分场景,既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出行需求,更以 " 技术平权 " 理念建立起独特竞争优势。

2025 年,这一矩阵进一步升级。不仅基于 B 平台推出两款全新车型,还对 C 平台三款主力车型完成改款,有效拓宽了用户覆盖边界。

具体来看,C10 上市 16 个月全球累计交付破 15 万辆,单月峰值超 1.4 万辆;C11 截至 2025 年 6 月累计销量已突破 25 万辆,成为长线热销车型;而新推出的 B10 更创纪录,上市次月即实现交付破万,成为零跑史上交付速度最快的新车,直观印证了其产品矩阵的市场穿透力。

而支撑产品高效迭代、销量持续突破节奏的核心驱动力,正是零跑实现 " 技术定价 " 的转型。

这与零跑选择体系化自研的路线息息相关。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曾明确提出,未来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将全部实现自研、自造。

目前,零跑的全域自研比例已达整车 65%。以三电系统为例,除基础电芯外均实现自研,自研率约 80%,成为业内最接近比亚迪的车企之一;此外,其还掌握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八合一集成电驱、数字孪生工厂等核心自研技术。

高自研率不仅大幅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更在成本控制与性能提升上展现出突出的综合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还通过零部件共享的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放大。零部件共享带来的规模化效应,可大幅摊薄单位成本,即便当前规模尚未完全拉满,也能凭借这一优势获取更具竞争力的供应价格。

具体到技术落地层面,这种 " 自研 + 规模 " 的降本逻辑更加清晰。比如零跑 LEAP 3.5 架构将整车 ECU 数量从 33 个精简至 22 个,线束长度缩短至 996 米,直接降低整车成本与装配复杂度。再比如,B 系列车型则依托统一的车身平台与电子架构,大幅提升了技术复用率。

3

逆周期下的资本新宠:

零跑市值剑指千亿

零跑在产品力、销量与利润结构上的显著改善,已直接传导至二级市场,带动其港股市值实现大幅攀升。

从具体数据来看,零跑年初港股市值仅 430 亿元,截至 8 月 21 日盘中已攀升至 956 亿元,不仅超过蔚来当前 860 亿元的市值,与小鹏 1400 亿元的市值差距也在持续缩小。

若当前市值增长节奏得以延续,零跑在三季度突破千亿市值的概率正持续提升。以 8 月 21 日盘中 956 亿元市值计算,目前距离千亿市值仅一步之遥。

零跑能在逆周期中成为资本市场新宠并非偶然,而是业绩基本面的扎实支撑与未来增长预期形成共振的必然结果。

从短期维度看,零跑 2025 年半年报交出的盈利答卷,已直接打破市场对新能源新势力 " 只烧钱不盈利 " 的固有认知。这不仅是销量与利润的具象成果,更印证了其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

而短期增长动能的延续性,还来自产品与技术的双重支撑。

产品层面,四季度即将发布的全新 D 系列,还为后续销量持续增长、产品矩阵向更高价格带与全场景需求扩容提供了明确支撑,让零跑的短期增长动能不再局限于当下,更能自然延伸至未来周期。

技术层面,根据报告,零跑计划在下半年进一步加大在端到端和 VLA(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融合)技术上的研发资源投入,目标是在 2025 年底前实现城市 NOA(导航辅助驾驶)组合功能的落地应用。

从长远来看,零跑的增长潜力更体现在 " 全球化布局 + 国际化体系 " 的协同推进。通过覆盖超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业务,同步搭建起匹配的国际化供应链、研发与运营体系,零跑能够持续打开海外增量市场,让全球化增长成为未来可持续的增量。

业绩、产品、技术与全球化层面的多重积极信号,将持续强化二级市场对零跑的增长信心,为其市值向千亿目标迈进进一步夯实基础。

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零跑的盈利其实也是一剂强心针。它不仅打破了 " 新势力只烧钱不盈利 " 的固有认知,印证了新势力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可行性,更能为行业内其他玩家探索盈利路径、构建长期增长能力提供可落地的实践参考。

© 投稿专线   微信:cyzqx2013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零跑 新能源 零跑汽车 破局 成绩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