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AI 生成)
大望财讯 / 文
"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传统天然钻石以其稀有性和高价值著称,在实体店中往往价值不菲。但如今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却出现了大量标价不足百元的 " 培育钻石 " 产品。
8 月 19 日,大望财讯在拼多多平台搜索 " 钻石 ",跳出大量打着图片精美并带有鉴定证书的钻石饰品,价位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与实体店动辄上万元的钻石形成鲜明反差。这些低价商品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认知盲区,故意模糊概念,将假钻石称为 " 培育钻 ",或者用锆石、玻璃等商品冒充真正的培育钻石。
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假证产业链已形成规模:大望财讯于拼多多平台搜索 " 珠宝鉴定证书 " 可见,单张证书低至几元即可购得,部分证书甚至伪造 " 国家实验室认可 "" 国家计量认证 " 等权威标识。
" 假钻石 + 假证书 " 不仅欺骗了消费者,更严重影响了培育钻石行业的正常发展。真正优质的培育钻石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难以获得应有的认可和价值。
电商平台不足百元的 " 培育钻石 "
人工培育钻石指的是通过人工方法在实验室中合成的钻石。与天然钻石相比,人工培育钻石具有相似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但其形成过程是在控制环境下进行的。国检集团河南公司总经理王家明介绍:" 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的关系,就像河里的冰和冰箱里的冰,二者在化学概念上是同一种物质。"
不同于天然钻石漫长的形成周期,培育钻石可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地球内部环境条件进行人工合成大量供应,时间仅需几周到几个月,价格相对较低,培育钻石一克拉仅需 2 千— 3 千元。
大望财讯于 8 月 19 日在电商平台拼多多查询 " 钻石 "" 培育钻石 " 的词条,跳出大量打着 " 培育钻石 " 标签的销售链接,最低价为 42.3 元(一对两克拉 + 送证书),最高价为 93.39 元(一克拉 + 礼盒包装 + 双证书),均远低于培育钻石正常价位。这些售卖 " 培育钻石 " 的商家交易量惊人,多家全店销量高达数万单,最高销量为店铺 " 乐无边培育钻 ",全店已拼 17.5 万件,单件销量最高总售 3.2 万件,商品评价达 1499 条。
河南省柘城县培育钻石文化创意中心负责人朱勇超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目前,行业内 1 克拉培育钻石的成本在 2000 到 3000 元不等,2 克拉的培育钻石成本一般在 4500 元左右;同等品质的天然钻石,成本更要高出 10 余倍。那些每克拉售价不足百元、明显偏离成本价的 " 钻石 ",被业内人士称作 " 一眼假 "。
对此,大望财讯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店铺 " 乐无边培育钻 " 购买钻石是否送证书,客服回应购买钻石会送证书,包括 IGI 或 GIA 证书和国检证书 NGTC,确保品质有保障。但是当询问到是否可以看证书的图片,客服简短回应 " 没拍 "。
海量投诉背后的消费信任危机
据新华社 8 月 15 日报道,河南郑州市民郑先生在某电商平台上网购了一个 5 克拉的培育钻石戒指,准备在婚礼上使用。但检测发现,所谓的培育钻石竟是合成立方氧化锆;无独有偶,京九晚报 1 月 25 日报道,浙江省义乌尼菲贸易有限公司在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以 " 柘城原产地培育钻石 " 的名义公开发布视频,销售假冒产品。
8 月 19 日,大望财讯登录全国 12315 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输入产品关键词 " 钻石 ",与之相关的消费投诉量达 4415 条,其中 " 以假充真 "" 以次充好 " 问题较为突出。在黑猫投诉平台查询 " 培育钻石 ",共有 119 条投诉中包含该搜索词,且大多数投诉集中在电商平台,投诉问题集中在 " 卖假货 "" 虚假宣传 " 等方面。
大量培育钻石假冒产品伤害的远不止消费者钱包。根据《培育钻石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 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毛坯生产国,其中 HTHP 培育钻石毛坯产能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但全球最多的培育钻石裸钻加工则是在印度完成,占比高达 80%,最大的培育钻石消费市场是在美国,培育钻石渗透率约为 55%。
目前,中国消费者对培育钻石的认知普遍较为有限,甚至存在诸多误解。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调研,超 65% 消费者误将 " 培育钻石 " 等同于 " 假钻石 ",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大量标注 " 培育钻石 " 的锆石仿品或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培育钻石的错误认知,影响培育钻石行业的健康发展。
" 假证 " 盛行:
五元的培育钻石鉴定证书
目前市场上比较可靠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有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检测中心(NGTC)、美国宝石学院(GIA)、瑞士珠宝研究院(SSEF)、瑞士古柏林实验室、美国吉尔德宝石实验室等。
国检集团河南公司总经理王家明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 那些假钻石附带的鉴定证书也是假的。假钻石、假证书,普通消费者很难靠肉眼分辨。" 仿制这些机构的证书,被称作 " 套证 "" 克隆证 ";还有一些所谓的 " 国外机构 ",实际上是用国外假地址注册、在国内偷偷运营的假鉴定机构;部分商家则是编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检验机构的证书,一些商家甚至宣称 " 想要什么鉴定结果就有什么结果 "。
大望财讯在拼多多平台输入 " 珠宝鉴定证书 " 词条,页面涌现出众多每件价格低至几元的珠宝鉴定证书,上边不仅盖有检验鉴定专用章,还写有 " 国家实验室认可 "" 国家计量认证 " 等字眼。
随后,大望财讯随机与一家网店联系,询问能否为锆石提供钻石鉴定证书,工作人员答应并声称仿出具证书每张只需 5 元一张。只需买主自主提供品名、重量、颜色、形状、放大检查、贵金属,备注和一张高清图即可实现定制。
珠宝鉴定证书作为消费者判断珠宝真伪和价值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但部分最该 " 求真 " 的鉴定单位竟给弄虚作假者提供便利,违法成本之低进一步加剧了珠宝消费市场的混乱,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假证背后的维权困境
对于消费者来说,真假难辨的珠宝鉴定证书还带来了维权方面的困难。黑猫投诉显示,当消费者察觉拼多多所购 " 培育钻石 " 实为锆石时,平台均强制要求其自费对购买的产品进行复检。但即便消费者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假货报告,退货仍遭商家拒收,而连线拼多多官方客服也未能解决消费者问题。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如果没有对商家尽到监管的义务,电商平台也应承担连带责任。此外,依据电子商务法,平台除了对入驻商家、入驻账号,进行资质的审核之外,还要加强日常的监管。
对此,大望财讯询问拼多多官方客服。对于培育钻石造假问题,拼多多官方客服回应:" 拼多多对于未经品牌方许可,擅自假冒他人品牌的假冒品牌商品处理非常严格,会配合消费者妥善处理,一旦平台核实凭证有效,会支持消费者售后申请,同时对于卖家售卖假冒品牌的行为,会进行严肃的处罚。" 对于办理珠宝鉴定证书的商家处理,拼多多回应称:" 商家的商品平台会有专门的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管,此类商品已反馈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和排查。"
拼多多平台上不到百元的 " 培育钻石 " 呈现出一片虚假繁荣,这持续扭曲消费者认知、压缩着正规钻石厂商的生存空间,在低价与信任危机的压力之下,培育钻石行业发展之路愈发艰难。当每张伪造的证书都在透支行业信用时,培育钻石能否摆脱 " 廉价仿品 " 的污名化标签,仍是个亟待解决难题。
大望财讯
微信号 :DW-news
新浪微博 :@大望财讯
微信联系方式 :Jinc0925
WANG QI HUI GU
往期回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