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盗团团长按:本文作者系我的一位好朋友。他是海军退伍老兵、2020 年的杰出志愿者、长期从事青少年工作。今年 7 月,他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委托:福建的一位 " 润人 ",从美国远程拜托他,照顾和管教自己 13 岁的儿子。他接受了,并且利用这个机会,充分了解了这个 " 润人 " 家庭的经历和生存状态。
严格地说,社会学研究不属于本怪盗团的覆盖范围,但是这篇感想如此真实,提供了如此多的细节,其中很多是我们以前从不知道、从不注意的。尤其是对 " 小杨 " 这个 " 润人家庭留守儿童 " 的描述,能让我们在惊诧之余学到很多东西。我因此将全文进行一些文字润色和修改之后,在此发表。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怪盗团特邀嘉宾:安静地思考
杨大哥是一名民间信佛之人,相信善恶因果。
40 岁出头的时候,杨大哥在福建琯头镇开着一家小店,每天晚上都是应酬,喝不完的茶和饭局。做着工程承包业务,因为账收不回来,和自己欠银行和外面一部分账,是典型的 " 表面上很有钱,其实手头很紧 " 的类型。
2019 年,杨大哥生意上遭遇不幸的变动,又被亲弟弟坑的最惨(注:被亲人坑的老板似乎很多)。出于万般无奈,他在 2019 年出售连江的商品房,留下两个孩子——十五岁的姐姐和八岁的弟弟,自己选择偷渡去美国打黑工。他联系到蛇头,花了大约 20 万人民币,夫妻两人选择在某个黑夜从福建出境,辗转前往自己心目中的 " 世外乐土 "。
我看过当时的视频记录:杨大哥携带妻子站在船头,船正行驶在最危险的热带雨林: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交界处的达连峡谷。穿越这道峡谷不会立即到达美国,但是意味着偷渡之旅最难的部分过去了。少部分偷渡者在旅途中就会死去,主要风险是不确定性的自然灾害和疾病。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黑人(注:绝无种族歧视,只是描述事实)选择埋伏在热带雨林进行打劫,反正抢劫非法移民的法律风险很小。
据说有另一对福建连江的夫妻选择偷渡,老婆长得很漂亮。当地黑人打劫的时候抢了钱,同时还看上他妻子,于是一群劫匪选择轮奸她。丈夫不同意,立即被殴打杀害,老婆被轮奸致死。就这样,夫妻双双亡命在奔向文明之地美国的路上。
仅仅连江一个县,每年出国去发达国家打黑工的人数就有 10 万人左右。当然他们不全是连江本地人,很多是从外地先抵达连江,再伺机出国的。死去的毕竟只是少数。安全到达美国的,开始干着当地最普通、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一般都是零工,但是不像国内一样随时可以离职,而是必须有人接替你才能换下一个工作。一般换工作是因为薪资问题,大家都希望拿更高的薪资,所以都是 " 骑驴找马 ",需要在脑海里随时计划:接下来跳去做什么工作?哪里有薪资更高的工作?
如果你学历不高,能选择的工作都很少。一般女性就是餐馆服务业或者洗脚、按摩,男性就是厨房打杂。不熟练的,薪资一般在每月 2000 美元左右;熟练的,有时候可以拿到 4000 美元。但是工作压力也很大:我认识的 " 润人 " 告诉我,他们经常为了工作每天坐车几小时,甚至坐飞机去纽约打 " 临时工 " ——当然不是当天飞去飞来,而是在那边工作一段时间。他们住的地方是偏远的、警察不怎么管的地方。有人说,他们在加州的住所附近,还有很多蜥蜴,大的一米多长。由于蜥蜴泛滥成灾,当地是允许杀的。满地都是火鸡,成了当地特色,不爱吃火鸡的老中往往也会习惯上。
" 润人 " 告诉我:省吃俭用的话,每月有可能存下 2 万多人民币,有点技术的甚至可能存 4 万左右。虽然是打黑工,但也是需要 " 被允许 " ——这部分看似自相矛盾,说起来有点复杂。因为美国雇主就算雇佣 " 黑工 ",一般也需要你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否则出了事责任归谁?至于那些需要一定技术的岗位,往往需要办上岗证。在美国,驾驶证是最好用的证件,有驾驶证的人的打工选择明显更多。
杨大哥本来的计划是:安定下来、稍微赚点钱,就把孩子也接去美国。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刚去美国不满一年,全球疫情爆发,计划被灾难打破,两代亲人就这样被分离在两个国家的土地之上。杨大哥夫妻非常思念儿子和女儿,而自己每天都被迫干着重复的事情,还要强迫自己考各种上岗证。每天逼着自己学习英文也要花很长时间,因为他们此前英文并不熟练。久而久之,他们几乎与所有国内的朋友都不联系了——不是不想,而是实在没有时间。
打黑工是非常危险的,杨大哥每年要面临三五次检查,如果检查回答不了警察或者警察认为你有嫌疑,就会被现场盘问。你的命运决定在当时警察的性格上。运气好的话就没事,只要不违法犯罪,很多警察其实是同情非法移民的,尤其是在加州这种自由派占上风的地方。但是,如果警察心情不好或者仇视非法移民,就有可能当场带走——被带走和中彩票差不多的概率,摊上了就是摊上了。经过调查、法律裁决,有可能会被遣送回国,或者送去某个第三国,一生都无法再踏入美国。至于那些被遣送回国的,当然还需要面临一次国内的法律风险。这对于 " 润人 " 来说,是最大的噩梦。
杨大哥表示:" 在国外最不能相信的是中国人。" 因此他在美国的活动范围就是工作和住宿的地方,极少出门,以避免被警方盘问。他完全清楚,自己实现自由的前提是运气,通过大赦拿到签证。说实话,我内心希望杨大哥平安顺利拿到绿卡,毕竟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应该被实现,哪怕他的这个梦想违反了美国法律,但他并没有伤害任何人。
下面说说杨大哥留在国内的孩子——当时年仅八岁的小杨。他住在 " 阿姨 " 家,也就是爸爸的亲姐姐家(北方应该叫 " 姑姑 ")。小杨来了一段时间,就被阿姨冷言冷语地 " 教育 " 了很多次,忍无可忍的他拿起了厨房的菜刀,当着阿姨的面,扬言要 " 砍她 "、" 杀了她 "。最后,他还是控制住了,选择对着书桌砍了几百下。这也使得他与阿姨的关系岌岌可危。
可想而知,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失去父母的陪伴,会是什么下场(尤其是大家都知道他父母当了非法移民)。小杨在学校被同班同学暴力殴打过,胆子很小。他喜欢玩游戏。为了讨好霸凌自己的同学以及高年级的学生,他不惜用自己的零花钱讨好他们,后来越给越多,甚至过年的压岁钱几百元、上千元都给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该欺负他的还是欺负他,最后小杨实在受不了了,连进学校的门都害怕,选择在三年级休学一年,直到四年级才又去了学校。
神奇的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小杨的成绩还是很好,或许是基因决定的?老师经常夸奖小杨学习成绩好、聪明。每次一下课,很多小男生、小女生都会来到小杨边上,给他出各种题目——有些是不服气想挑战他,有些则是想看他耍帅。小杨告诉我,他觉得这些同学 " 好烦 "" 好幼稚 ",不爱搭理他们;于是他们就开说各种流言蜚语,甚至进行各种人身攻击。其实,哪怕不攻击,同学们的孤立本身就是一种重量,足以把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压得喘不过气。
小杨从一种地狱走进另一种地狱:以前是被同学霸凌,现在是与同学格格不入。面对嘲笑和流言蜚语,他选择了继续休学;谁叫他没有父母管呢?老实说,他后来又尝试过几次去学校,每次都是去了几天就退缩。他每天呆在家里,选择面对电脑和手机屏幕:三角洲行动,和平精英,逻辑推理游戏,编程,以及有点恐怖邪恶的小游戏……
他玩的最多的还是《三角洲行动》。昼夜颠倒,每天下午 5-8 点才起床,然后玩游戏、看视频,直到上午才开始睡觉。每天都是如此,连吃饭都是在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的暂停间隙进行。他不吃阿姨做的饭菜,不知道是不合口味还是不喜欢阿姨;长期吃泡面和外卖维生。后来我了解到,他吃饭看视频的习惯是小时候在奶奶家养成的,来自奶奶对这个大孙子的溺爱行为。奶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纵容随时随地视频,看完停顿的时候喂一口饭——溺爱满满,也破坏了孩子的专注性。
还记得上文提到,小杨有一个大 7 岁的姐姐吗?每次姐姐要管束弟弟的行为的时候,奶奶就站出来说:" 你要让着小的!你要是自己听话,你就让着他。" 福建的重男轻女现象非常严重,女孩不需要替父母养老,只需要给点钱、买点东西,所以长辈也不会拿女孩当回事。姐姐心里也很不平衡:" 为什么我读书每个月只给 2000 块生活费,弟弟想要一个一万多的电脑,父母就从美国汇钱给他买?爷爷奶奶从不接我上下学,每次我都是自己骑单车上下学的。而他们每月在弟弟身上的开销一万到两万之间。" 她严肃地告诉我,以后她要是嫁人,嫁妆必须在她自己的手上,这样她才有安全感。
小杨通过打游戏认识好友,有个好友说 " 我喜欢那个 648 块的游戏皮肤 ",小杨马上豪气地买一个送给他。他经常大方地送礼物给好友,以此获得好友的认同感,以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可以说是大方吗?
到了 12 岁那年,长辈开始严肃考虑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先是让他看心理医生——福建最有名的心理医生,收费是 1000 块 40 分钟。后来又请了两个大学生给小杨补课,一小时 60-70 元,这是当地很高的费用了。连续补课大约一年之后,在校长办公室单独考试,成绩竟然还不错:英语 90 分,数学、语文都是 80 多分。要知道,这可是过去三年大部分时间在休学、玩游戏、不务正业的孩子啊。
长辈还邀请我去带他,开价是每个月 1.2 万元,或许因为我是退伍老兵、志愿者,而且具备与年轻人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当时他已经看了一年的心理医生。我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到小杨,是去他阿姨家里,当时小杨在玩电脑游戏,我就主动和他交流游戏。我们会玩两把《王者荣耀》,他也会告诉我最近在玩什么新游戏。我了解到他在看心理医生,就主动要了心理医生的电话,跟医生打电话了解小杨的情况。医生告诉我:小杨这几年虽然一直在家里,但偶尔也有大学生志愿者带他去打羽毛球和逛菜市场。
我由此断定,小杨的问题可能并不严重,我自己也可以带他出去。于是我说:" 小杨,我们一起去逛菜市场好吗?" 没想到,他马上就跟我出去来,我就让他自己去买菜,跟菜贩子打交道。不过,我清晰地感受到:他只是在配合我完成这项 " 逛菜市场 " 的任务,就像他在游戏里完成任务一样,以为这样就是算是参与社会互动了。逛了一圈,他就喊累,要回家躺一会;到家就躺着开始看手机视频,看累了就开着手机睡觉,醒来就泡两包方便面吃,要不就点外卖吃……这基本就是他的生活现状。
后来我和他父亲(也就是 " 润 " 到美国的那位杨大哥)沟通,帮他搬家,搬去学校附近的房子,这是为了提前准备好重新进入校园生活。我对小杨说:" 我帮你搬电脑吧 "。他反问我:" 我的电脑 1.3 万,你会拆电脑吗?" 潜台词就是别把他的电脑给弄坏了。我当时就说:" 更好的电脑我都会拆,你这个也会拆。" 没想到他硬生生地回答:" 别吹牛!" 当时我都有点被他的态度惊讶到了。
我开始帮他拆电脑,拆完和快递小哥一起把电脑运到学校附近他的新住处,帮他把电脑装好。整个过程中,小杨对我没一句感谢,只关心电脑是不是好的、有没有弄坏。
今年 8 月 3 日,我们正式搬进新房子,此前我征求了他的意见,他点头表示同意。刚刚住进来,他就嫌弃马桶脏,花钱换了一个新马桶。然后就好几天没刷过牙、没洗过澡。我开始怀疑,他是不是连澡都不会洗?每次就是敷衍的洗几下。刷牙也不会,从小没人教过!上厕所每次在 30 分钟以上,带着手机看视频。看见小虫子吓得不行,连大自然的基本生物都不认识,生活上完全是小白状态。
我近距离目测了小杨的身体:脊椎严重弯曲,走路外八字严重。走路不到一百米就喊累。这是多年不运动、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的结果。他跟我生活在一起,一天走路的步数是前面三年加起来的总步数!我带他逛超市,最多一次步行过 2 公里。但是比身体问题更严重的,是他在情感上没有共鸣——跟姐姐、父母、亲戚都没有情感共鸣!我甚至怀疑,亲人在精神上打击他、批评他,他都不会有任何情感表达。反而是电脑如果被我弄坏,他才会伤心不已(尽管我没有弄坏)。
家庭教师给他讲语文,布置作文,让他写自己的家庭。小杨不知道怎么写,想破脑袋也不知道!不要以为小杨是个特例,这样的孩子现在太多太多了,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乡镇,那就是一片缺少爱的土地。留守儿童,不管经济上是否宽裕,精神上都是贫瘠的。哪怕不是留守儿童,父母就一定跟子女有充足的情感沟通吗?好像在很多父母看来,这种沟通本身就不是必需的吧?
讽刺的是,小杨的 " 家境 " 在当地还算不错:父母为了挣钱,飘扬过海去美国打黑工,夫妻俩一个月能赚 4-5 万人民币,还想着存到足够的钱之后在美国开个小店,就不用那么幸苦地到处奔波。孩子在国内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至于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最遗憾的是 6 年时间不能相见。我突然想到:国内的 985 大学教授,收入也不比这个水平高太多吧?就算大学教授、外企白领能赚到更高的工资,以杨大哥的学历,也是做不上那种工作的。同样是体力劳动,同样是没有太高门槛的蓝领工作," 润 " 出去之后的薪酬,能比国内高出三倍以上,至少从杨大哥本人的角度,是不太可能后悔的。
更讽刺的是,杨大哥目前其实是可以 " 躺平 " 一阵子的。阻止他躺平的因素,第一是要养活国内的一双儿女(主要是儿子),第二是想攒钱开店。最近美国联邦抓非法移民抓的很凶,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能躲过去。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杨大哥达到 " 大赦 " 条件,拿到签证乃至绿卡的可能性,真的不算太小。届时他会觉得自己做了一笔划算的交易吗?以十多年的打黑工、无尊严、父子分离为代价,换来在美国合法生活的自由,以及还算殷实的身家?答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至于我跟小杨,目前还只相处了一个多月。我真心没想到,这种事情真的存在:一个过去五年休学了近四年的自闭少年,衣食无忧,每天忙着打游戏刷视频,现在在准备重返校园,成绩居然还能跟得上!难道这不是日系二次元动漫或轻小说的剧情吗?可它就发生在我身边,再次证明了 " 现实永远比小说更夸张 " 这个道理。至于我究竟能不能让小杨走上 " 正道 ",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本文出现的人物和故事均是真实的,尽管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个别细节可能做了模糊处理,但这种处理不影响真实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