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 8 月 19 日,农业 B2B 数字农业服务企业一亩田(Yimutian,股票代码:YMT)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举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首家来自中国的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稀有属性显而易见。
踩准 " 大国小农 " 数字化的未来红利期,这家深耕农业 14 年的 " 农业版链家 " 长期价值到底如何?
" 农业版链家 " 的底气
在 " 大国小农 " 的基本国情以及 " 小生产大流通 " 的产业格局下,中国农业长期面临 " 生产分散、流通低效 " 的痛点:98% 的农户经营着 70% 的土地,人均耕地仅 0.5 英亩,采购商需对接本地经纪人完成交易,行业组织化程度低、信用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正是创始人邓锦宏创立一亩田的初衷,即用数字化手段打通农业全产业链。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扫码添加进社群】
回看一亩田的发展历程,路径其实非常清晰:
以 2011 年上线的 APP 数字平台为起点,初期聚焦农产品 B2B 交易撮合,解决 " 农民卖货难、采购商找货难 " 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后陆续延伸出了代采购、代物流的 " 豆牛智慧代卖 "、主攻生产端数字化的 " 沃众田数字规模化种植基地 "、为产地提供服务的 " 沃来逍代办帮销 " 以及助力品牌赋能的 "AI 精准营销 " 五大板块,形成 " 生产 - 流通 - 销售 " 全链条数字化服务模式。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4 年底,一亩田平台已覆盖 5600 万农业生意人,覆盖农业生产和流通全产业链,并积累数千万采购商资源、各主产区行情数据体系及数千个品类的做货标准数据库,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农业 B2B 平台
这种 " 产业互联网 " 式的深耕,使其与消费互联网平台的 " 流量逻辑 " 截然不同——不是靠补贴快速扩张,而是通过服务深度绑定产业链各方。
因此正规且有序的服务规范成为一亩田重点需要突破的点。但这点直到 2024 年,一亩田推出 " 沃来采 " 农产品连锁经纪服务才有了真正的质变开始,此举也被视为一亩田从 " 平台 " 向 " 服务商 " 转型的关键一步。
其逻辑与链家、贝壳高度相似:通过连锁经纪服务网点(已在主产区建设数十个)、标准化服务流程和统一售后保障,解决农产品经纪人行业 " 组织化低、规范缺失 " 的痛点。
为什么选择经纪人作为突破口?答案藏在市场规模里:中国有超 600 万农业经纪人,他们是连接产地与采购商的核心枢纽,但个体经纪人缺乏品牌、资金和服务能力,难以满足采购商对 " 稳定货源、质量保障 " 的需求。一亩田通过 " 沃来采 " 整合这些经纪人,本质上是将分散的 " 小 B"(经纪人)转化为平台可控的 " 服务节点 ",从而提升整个流通链条的效率。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初级农产品流通总价值达 9 万亿元,若按 5% 的佣金计算,理论上存在 4500 亿元的佣金市场空间。
而 " 沃来采 " 的想象空间,正是基于一亩田对产业的深度理解——既有平台流量,更有覆盖全国的行情数据、做货标准和采购商资源,这是其区别于传统经纪公司的核心壁垒。
毛利率高居 80%+!
服务变现路径清晰
从核心财务数据来看,一亩田已展现出清晰的 " 服务变现 " 能力。2024 年,公司营收 1.61 亿元,毛利率高达 81%,较 2023 年提升 7.3 个百分点;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为 3428 万元,毛利为 2713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亩田的收入结构与传统互联网平台差异显著,其收入更多来自 " 服务撮合 ",2024 年其数字农业商务服务贡献了 94.7% 的收入,其余来自其他数字农业解决方案。
且平台无需承担库存、物流等重资产成本,主要支出为 AI 精准营销系统等投入技术研发和线下服务网络建设,如 " 沃来采 " 网点建设。
这与链家等重资产模式形成对比,也解释了为何其毛利率能维持在 80% 以上的高位。
更重要的是,一亩田 " 先做广度,再做深度 " 的增长逻辑预示着其可期的长期发展潜力:前期通过免费或低费率的交易撮合服务积累 5600 万用户和全产业链数据,中期通过 " 沃来采 " 等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付费率,后期通过数据服务和全球化布局打开更多增长曲线。
从覆盖范围来看,基于全世界复杂的地理环境,农业产业多方位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这意味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流通,数字农业的未来依然是一片 " 蓝海 "。
数据显示,仅中国市场,按收入计算,2024 年中国农业 B2B 数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11.601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 41.9%;预计到 2029 年,农业 B2B 平台数字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62.763 亿元人民币,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 37.6%,市场前景广阔。
此前,一亩田已于香港成立国际化运营中心,将海外种植、国际贸易、对外投资作为三大方向,通过深度整合全球农业资源,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农产品。
流通领域,一亩田平台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的农产品品类供应,已经构建起服务全球买家的中国农产品供应网络。平台活跃采购商除中国外,还分布在美国、日本、韩国、中东等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 " 数字桥梁 "。
按照规划,一亩田将以 " 沃来采 " 业务为基础,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在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全球更多主产区,组织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供应。
显然,其未来蓝图非常清晰且具备可行条件。
农业数字化极具高确定性
红杉中国早已入局
用一句话概括,一亩田的产业价值,既在于已构建的 " 数据 + 用户 + 服务 " 壁垒,也在于全球农业数字化的历史机遇。
从行业空间看,中国农业 B2B 市场仍是 " 蓝海 "。2023 年中国初级农产品流通总价值达 9 万亿元,其中通过 B2B 平台交易的比例仅约 14.7%(1327 亿元 GMV),远低于美国的 45%。随着农村移动互联网普及、数字支付渗透高峰的到来,线上化率提升空间依旧巨大,一亩田作为行业龙头,受益不会小。
从全球化布局看," 买全球、卖全球 " 打开新增长极。一亩田已将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当地每 100 公顷耕地仅 0.2 台拖拉机,数字农业渗透率不足 5%,与中国形成鲜明互补。若一亩田能将国内 " 整合经纪人、标准化服务 " 的经验复制到海外,有望成为全球农业资源的 " 数字枢纽 "。
从竞争壁垒看," 苦活累活 " 构筑护城河。农业数字化的最大难点在于 " 接地气 " ——需深入产地解决农户、经纪人的实际需求,如行情查询、代卖服务、物流对接等。
毫无疑问,农业数字化是一门典型的 " 慢生意 ",具备 " 重服务、长周期 " 特征。生产端上,数字种植基地的建设需 3-5 年才能实现规模效应;流通端上," 沃来采 " 的连锁化运营需逐个产区渗透,有一个培育周期;从全球化看,东南亚、非洲等市场的本地化运营更需时间。
这意味着,一亩田用 14 年时间积累的超 5600 万用户、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据与线下网络等 " 重运营 " 能力是其余玩家难以快速复制的,而巨头又看不上这些 " 苦活累活 ",一亩田做成了后,这些便会成为其最坚实的壁垒。
参考链家当年靠的是房产交易的高客单价和强线下属性的崛起路径,接下来,随着 " 沃来采 " 逐步验证一亩田盈利的可复制性,并成功在客单价低、地域分散度高的农产品经纪人服务领域建起连锁网络,其成长弹性将会很高。
于一亩田,农业数字化是十分确定的增长引擎。
一亩田创始人邓锦宏对此就很有信心:" 中国最好的创业机会在广大乡村。以上市为新的起点,一亩田将继续深化农产品经纪人服务,推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进程,同时放眼世界,全力开拓国际业务。"
透过股权关系图,红杉中国赫然持股 15.9%,并拥有 4.7% 的投票权,是一亩田极为重要的非自然人股东。显然,这家全球知名资本巨鳄也看好一亩田的长期价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