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老六说财税 08-20
集团考核背后的造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匹夫老六说财税,作者:匹夫老六,题图来自:AI 生成

造假的动机千千万,不同的动机也会有不同的手段,所以我常说,咱们应该先分析管理层的处境和动机。

其中,基于集团的考核指标进行财务造假的也属于常见情况。

以下内容来源于一个朋友跟我交流的他们企业的操作,我觉得说得挺有道理的,分享给你们。

他在几个月前入职了一家物流公司,并任财务总监。他发现有很多业务他看不懂,不明白这样搞有什么意义。

比如甲方委托他所在的物流公司 a 一个运输订单,然后 a 委托给 b,b 又把整体物流运输的一部分拿出来委托回给 a,然后 a 又委托给 c。

其中甲方委托给 a,a 委托给 b 的过程,都是正常的毛利,正常的报价,b 委托回给 a,a 又委托给 c 的这个过程,a 的毛利极低,可能就收了一个点的费用。

你们知道为啥 a 要这么折腾么?

哦,对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a 物流公司不是一个纯粹独立的企业,它属于一个大集团内部的物流公司,你也可以管他叫物流运输部门。只不过他们独立核算,配置健全,具备承接外部订单的能力。

之前,这个朋友其实跟我讨论过类似的问题,我当时没往别的地方想,我觉得委托来委托去的,也存在其合理性,物流运输这种事,谁也不是能跑得了全国所有路线的。

后来经过几个月,这个朋友终于搞明白了。

a 这么委托来委托去的,或许是因为集团的考核指标。

他们集团对于这个物流公司的考核指标有两个,一个是物流公司 a 的净利润,另一个是 a 的外部第三方收入。

因为 a 是集团的运输公司,大部分订单都来源于集团内部,a 的甲方其实就是集团的销售部,这部分订单,都是有正常利润的。

如果你站在集团整体看,a 的收入就是整个集团的运输成本。

因此,从集团的角度讲,要想提升整体利润,要么 a 降成本,要么 a 搞开源,多增加外界的第三方收入。

所以集团对 a 搞了两个考核,一个是整体的净利润,一个是外部第三方收入额。

a 其实就是为了应对考核指标,所以想出了委托来委托去的方式。

集团内部的销售部门,也就是甲方,委托给 a 做个运输,a 收 100 元,a 把这单委托给 b 来实际承运,b 收 80 元。

这时候,a 的收入是 100 元,成本 80 元,利润 20 元,是能完成利润考核指标的,但还有个第三方收入的考核指标需要完成。

因为一个运输包含了很多环节,b 可能也需要把不同的环节外包给不同人,a 就让 b 把一些环节再委托回给 a。

这时,b 就变成 a 的甲方了,角色互换了,b 委托 a,a 收 30 元,然后 a 也不能自己干啊,a 又委托给 c,c 可能收 29.7 元。

这个时候,a 来自第三方的收入就是 30 元,成本 29.7 元,利润 0.3 元,第二个指标满足了。

你看到了哈,只要第三方收入的毛利做得足够低,那从理论上讲,收入可以要多少有多少。

实际上呢,也许 b 的这 30 元的环节,本身就是要交给 c 来做的,那他们就可以在委托给 a 的时候,指定 a 必须委托 c 来完成这单业务,就是指定供应商。

也可能全都是假的,b 不用委托给 c,他们自己完成这 30 元的环节,c 只是他找来签合同走账的,最后 c 收到的 29.7 元也会归还给 b。

因此,这里面毛利虽然很低,但也多少有一点毛利,公司毕竟不可能做不挣钱的买卖,这说不过去。

那这个毛利从哪来呢?现在看来,好像是 b 送给 a 的毛利,但其实不是。

a 在将第一个环节委托给 b 的时候,让 b 报价高一些,含进去就行了。

比如 b 原本报价 80 元,现在报个 81 元,这个 1 元,就被用来当作假第三方业务的毛利。

a 的利润可以自己控制,想拿出来多少就拿出来多少。

有一个细节,就是当 b 变成 a 的甲方时,b 给 a 做的业务是单独的。另外一项业务,a 可能让 b 运的是肉,b 让 a 运的是鸡蛋。总之,两单业务是完全不同的,不是说把其中的某一段拿出来,不过无所谓了,就是这么个角色转换的事情。

我开始觉得是考核指标不合理,或许考核一下第三方业务的利润就好了,但还是不行。你考核第三方业务的利润,他们就把集团内部利润多拿出来一些,给第三方做毛利就好啦。

整体利润是不变的,就那么多利润,大部分来源于集团内部收入,你要我就挪。而且我还可以跟集团内部的甲方多要钱,收销售部门多一些运输费呗。

这个模式,我想了半天,基本无敌啊。怎么考核都不行,你考核收入,我就用假第三方做收入,你考核利润,我就挪利润,你考核成本,我也能用假第三方拉低成本。

集团还要考虑整体,物流公司对于集团的价值其实就是运输,他们就是一个成本单元,也不能为了考核 a 因小失大。

如果没有第三方业务,那只考核 a 的成本就好了,一直降成本就行了,但成本这个玩意一定是有个极限的,不可能无限降啊。

集团可能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想着成本是降不下去了,那就增加点第三方收入呗。哪怕毛利再低,也是毛利啊。理论上讲,这些毛利都能摊平集团整体的运输成本。

殊不知这些第三方的毛利,只是他们把内部业务利润挪过去的。

站在集团的角度,你们有什么好的考核方法和监管方法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考核 造假 ai 开源 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