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群众送别救援队
8 月 19 日清晨 7 时,榆中县城关镇兴隆山村已聚集了群众,他们或端鸡蛋水果、或提玉米牛奶,有的手捧鲜花,还有好多群众抱着养了近两年的老公鸡,甚至有些大嫂捧着刚出锅的油糊卷,自发齐聚,共同欢送勇敢逆行的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抢险救灾英雄。
上午 8 时 30 分,身着红色救援服的中国安能救援人员整装集结,身后是排列整齐的救援车辆。中共榆中县委、县政府代表将 " 抗洪先锋 使命必达 "" 一心为民 守护平安 "" 忠诚担当 心系百姓 "" 抢险救灾 护民安澜 " 四块匾额与旌旗郑重赠予中国安能,字里行间满是地方党委政府对救援队伍的高度赞誉。群众代表则将一枚枚象征平安健康的平安结,细心地系在队员们的身上。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相关负责人也动情寄语:愿榆中早日重建家园,重现往日生机。
随着队伍缓缓启程,从十里八乡涌来的群众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高举 " 风雨同舟抗灾害、平安返程记心怀 "" 抢险救灾伸援手、此去平安常相守 "" 抗洪救灾冲锋在前、心系百姓恩重如山 " 等感恩横幅,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最真挚的感激。" 我们自发地来欢送他们,衷心感谢他们在这 11 个日日夜夜里的坚守和付出。" 兴隆山村村民杨成双深情地告诉记者,这次灾害中,兴隆山村受灾严重,正是安能的这些英雄们不怕辛苦、汗流浃背,帮我们清淤泥、搬东西 …… 记者在欢送现场注意到,榆中爱摄影学会会员们在捕捉感人镜头的同时,还和群众一道特地为安能英雄们献上 " 被面 " 这一榆中本土的最高礼仪。也有市民购买鲜花献给最可爱的人。
" 听说抢险救灾的亲人们完成任务要撤回,心里很不是滋味,回想这十多天,他们不顾自身安危,踩着泥泞、淌着洪水,鏖战在兴隆峡谷、马莲滩村等灾情严重的地方,清淤保畅、抢修设施,攻坚克难、无私无畏,为受灾群众早日恢复生产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家住城乡居的市民张悌勇告诉记者,他 6 点起床后,一大早赶到兴隆山村,就想为即将离开的安能亲人们送点心意。
据了解,从前天开始知道安能战士们即将离榆的消息后,广大榆中干部群众纷纷筹备小礼物,19 日一大早就自发前往救援队乘车点,欢送勇敢逆行的抢险救援队伍,用最质朴的深情、最热烈的方式送别英雄们。
受持续强降雨极端天气影响,8 月 7 日,榆中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并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短短几小时,马坡乡、城关镇、小康营乡等地洪水肆虐,基础设施损毁、房屋进水、农田被淹、路桥损毁,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根据应急管理部任务指令和集团党委统一部署,遵循 " 预有准备、就近用兵、梯次投入 " 原则,第一时间派出先遣组深入灾区勘察。8 月 8 日,紧急从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南昌队、厦门基地及国家电力应急救援(厦门)基地等 3 个方向,抽调 107 名技术专家和抢险队员,携带重型挖掘机、装载机及灾情侦测等专业救援装备 70 台(套),星夜兼程驰援榆中。
经过 11 天的艰苦鏖战,救援队伍圆满完成新窑湾村、马莲滩村 2 个重灾区的人员搜寻、道路抢通保通、河道疏浚、场地平整等关键任务,为灾后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安能队员踏上归程,但他们与榆中群众在危难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如同这秋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的记忆里。
榆中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在完成灾后重建、再复往日风光时,榆中人民真诚邀请英雄们再来大美榆中做客。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贵智 文 / 图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