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 赚的钱,超过了 Gucci!
就像这个时代的缩影!
就在刚刚,泡泡玛特发布中期业绩。
全是三位数的涨幅,收入、利润直接暴涨。
当年房地产狂赚时,流的道德的血液,而现在泡泡玛特的 " 暴利 " 生意,流着可爱的血液。
先看收入,上半年,泡泡玛特靠卖盲盒收入 138.76 亿,同比增长 204%;
毛利高达 97.61 亿,毛利率 70.34%。
也就是,100 块的盲盒,成本 30 块!
而这个毛利率,几乎可以和白酒相提并论了。
酒企 2025 上半年毛利率表现(部分未出业绩)
得益于 labubu 等 IP 爆火,泡泡玛特盆满钵满。
上半年净赚 45.74 亿,翻了接近 5 倍!(Gucci 上半年也就赚 4.86 亿欧(40.7 亿人民币)
归母净利润率为 33%,同比上涨 13 个百分点。
单看泡泡玛特的业绩看不出什么,但如果和房企相比,就会发现:
时代已经变了……
说实话,卖房的还不如卖盲盒!
房地产做几千亿生意,也就赚几十亿。
泡泡玛特做百来亿生意,就赚几十亿。
再来看看泡泡玛特在海外赚了多少?
上半年,泡泡玛特海外收入 55.93 亿,占总收入 40.31%,而去年同期占比还只是 22.75%!
海外收入增幅达到 440%,算把欧美攻陷了。
去年同期,泡泡玛特在美洲的收入还只是 1.82 亿,结果今年上半年干到了 22.65 亿!
而国内收入增幅,还只是 135%。
泡泡玛特出海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中资企业能在海外站稳脚跟属实不易。
赚得超多了,但是泡泡玛特和往年一样,上半年不派发股息。
泡泡玛特把钱都花在哪?
除了存货外,开支最大主要在发工资、物流、佣金和平台服务费、IP 授权、广告营销上。
上半年,泡泡马特发了将近 10 亿的工资、物流花了 7.85 亿、电商佣金花了 6.42 亿,IP 授权花了 4.5 亿,广告营销花了 4 亿。
这些开支的涨幅分别是 51%、543%、210%、135%、101%。
发现了吗?
除了工资(因为员工增加了近 2 千人),其余开销涨幅都翻了好几倍。
尤其是物流,毕竟工厂都在国内,海外还未设厂,运输上是一笔大开销。
实际上,泡泡玛特的商业逻辑很简单:
从艺术家手中买 IP 授权,然后进行各种毛绒、手办等盲盒的生产、运营、销售。
上半年,收入过亿的艺术家 IP 达到 13 个!
据财报透露,Labubu 的 The Monsters 的收入最高,达到惊人 48.14 亿!
这可怕的 IP 赚钱效应,估计很快比肩迪士尼…
都知道,泡泡玛特的毛绒挂件被抢疯了,不管是 labubu 还是星星人,亦或是近期推新的比奇堡系列。
而上半年,毛绒产品收入涨幅高达 1276%,占到了整体的 44.2%。
当代人的消费观,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变化。
不追名牌包包,都开始买娃了。
但泡泡玛特之所以能够爆火,还在于它的饥饿营销打法。
由于供货一直紧缺,产能跟不上," 一娃难求 " 催生了黄牛倒卖的商家。
如今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不少主播把正价抢到的盲盒、端盒通过直播加价销售,这已经衍生出了一条产业链。
并且,每个 IP 还会推出不同系列的毛绒玩偶、摆件、手机壳、本子、保温杯等等。
价格从 39 到上百元不等,几乎是人人都买得起但又买不到的。
越是买不到,越想买。
股价就更不用说了,泡泡马特最近一年股价更是走出了逆天走势。
泡泡玛特这门生意,没什么负债,但是却有稳定且指数级增长的收入和利润预期,也难怪会受到资本市场追捧。
你怎么看泡泡玛特?
关注这只懂财经的喵,来聊聊~
————
—— 分割线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