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极狐阿尔法 S 车门油漆大面积起泡脱落的问题集中出现,让这个北汽蓝谷倾力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陷入舆论漩涡。不少车主发现,自己的爱车车门边缘先是出现气泡凸起或橘皮纹,随后发展为爆漆开裂等问题。这些本应处于质保期内的车辆,最短的购车仅一年多就出现问题,显然超出了汽车漆面应有的正常衰减周期。
有车主无奈地表示,新车刚提回来不到两年,车门就斑驳不堪。去 4S 店交涉后,得到的答复却是简单的喷漆维修加积分补偿。这样的解决方案难以让车主满意,因为后喷漆不仅在防腐性能和色彩匹配度上无法与原厂涂装相比,更无法根治底层工艺缺陷,很可能用不了多久问题就会再次出现。
要探究问题根源,就得从汽车涂装工艺的全流程说起。汽车漆面并非简单的一层油漆,而是由电泳层、中涂层、色漆层和清漆层构成的复合体系。其中电泳层负责防腐,中涂层提升附着力,色漆层决定外观色彩,清漆层提供光泽和保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漆面的整体质量。
行业常规标准下,汽车漆面在正常使用环境中至少能保持 3-5 年完好状态。像极狐阿尔法 S 这样短期内集中出现问题,大概率出在生产环节的工艺控制上。可能是电泳层处理不到位导致防腐失效,也可能是中涂漆厚度不足影响附着力,或者是清漆固化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硬度不够。这些看似细微的工艺缺陷,经过日常使用中的日晒雨淋和轻微磕碰,就会逐渐暴露为明显的漆面损伤。
对比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型,极狐阿尔法 S 的漆面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特斯拉 Model 3 和比亚迪汉在 J.D. Power 的质量研究报告中,车身外观投诉率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这些品牌通过引入在线漆膜测厚仪和外观自动检测系统,实现了涂装过程的全数据追溯,从生产源头把控漆面质量。而极狐在基础工艺控制上的疏漏,不仅让车主承受损失,更让品牌的高端定位大打折扣。
漆面问题看似是 " 面子工程 ",实则反映出更深层次的品质管理漏洞。作为北汽蓝谷的高端品牌,极狐承载着集团向新能源转型的希望,却在最基础的制造工艺上栽了跟头。对于极狐而言,不能只一味追逐智能化等肉眼可见的亮点,更要守住基础工艺的品质底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