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天工机器人以 21.50 秒的成绩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100 米短跑项目冠军的视频刷屏了。实际上这个 8 月,全世界的人形机器人 " 顶流 " 都相约在了北京," 机器人 " 三个字成为了一场群众狂欢。
图源:央视新闻
如果 4 月那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还只是热身赛,那 8 月 14 - 17 日国家速滑馆 " 冰丝带 " 上演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绝对称得上是机器人界的 " 奥运会 " —— 280 支战队、127 个品牌、500 多台人形机器人同台 PK,从羽毛球篮球到自由搏击,甚至还有群体街舞 battle,26 个项目看下来,这些灵活得不像话的机器人简直在重新定义什么叫 " 钢铁之躯 "。
不过更硬核的还得数这两场赛事中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今年的展区直接变身科技版 " 诸神之战 ":机器狗后空翻比体操运动员还利落,人形机器人组队踢 3v3 足球赛,AI 老师玩转全息投影教学 ...... 这些过去只在科幻片里见过的名场面,现在全在北京亦庄实景直播。
但这场科技盛事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表面的精彩表演。这场科技狂欢的真正彩蛋,其实是VR/AR 和机器人正在偷偷 " 搞大事 "。
图源:VRAR 星球
VR/AR + 机器人:谁在操控谁?
以前的机器人,动作僵硬得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但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能跑能跳、后空翻、踢足球,灵活得像个专业运动员。这种进化不仅仅是 " 更会动 " 了,而是彻底打破了机器人的能力天花板——它们正在从 " 工具 " 变成 " 伙伴 "。
但真正的科技狠活,其实是 VR/AR 和机器人偷偷组了 CP,而且配合得比人类搭档还默契。两大黑科技联手,直接搞出了 " 虚实共生 " 的新玩法:
虚实交互:机器人当 " 肉身 ",VR/AR 做 " 大脑 ";
训练革命:VR 直接给机器人装 " 金手指 ",大幅缩短机器人学习曲线,成为机器人能力进化的 " 加速器 "。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这种技术融合展现出双向赋能的显著特征。
比如,在服务领域,既可以通过 VR 设备远程精确控制机器人动作,又能将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实时转化为 AR 可视化信息。例如在消防应用中,消防员在安全舱内戴 VR 头显操控人形机器人进入火场,机器人身上的热成像 / 气体数据实时叠加到 VR 界面;
在医疗领域,医生戴 VR 头显和手术机器人配合工作,可以进行一些精微的、高难度的手术操作;
工业场景则更突出人机协作,人类在混合现实中模拟操作→机器人学习动作模式→迁移到现实执行。电工佩戴 AR 眼镜操作机器人检修电网,机器人 X 光视角穿透设备外壳显示内部。
图源:VRAR 星球
目前已有多个创新实践案例验证了这一技术方向。
越疆科技实现了深圳到山东的跨地域 VR 远程机器人烹饪;德国机器人公司 Devanthro 推出的家庭护理机器人 Robody,护工可通过虚拟现实头显远程操控 Robody,协助老年人完成诸如从冰箱取奶酪、打扫灰尘、玩棋盘游戏等精细任务;智元科技推出的基于 Pico 4 Ultra 的 VR 操控套装,集成了真实动作映射、多模态手势识别、毫秒级延迟控制和多重安全保护等先进技术。
深圳工程师头戴 VR 设备,双手在虚拟空间自如挥动、抓握。与此同时,越疆科技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 Atom 在山东精准复刻每一个动作,图源:越疆科技
这场 VR/AR+ 机器人的科技 " 联姻 ",正在打破虚拟与现实的次元壁,让人机协作进入全新纪元。
VR 训练:机器人进化的 " 秘密武器 "
在聚光灯下展示灵活身姿的人形机器人背后,VR 训练技术正悄然成为推动其快速进化的核心引擎。
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轨迹充分印证了 VR 训练的价值。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如今能完成分装电池等高精度操作,其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特斯拉打造的 VR 训练生态系统。
早在去年 5 月,特斯拉就曾表示,Optimus 人型机器人的训练数据都是来自穿戴 VR 头显的人类训练员。可以看到,完整的系统集成了 VR 头显、传感器、手套、动捕服和相关软件。通过利用 VR 头显,Optimus 人型机器人可以 1: 1 地复刻映射人类操作员的动作,而软件可以以实现第一人称视频的实时传输和精确控制输出,同时保持极低延迟。
特斯拉甚至还发布了工程师招聘启示,说他们正在打造 " 最先进的 VR 系统 ",让测试人员更高效地训练机器人。而且,测试人员的年薪范围可不低,介于 10.4 万至 36 万美元之间。足见特斯拉对 VR 训练的重视程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这一趋势也并非特斯拉独有。Meta 同样在积极推进 AR/VR 在机器人训练中的应用创新。
比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就利用 Meta Project Aria 眼镜开展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通过眼镜的自中心传感器收集 " 人类数据 ",研究人员成功大幅减少了训练机器人所需的远程操作数据量。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机器人训练效率低下的瓶颈,为开发更具通用性的机器人开辟了新路径。
韩国光州科学技术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究小组共同开发出了将远程机器人和人类物理桥接起来的全新一代触觉反馈系统 "TelePulse"。
这个系统允许穿戴 VR 头显的用户沉浸式远程控制机器人手臂,并将机器人接触到的物理力量准确地传达给人类手臂。通过实时感知在按压或抓住物体时产生的微妙的力量差异,用户可以体验实际肌肉收缩水平的生动的触觉反馈。
随着更多科技巨头的投入和跨学科合作的深入,这场机器人界的 "VR 教育革命 ",正在让钢铁之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聪明。
正如自动驾驶需要模拟测试场,VR 训练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不可或缺的 " 数字操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 " 科技军备竞赛 ",胜负关键或许就藏在 VR 头显里——毕竟,谁掌握了最好的数字训练场,谁就能教出最聪明的 " 机器人学生 "。
文 /Vivi
扫码加客服微信
商务合作|13146398132
爆料投稿|13146398132
媒体合作|13341147250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