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新区城市核心区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
8 月 17 日晚,随着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会旗正式交接给德国城市卡尔斯鲁厄,为期 11 天的成都 2025 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 " 成都世运会 ")在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成都国际友谊馆落下帷幕。
" 非常棒、非常职业、非常火热。" 这是成都世运会留给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 · 佩鲁雷纳最深刻的三个印象。他表示:" 成都世运会的举办完全可以媲美奥运会,它为未来世运会举办制定了新的标准。"
2025 成都世运会闭幕式
城市是赛事的 " 赛场 ",赛事是城市的 " 秀场 "。大型国际性赛会活动成功举办背后,举办地向世界展现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的风采同样引人关注。
从去年的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 " 成都世园会 ")到今年的成都世运会,当全球瞩目的盛事连续两年在成都东部新区圆满收官,这个成都最年轻的新区正不断 " 秀 " 出独具优势的城市机遇。赛事锤炼下,更强大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澎湃的文商旅体融合活力、更可持续的生态价值转化动能,共同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 " 新区范式 "。
城市承载能力提升 扩张开放机遇
8 月 8 日,在位于龙泉山腹地的成都东部新区高明镇,成都世运会首枚金牌在徒步定向男子中距离比赛中诞生。
比世运首金更受到关注的,是此次比赛的过程——国内外运动员们手持地图和指北针,在玉米地、南瓜田、村间小路等 " 原生态 " 场景中穿行,赛后的颁奖仪式设在当地居民的家门口,不少网友直呼 " 太开放了 "" 接地气 "。
高明镇具备地形起伏变化且植被覆盖适中的赛事场地条件,赛道两旁民居协调精致、村风韵味悠长、农田景观连片。由高明镇高塔村集体经济组织打造的文创直播基地是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休息区,现场展示的高塔村特色产品借世运之机走入国际视野。
高明镇高塔村
以赛为媒,运动员和场边观众们共同感受了国际新兴运动的魅力和城乡融合开放的风貌。
近年来,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文化载体功能转化,成都东部新区正让传统乡村焕发新活力。当世界级赛事举行,田园风与国际范的交融,无疑是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
东部新区乡村风貌
今年 7 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更高层面,它意味着要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
从成都世园会到成都世运会,全球性赛会活动连续两年落地,是对成都东部新区发展势能的集中验证和强力赋能。在此过程中,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也是跨越性的。
8 月 11 日,成都体育学院游泳馆的 " 世运赛程 " 圆满结束。四天时间里,这里共举行了救生、自由潜水、蹼泳三个项目的比赛,诞生 13 项世界纪录、9 项赛会纪录。据悉,这座建筑面积 27000 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游泳馆,设固定看台座位近 3000 个,既能承接国际 A 级赛事,也能作为全民健身水上活动的举办场地。
而在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绿野。
2020 年 5 月,成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在成都东部新区落地开工。2023 年正式投用,由此开启了新区办赛营城、筑强城市功能的序幕。在成都世运会之前,该校已成功保障了全国小排球锦标赛、成都市残运会、世运会巡回赛等国内外各级各类赛事项目的举办。
成都体育学院
本届世运会,包括成都体育学院 4 个场馆在内,成都东部新区共设 9 座竞赛场馆(场地),承担了 10 个大项、17 个分项的项目,世运村 A 区、主媒体中心、世运广场等非竞赛场馆中心也坐落于此。
同时,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提供 24 小时抵离服务保障,6 条机场专线直达世运会场馆周边站点,地铁 18 号线、19 号线则无缝连接城市核心区。"8 月 3 日至 18 日成都世运会官方抵离服务期,预计将有超过 5000 人次涉赛人员从天府国际机场等口岸通关。" 据成都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天府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 428 条国际国内航线,2025 年预计旅客吞吐量将超 5600 万人次。
天府国际机场
对于成都东部新区来说,一方面,国际赛事的高标准要求倒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治理等 " 硬实力 " 全面升级;另一方面,赛事的全球传播属性与多元文化交流场景,将新区的公园城市理念、开放包容气质深度嵌入世界认知。当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进阶,日益开放的新区正迎来与世界接轨的多元机遇。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拓新增长机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说到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终极目标,是要服务于城市中的人,营建一个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空间。前者通过科学配置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强化韧性支撑,为城市系统高效运转提供底层保障;后者则聚焦人文关怀、功能适配与生活品质,将承载能力转化为可感知的民生福祉。
今年 7 月,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作出了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定。这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经济韧性支撑民生普惠的价值导向下,新的增长机遇也在成都东部新区加速孕育。
就在世运首金诞生的同一天,2025 年成都东部新区城市价值推介暨文商旅体场景发布会在赛场之外举行。总投资约 50 亿元的 6 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成都东部新区,涵盖数字体育、数字影视、低空文旅、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天府奥体公园对外发布文旅体产业政策,对文旅体产业化项目拟给予最高 500 万元投资奖补。
重大文商旅体融合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当前,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日益成为文旅项目突破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在全国范围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天府奥体公园,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范例。
作为成都世运会的重要承办地,天府奥体公园规划范围 18.04 平方公里,目标建设成为 " 世界赛事名城重要承载地、体旅文商融合发展活力区 "。
" 锚定体育休闲、科教商务两大主导产业,聚焦体育产业、休闲旅游、科教服务、总部经济、商业消费 5 个细分领域,园区正加快构建‘赛事营城、体旅兴业、科技赋能、商服聚人’的文商旅体融合产业生态。" 成都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现已建成投运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世博园、奥体文旅中心等项目 33 个,落地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实验室、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汇聚企业主体 520 家。
天府奥体公园
本届世运会期间,动力冲浪板、滑水等多个项目在天府奥体公园展开角逐。依托园区产业基础,抢抓成都世运会机遇,今年以来园区还成功举办了世运会巡回赛、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同时以 " 跟着赛事去旅行 · 夏约东山赛游季 " 为主题,策划 "5+4+3"200 余场次城市侧文旅活动。上半年,园区接待游客 342.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0.21 亿元。
在天府奥体公园的有力支撑下,今年 1 — 7 月,成都东部新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7 亿元,累计增速 10.7%,居全市首位。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同比增长达 210.3%。
生态价值创新转化 催生绿色机遇
" 对我来说,这是我比赛中遇到的最好的水域了。"8 月 10 日,中国运动员徐露在成都世运会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决赛中夺得金牌,赛后她对三岔湖的赛场环境赞赏有加。
坐落于成都东部新区的三岔湖,是四川省第二大人工湖泊,水域面积 27 平方公里,湖岸线绵延 240 公里,拥有 113 个全岛和 165 个半岛,被誉为 " 千岛之湖 天府明珠 "。今年 4 月正式投运的三岔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在成都世运会中承担动力冲浪板、索道滑水、尾波冲浪、尾波滑水四个分项比赛项目,其场地条件收获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运动员的点赞。
动力冲浪板比赛现场
" 从设计之初,我们就充分考虑了办赛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基于场地现有条件进行局部临时改造。" 三岔湖水上项目场馆中心主任王猛介绍,场馆融合场地自然生态特色,通过设计与精细化布局,将岛上所有树木都保留下来,实现了竞技需求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对于现代化城市而言,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三岔湖
谋势而动。在世运会前夕,成都东部新区就发布了三岔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招商合作机会清单,在赛事活动、运动项目、服务配套 3 大合作领域,面向全球共享赛事活力和绿色机遇。目前,充分运用自然资源优势,三岔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已引入并建成开放金熊猫水上运动休闲中心、EWAVE 水上运动中心等多个水上运动场景。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城市工作重点任务中,"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 备受关注。三岔湖的创新打造,正是成都东部新区高标准建设城市绿色样板的缩影。
事实上,从龙泉山东麓拔地而起的成都东部新区,本身就坐拥优质的生态本底。不只是三岔湖,森林覆盖率达 45% 的龙泉山,如银链交织的龙泉湖、龙马湖、绛溪河等,共同构成了 " 山水栖心入画屏 " 的公园城市图景。
三岔湖马鞍山码头
去年,被誉为花卉园艺界奥林匹克盛会的成都世园会将主会场设在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便是看中了这里山水相融、丘田相连的自然生态价值。作为成都世园会的核心建筑之一,总体定位为 " 建筑即是公园 " 的成都国际友谊馆也在今年成为了成都世运会闭幕式的举办地。
如今,成都东部新区进一步将绿色低碳贯穿成都世运会的赛事全过程,坚持落实空间灵活转换,赛后可持续利用要求,构建起 " 办赛、营城、兴业、惠民 " 的闭环。以三岔湖索道滑水场地为例,赛后它将持续运营,实现专业赛事场地无缝转化为群众休闲活动的公共场域。
索道滑水比赛场地
将公园城市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基因,以绿色低碳重构发展逻辑。眼下,成都东部新区正不断将绿色机遇 " 变现 " 为发展动能——今年以来,已签约市级认定重大产业化项目 23 个,总投资 209.5 亿元。当绿色发展不再局限于概念,而是深度耦合成持续迸发的城市核心竞争力,其释放的 " 乘数效应 " 已然成为成都东部新区吸引全球资源落地布局的关键筹码。
文 / 张震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