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18
导语
有些执念真的该放下了。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严旭霞
此刻,2025 年下半程的战斗已然打响。
仅从不久前获悉的特斯拉 7 月终端成绩单来看,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整体走跌的颓势仍在继续。
就拿其战略版图目前绝对的 " 支柱 " 中国市场为例,总销量为 67,886 辆。乍一看好似不算太差,但实际上却出现了 8.4% 的同比下降,环比则下降了 5.2%。
据悉,这也是特斯拉过去 10 个月中,第 9 个月出现同比下降。
而今年前 7 个月,特斯拉在华累计销量为 432,360 辆,同比下降 13.7%。自 2024 年 10 月以来持续疲软,上次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还要追溯到 2024 年 9 月。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本以为去年成功拿下中国市场单一车型无定语销冠的 Model Y,在迎来焕新版后,会保持大杀四方的状态,可现实却有些事与愿违。该车型自入场以来,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 171,491 辆,同比下降 17.5%。
换言之,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为此,特斯拉突袭官宣,秋季将加推 " 大六座版 " 的 Model Y L,试图重新夺回丢掉的部分潜客。
结合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整车尺寸方面全方位的 " 增肌 "。车长达到 4976mm,车宽达到 1920mm,车高达到 1668mm,轴距更是达到 3040mm,甚至超过了 " 大哥 "Model X。
性能参数上也有小幅度提升,标配 LG 生产的 78.4 度三元锂电池,搭载总功率 340kW 的前后双电机。
与此同时,随着轴距的拉伸,Model Y L 的尾部溜背造型也变得更加平缓,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第三排乘客的头部空间。
而它,完全可以视为特斯拉在华祭出的第一波反击。
奈何,还是那个观点,Model Y L 的确带给挑花眼的国内消费者,一定程度上的 " 新鲜感 "。但客观地讲,在与类似乐道 L90、理想 i8 包括诸多国产全尺寸增程大六座 SUV 的厮杀中胜算到底有多大,目前给不出一个太过乐观的答案。
总感觉,Model Y L 的未来,有些凶多吉少的意味。
不过,与焕新版 Model Y 搭档,实现 "1+1>1.5" 的销量表现肯定没有问题。于情于理,万万不能小觑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的号召力,Model Y L 的推出,也算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
相比之下,就在近日,特斯拉在华的第二波反击同样来了。时隔多年,Model 3 长续航后轮驱动版重出江湖。
实际上,如果说 Model Y 扮演着不容有失的根基,那么这辆被视为在华战略开端的纯电轿跑,完全渐渐成为了所谓的 " 昨日黄花 "。
尤其伴随小米 SU7 的大杀四方,以及国内同级别竞品的疯狂围攻,即便率先搬出了焕新版,可 Model 3 仍阻挡不了 " 蛋糕 " 被迅速抢夺。
7 月,零售销量只有 9,851 辆,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今年以来,月销无法破万,已经出现 3 次。而长续航后轮驱动版的入场,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扩充产品序列,尽可能让整体订单回暖。
至于产品力,起售价为 26.95 万元,百公里加速 5.2 秒,CLTC 综合工况续航为 830 公里,并且也能享受 "5 年 0 息 " 以及 8000 元限时保险补贴。与之对应,后轮驱动版起售价为 23.55 万元,百公里加速 6.1 秒,CLTC 综合工况续航为 635 公里。
Model 3 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贵出 3.5 万元,到底换来了什么一目了然。
而在它官宣以后,顺势采访了身边一些持币观望的友人,大家给予的反馈,无一例外都是:" 不太感兴趣。"
奈何,如今的中国纯电轿跑市场太内卷了,就算你是特斯拉,仅仅只是单纯提升续航与动力,也并不足以吸引关注与声量。
情况,就是这么略显扎心。
事已至此,从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下半年在华率先祭出的两拨反击来看,Model Y L 的前景,无疑是更令人期待的那一个。
另外,在我心中,十分好奇所谓 " 廉价版 "Model Y 到底会不会来。
最近,有关它的内饰谍照,出现在了各大社交平台上,刀法非常精准。之前的二季度财报中,马斯克同样曾亲自剧透,将生产一款更加亲民的车型。
设想一下,如果减配降本过后,在华能够下探至 20 万元附近,叠加特斯拉的品牌光环,无疑很有 " 折腾一番 " 的希望。毕竟,眼下很大一部分人都觉得,现款 Model Y 整体都太贵了。
届时,如果 " 廉价版 " 真能走向台前,相信那才是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真正意义上的绝地反击。对于提振销量,效果将更为显著。
现款 Model Y,也将实现所谓的 " 一鱼三吃 "。通过布局五座版、六座版、廉价版,让自己的潜客覆盖范围愈发广泛。
当然,抛开产品推新层面不谈,还有一个有望破局的机会点摆在特斯拉的面前,能否降低 FSD 的选配门槛,甚至直接放在车价里成为标配,并按需推出订阅政策。
讲道理,目前一次性买断 6.4 万元,位于中国车市 " 免费横行 " 的大环境下,显得太另类了。即便这套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综合体验非常出色,但仍鲜有人愿意掏出真金白银买单。
也正因如此,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不得不眼睁睁望着自己手握利剑却无法披荆斩棘。
而我想说的是:" 有些执念真的该放下了。" 既然困境摆在眼前,就必须学会审时度势做出改变,纵使特斯拉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兜里的底牌与杀招还有不少。
至于下半年的反击,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很快时间便会给出反馈。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小编一枚 ~
THE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