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 11小时前
“本升专”去读技校,谁知是这个结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者 |  任早羽

编辑 | 张来

7 月以来,一个似乎 " 反常识 " 的事情突然引起了广泛讨论:" 本升专 "。

一家名为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的学校,是热议源头之一,其 2025 年招生数据显示," 该校今年继续面向本科生招生,计划招收 135 人 "。事实上,这校从 2022 年开始,便尝试面向本科招生。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本科生

虽然舆论将其简化为 " 本升专 ",但更准确地来说,这一现象的风靡,本质并不是为了 " 专科文凭 ",大多数本科生回炉 " 大专 "" 技校 ",注重的是修炼一份新的 " 技能 "。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位曾入学技校的本科生陈冽告诉南风窗,2024 年 8 月,他曾辞去工作,去上了一所技师学院的 " 大学生订单班 "。宣传单上写着,学校毕业 " 包就业 ",两年后(一年学习加一年实习)就能获得一份国企好工作。

陈冽的经历,揭开了本科生回炉技校的关键。

有着 " 包就业 " 承诺的大学生订单班,指的是企业向对应的大专、技校 " 下订单 ",学校定向为企业培养相应对口人才。校企合作的理想状态下,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对应企业实习,等待转正。

而引发热议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更是早在 2020 年,就已经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订单培养合约。

在 " 毕业即就业 " 的承诺之下,和陈冽一样最终选择 " 学历倒挂 ",在本科毕业后,进入技校或者大专院校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根据《2024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 " 回炉 " 技校学习技能,将有助于就业。

《2024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然而,一切似乎也没那么简单。

陈冽告诉南风窗,自己在入学一年后退学了。从他个人的经验来看," 毕业即就业 " 的承诺并不如预期。

已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专科学生赵景则表示," 我们学校的就业(数据)在河南省是非常(靠)前的,会有路局来校招,但绝对不是包分配、包就业的 "。

01
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

大多数人去往技校的原因,是为了就业。

孙恺本科就读于一所民办高校,在小语种专业学习的第二年,他就意识到了自己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并且 " 完全没有就业方向 ",因此他选择了重新修炼一门技能。

同样是本科毕业后回流的陈冽和王蕾,也给出了相似的回答。

陈冽就读于环境设计专业,主攻室内设计方向。尽管他在毕业后就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室内设计公司实习,但却赶上房地产行业大调整," 公司正在裁员,而我那时还是实习生,到期也就没有获得工作合同 "。

再度求职时,陈冽进入了当地另外一家大型设计公司,头三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 确实是甲方那边的设计款发不下来 "。

第三份工作还是不顺利。这次,老板给了陈冽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项目,并最终以 " 没有做下项目 " 为由辞退了他。

《后来的我们》剧照

一波三折之下,陈冽拿过的平均底薪是 3000 元 / 月。加上接连跳槽,让陈冽在经济上有些拮据。

第四次求职,陈冽成了一名快递公司仓管员。每月 7000 元工资,早晨 6 点起床,晚上 9 点到家," 而且不能保证有休息(日)"。

就在这个时候,陈冽在互联网平台刷到了技校大学生班招生简章。搜索后他发现,有许多宣传都在为这个订单班宣传造势," 招生简章上的承诺是包就业,而且进国企 "。

他立马动心了。三个月后,陈冽由学校老师领着参观了校园环境,当即决定报名,并期待着自己未来能够进入招生简章上所写的," 某地国际会议中心 "" 某集团 " 等当地颇具实力的国企。

和陈冽一样,最终因为想找份更好的工作,选择技校的人,确实不在少数,但发现这一途径的周期和方法,则略有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王蕾,大四还没毕业时,曾在家乡某公司实习,负责一部分招聘工作。" 那时候来面试的人很多都是从大城市回来的,在外面待了好多年 "。

《乌海》剧照

从 HR 实习生的角度来看,王蕾觉得现实是残酷的:从老家走出去的人在大城市闯了许多年,依然买不起房,最终回到老家," 找工作还得被嫌弃年龄大 "。

在亲身体验下,王蕾放弃了到大城市闯荡。但到了自己毕业回家乡,她发现,靠谱的工作不好找。

有些看似光鲜的工作 " 无异于骗人 ",比如 " 忽悠老年人买保健品 ",但做这样的工作,王蕾在良心上过不去。

关键时刻,家里人给了王蕾一个思路:尽管亲属所在的煤矿企业不招王蕾这个专业的学生,但是作为子弟的她可以到相应的技校里,花一年时间 " 转专业 "。

而此时的技校恰好因面临 " 再不招收学员,就要失去办学资格 " 的局面,而开设了新一期课程。实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王蕾,最终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02
开在技校里的大学生班

他们决定要去技校了,但真实情况如何呢?

孙恺在决定报名时,得到了爸爸的极力支持。爸爸是做制造业出身,过去不爱干涉孩子的选择,由着孙恺报了小语种专业。直到孙恺发现小语种专业 " 烧钱 ",决定投向理工科的时候,爸爸才说了一句," 当年就应该强行让你选理科 "。

2024 年,孙恺正式成为技校大学生订单班的一名汽修学员,按照订单班的设置,一年之后他将可以进入某知名车企实习。

但渐渐地,孙恺发现了一些 " 不对劲 " 的地方。比如,技校教授的技能与他一开始设想的不符,并且知识与实操之间依然有鸿沟。

技校教授的技能与实操间有鸿沟 /《老师 · 好》剧照

在孙恺的看来,技校是按照技能证书考试所划定的范围,进行技能教授,然而 " 无人机或者流媒体这些新兴行业,他们的考试标准是 2021 年的国标。但是汽修方向,用的是 2009 年,甚至是 2006 年、2005 年的国标,好长时间没有更新 "。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现行的《新能源汽车维修维护技术要求》乃是 2024 年 9 月 29 日刚刚发布,于 2025 年 1 月 1 日刚刚施行的新标准。也就是说,技校所教授的技能是稍显过时的," 跟实际生活中用的完全不搭边 "。

无独有偶,就读某所技校多媒体专业的陈冽,也觉得 " 在教学上比较一般 "。作为该校多媒体专业第一届大学生班学生,陈冽得到的是教学速度缓慢,导致无法教授完所有技能的课堂。

" 因为是第一年招(大学生),老师们在各方面没有太多经验,只能拿教技校生的经验来教我们,和大学老师比起来教学速度很慢,但我们在校时间只有一年,所以肯定学不完。最后我们掌握的多媒体方面技能,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陈冽解释道。

有人认为技校的教学内容不如人意,但也有人认为,技校班上的学习氛围更不对劲。

《安娜》剧照

听家人建议,来到技校的王蕾发现,她一年的技校体验里,老师讲得很好," 认真学真有用 ",但是一个班十几个学生几乎都在走过场," 报名都结束了还又插进来两个学生,都不太正式的 "。

部分学生敢于走过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作为职工子弟,几乎在入学前就已经知道,未来自己能分到企业的哪个岗位,在王蕾看来,他们只差读技校这一个过程。

大家都想着 " 能工作就好了 ",人人被催着冲结果来。最初自认 " 丢人 ",不敢被技校同学知道自己是本科生的王蕾,也在一段时间后就磨平了这份羞耻,"(本科)刚毕业的时候大家还在讨论学历,现在能找到工作,赚到钱就行了 "。

一年之后,从技校毕业的王蕾成功变成一名工人," 每天上班 12 小时,昼夜颠倒 "。

但对于陈冽和孙恺来说,结果却没那么好。

03
未兑现的理想结果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专科学生赵景告诉南风窗,过去学生们确实可以自己挑选想去的路局,但最近几年都是路局挑选学生。

" 现在(铁路)这份工作基本上都要熬夜通宵,要长期待在一些偏远地方,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进到离家近的路局。我们学校也有一些变动,总之(技校)就业并不是网上描述的那么漂亮 "。赵景作为局内人,觉得进技校与进路局是两件事,不能画等号。

赵景观察到,最终能否进入铁路相关企业工作受相当多因素的影响,专业、生源地、是否为职工子弟、有无奖项傍身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结果,以及 " 男生被(路局)录上的概率比女生大很多 "。进技校的确能够增加成功几率,却不是百分百的。

《奇迹 · 笨小孩》剧照

陈冽和孙恺的经验也证明," 百分百包分配 " 并没那么 " 理想 ",尽管学校在入学时的确承诺了是 " 某企业订单班 "" 毕业即就业 "。

2025 年 5 月,入学一年的陈冽来到了进企业实习的这一最终环节,发现企业仍是订单班里承诺的企业,但岗位却是 " 餐饮服务员 ",与招生简章里宣称的 " 会议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端会议会展服务和高端讲解服务 " 的培养方向完全不相关。

陈冽所在学院副院长也为了就业的事,与企业交涉过," 说学生们想去和新媒体运营相关的岗位 "。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回应却是,该岗位类别已经两三年未空出,无法安排。

副院长最终向学生们承认,学校最初设立这个专业," 是想以专业为接口,先让学生们到这家公司里面,再谋划其他 "。也就是说,具体对接的岗位,双方都未 " 言明 "。

孙恺也不顺利,他所就读大学生订单班所对接的车企," 一直没有准信,主动权在企业方,不在我们 "。车企指派了一位外包员工来与校方谈招聘事宜,最后要走了订单班的几名同学,而后又陆陆续续把学生们开除。到 8 月初,去了该车企实习的订单班同学,都已基本离职。

订单班同学进入车企实习,也无法保证后续稳定就业 /《何者》剧照

" 包就业 " 的泡沫被戳破,陈冽和孙恺只能自寻出路,自己向企业投递简历。两人都是到学期末尾,才最终得到 offer。

让陈冽感到荒诞的是,自己并非理工科出身,本科学的环境设计,后来在技校学的是多媒体,而给他 offer 的消费品公司招聘的,是车间操作工。

" 面试的时候,我对面坐着三个经理,直接问我:你学的全是艺术类专业,车间全是机械操作相关的工作,你有经验吗?我能从面试里看出他们其实更想要工科专业的学生。"

他后来和公司 hr" 打探情报 ",才得知当时公司一共收到了 200 多份简历,最终只通过了 10 个人,之所以给陈冽 offer,是看中了他的本科学历," 其他 9 个人全是专科学历 "。

兜兜转转,最终还是更高的学历把陈冽捞了上来。

至此,一个相对完整的修炼过程告一段落。

此前,人们相信上了大学就能有好工作,但后来发现,有学历也不一定有合适的工作,还需要一门技术;但几番周转,学历依然重要。

《没有工作的一年》剧照

到底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有人决定要学历与技术 " 两手抓 ",不能寄希望于任何承诺。网友们评论道,这样既有 " 孔乙己的长衫 ",也有 " 孔乙己的短袖 ",用得上哪件穿哪件。当然,就陈冽被质问没有机械操作经验的经历来说,或许有时人还需要多件短袖,才能适配这个就业市场。

但某种程度上,王蕾、孙恺和陈冽又都是幸运的。在看似没得选的困境里,他们总是想着自己能选,要自己选,有人拒绝良心过不去的工作,有人拒绝不喜欢的工作,有人扛住面试官的 " 拷问 ",转身投入完全不同的行业。

他们的确把就业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走过一段段曲折的路,都只是不停为自己博出路的一个个普通人。

(陈冽、孙恺、王蕾、赵景均为化名。实习生冯曦对本文亦有贡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就业 本科生 郑州 招生 技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