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翼升起来就增阻?错了!
我现在真不知道,这些大 V 吵架,是真的吵架还是剧本。
小鹏全新 P7 不是刚刚发布嘛,然后官方还致敬小米和奔驰,搞了个 24 小时高环耐力测试,成绩也出来,24 小时跑了 3961km,确实厉害。
但其实这场测试最大的看点不是测试本身,而是场外的吵架。某媒体现场看到电动尾翼升起,结合官方对尾翼下压力(最大 900N)数据,然后它就质疑了一下尾翼升起状态会增大风阻,影响续航,随之引来另一位技术领域自媒体表示尾翼升起未必增阻,甚至可能减阻,最终两个人又吵起来。
那这两个人,谁更有道理呢?
理论上,在物体上增加、记得是增加几乎所有空气动力学装置,都会带来额外阻力,这里主要体现的是压差阻力与摩擦阻力,空气和水都是流体,虽然空气密度小,但是物体在空气中运动都会搅动空气(对空气施力),空气也会对其施加反作用力,就像游泳一样,这点大家都能理解。
但风阻除了压差阻力与摩擦阻力外,还存在一个阻力——诱导阻力,对车辆而言空气流过车身之后在车尾产生负压区,这就会对车辆产生拖拽效果,增加阻力。
而如果有尾翼加入并且设计得当就可以对车尾气流进行梳理,把负压区往后挪动,减少车尾乱流,降低负压,从而降低诱导阻力,如果这时候降低的诱导阻力大于翼片本身带来的额外风阻,那翼片的加入(升起)其实对车辆整体反而是减阻的。
两位大 V 争论的点还包括了翼片升起角度问题,简单理解攻角大那么下压力与阻力也更大,而攻角小那下压力小阻力也小更利于减阻。在测试中尾翼是自动模式,所以无法准确判断实际角度。
但从静态拍摄素材看到 P7 尾翼最高状态是带扬起,而测试中则处于接近水平位置,我们推测,在这次测试里面,小鹏 P7 的这个尾翼角度还是以减阻为主,,就像 F1 赛车里的 DRS 系统一样,当然也会发挥一定的减低气动升力作用。
其实空气动力学本身它是一个整体,只看翼片本身的话,那多了一块翼片肯定会增加阻力,但作用到整台车上,那么阻力可是有很多种的,结果就有能完全相反,不能片面判断。那这次他们吵起来其实也有好处,能够让我们知道,原来尾翼并不是只有阻力,它其实还有其它作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