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08-12
惠科股份:面板“老三”的IPO“赌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高杠杆扩张背后的隐忧与挑战‌。

文 / 每日财报 南黎                                                              

            

惠科股份的崛起堪称中国面板行业的 " 逆袭样本 ":从 CRT 显示器代工起步,到跻身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量前三。然而,光环之下裂痕隐现—— 68.78% 的资产负债率远超行业均值 15 个百分点左右,129 亿元股权回购义务悬顶,三星等大客户订单波动加剧业绩风险。

这家尚未上市的显示面板巨头,迅速崛起。如今惠科从创业板调整至主板 IPO,拟募资 85 亿元用于技术升级及偿债,其成败或将决定企业能否突破 " 三角 " 困局。

募资规模缩 85 亿,

10 亿偿债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全球面板行业第一军团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群创等,其中,惠科是唯一一家还没上市的企业。惠科股份曾于 2022 年在创业板块提交过上市申请。根据此前的招股书显示,惠科拟募集 95 亿元。2023 年 8 月,惠科撤回了上市申请。时隔半年,惠科于 2024 年 2 月再次开启上市辅导。直至 2025 年 6 月末,惠科股份的主板首发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但拟募资规模下降 10 亿元至 85 亿元。其中,25 亿元用于长沙新型 OLED 研发升级项目、30 亿元用于长沙 Oxide 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 亿元用于绵阳 Mini-LED 智能制造项目、10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截至 2024 年末,惠科货币资金 269.55 亿元看似充裕,但短期借款 218.81 亿元已形成兑付压力。

据悉,惠科股份面临较高负债压力,2024 年末资产负债率达 68.78%,超出行业均值约 15 个百分点。主因是公司进入面板行业较晚,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产线。此前为缓解资金压力,公司与多地国资合资建厂并承诺回购股权,导致相关负债超百亿。截至 2024 年末,其待收购股权及应付款项余额达 129.27 亿元。该策略虽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却累积形成巨额回购义务。此次 IPO 计划募资 10 亿元用于偿贷及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每日财报》也注意到 2024 年,惠科股份分红 2 亿元,因此此次巨额融资哪来还债备受市场质疑。

境外收入占五成,

大客户稳定性待考‌

惠科股份成立于 2001 年,早期以模组代工起家,主要业务是组装 CRT 显示器,但惠科敏锐察觉到液晶替代 CRT 的趋势。

随后,惠科逐步向液晶面板制造延伸。凭借技术实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灵活性,惠科在液晶显示领域站稳脚跟。目前,公司已与三星、LG、小米、海信、TCL、海尔、联想惠普、戴尔、宏碁、VESTEL、创维、长虹、冠捷、微星科技等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

本次惠科股份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报告期),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71.34 亿元、357.97 亿元、403.1 亿元,净利润 -14.28 亿元、25.66 亿元、33.39 亿元,扣非净利润 -33.4 亿元、14.33 亿元、25.89 亿元。

一直以来,惠科股份一半收入均来自境外。三星、LG 等客户一直为公司前五大客户。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152.69 亿元、186.38 亿元、196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8.18%、53.53%、49.92%。

除了境外收入占比五成左右,惠科股份还面临高库存、高负债、被砍单等问题。

Wind 数据显示,公司的存货由 2019 年的 18.5 亿元上涨至 2024 年的 63.69 亿元。存货跌价准备的比例分别为 21.32%、5.73% 和 4.09%。如果面板价格持续走低,惠科股份将面临很大的存货减值风险。

另外,客户依赖症可能引发业绩变数。公司大客户三星客户销售额由 2023 年的 42 亿骤降至 2024 年的 26 亿元水平。此前提交招股书显示,三星销售额也曾出现骤降情形。2022 年上半年,三星与 LG 订单额同比骤降 68.8% 和 70.2%,直接导致全年业绩波动。

" 老三 " 光环有裂痕

若按 2024 年度电视面板、显示器面板、智能手机面板的出货面积计,惠科股份分列全球第三名、第四名、第三名。惠科股份也被认为是全球面板行业 " 老三 "。

当前,惠科虽位居行业第三,但其市场地位并不稳固。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 年京东方以 25.2% 的出货量市占率稳居龙头,TCL 华星以 20.3% 紧随其后,惠科虽占 15.2% 却与前两者差距持续扩大。甚至常被群创等竞争对手在月度出货量上超越。

这种危机源于双重挤压:市场端,全球液晶面板业已步入成熟期,2023 年产能增速跌破 5%,价格持续承压迫使惠科依赖中低端产品维持盈利,但单一技术路线难撑未来增长。

技术端,新型显示技术卡位战白热化:东方高世代 OLED 量产在即,TCL 华星印刷 OLED 已商用,惠科布局明显滞后。MLED 领域面临三星、友达及三安光电等数十家企业的红海混战,而在电子纸赛道被元太科技垄断 90% 供应链。

惠科在 OLED/MLED/ 电子纸等下一代技术积累薄弱,存在掉队风险。为扭转被动局面,其正加速突破与 JDI 合作建设 eLEAP OLED 产线,并联合元太科技攻坚大尺寸电子纸量产技术,剑指高端商显市场。

但技术突围需要持续输血,而惠科的扩张模式已显疲态。惠科的扩张依赖多地政府 " 明股实债 " 输血,超 400 亿元面板基地投资形成隐性债务。以长沙 G8.6 代线为例,国资持股 51% 且惠科承诺三年溢价回购,此类义务虽未入表却构成刚性兑付。

其赌局或迎来终局时刻:若 IPO 成功可暂缓 129 亿回购压力,并为 OLED/Mini-LED 研发续命;一旦失败,高库存、高负债与技术掉队构成的 " 死亡三角 " 恐触发系统性风险。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惠科 ipo 长沙 招股书 辅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