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近日发布的 2025-2026 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 1966.7 亿日元,同比下滑 50.2%,反映主营业务盈利水平的营业利润为 2441.7 亿日元,同比减少 49.6%,缩水幅度超千亿日元,显示其在全球宏观环境波动及政策冲击下正面临较大压力。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本田利润大幅下滑的直接原因之一,是美国对日系进口汽车实施高额关税,导致其在北美市场的成本显著抬升。根据本田管理层披露,此举对其第一财季营业利润造成了约 1250 亿日元的负面冲击,占比接近半数。此外,日元升值亦是导致出口收益被侵蚀的关键因素之一。
尽管季度业绩大幅承压,本田却在财报中大幅上调全年业绩预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公司将 2025 财年全年净利润预测从原先的 2500 亿日元上调至 4200 亿日元,幅度达 68%,同时将营业利润目标由 5000 亿日元提高至 7000 亿日元,税前利润也从 4900 亿日元提升至 7100 亿日元。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上调显然体现出管理层对下半年全球市场走势的审慎乐观判断。公司在公告中解释,调整预测的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近期美日两国达成的新贸易协议,预计将美国对日本进口汽车的关税从 25% 降至 15%,预计将于 9 月正式生效,这一政策将有效缓解此前施加在本田出口业务上的成本压力;二是公司对美元兑日元汇率的假设调整,从此前的 135 提高至 140,在日元贬值预期主导市场的当下,这一假设更贴近现实,也有望带来汇兑收益的改善。
除了外部环境因素的缓和,公司内部经营调整也在持续推进。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本田在电动化战略方面的投入依然沉重。财报显示,该季度本田在北美市场的电动汽车业务因产品调整与一次性支出产生了 1130 亿日元的亏损,但公司同时强调,这属于阶段性阵痛,有助于中长期产品线的优化与市场战略重构。此外,传统摩托车业务成为稳定器,尤其在巴西与越南等市场表现强劲,部分抵消了汽车主业下滑的负面影响。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全球消费回暖节奏不一、政策壁垒增多的背景下,摩托车业务的稳定性对本田整体营收结构的重要性正在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的此次利润预测上调并非市场普遍预期。在营业利润同比腰斩、日元升值加剧成本传导压力、电动化转型阶段性亏损等多重不利因素并存的情况下,公司仍作出如此积极的调整,展现出其对未来几个季度全球业务恢复情况及政策环境改善的高度信心。和众汇富认为,这种策略性预判也与本田在北美市场提前布局电动化产品线、压缩运营成本以及强化区域协同有关。在贸易政策缓解、汇率趋势明确的背景下,公司或有望在下半年迎来更具韧性的业绩表现。
不过,风险依旧存在。关税调整的实际落地时间、政策执行节奏、消费者需求恢复程度以及全球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仍可能对本田后续业绩构成扰动。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本田若想真正实现全年业绩目标,仍需在控制成本、稳定供应链、加快新技术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电动化领域的战略布局,在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回报周期拉长的现状下,更考验企业的战略耐心与资源整合能力。
整体而言,虽然第一财季业绩表现令人失望,但本田管理层对全年盈利的乐观预期为市场注入一定信心。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前本田正处于传统汽车业务调整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其盈利能力与抗风险韧性将在下半年接受更多现实考验。若政策利好兑现与内部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或将支撑本田在动荡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稳住阵脚。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后续季度的实际业绩表现,以及全球主要市场的宏观政策走向。和众汇富认为,未来几个月将是本田验证其全年上调预期能否兑现的关键窗口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