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侠 08-10
强制全民社保,大概率只是个开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刘润 Author 点这里关注→

责编  | 柒  排版  | 拾零

第 9112  篇深度好文:3048  字 | 8 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说:

这次的社保新规,不是什么大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从 9 月 1 号起,任何协商不交社保的协议均属无效。

或者用大白话说:以后不交不行了。

为什么这次大家的似乎情绪很大?因为这个政策,给了大家一种 " 山雨欲来 " 的感觉。

没错。

强制全民社保,大概率只是一个开始。

一、现实中," 不交社保 " 的有不少

一个有些奇怪的问题:为什么要特地强调 " 不交不行 "?难道之前不是这样吗?

没错,之前还真有可能不交。

现实社会,存在着大量 " 不交社保 " 的灰色地带。

每个月 2000 的社保成本。员工和小老板一商量,干脆不交了。你多拿 1000,我少交 1000。都有好处。你可能要问,这合法吗?严格来说,不太合法。

但这就像一个 " 潜规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地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之后,也许不行了。企业不准省,员工也不准多拿,该多少就是多少。

说白了,这就是国家在强制每个人做一个均衡。

二、社保的本质,

是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做均衡

想理解这件事,你必须透彻理解社保的本质。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两项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短期利益,就是你当下的生活、收入。长期利益,是你未来退休、生病、失业后的保障。

然而,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 " 短视 "。如果没有提前为养老做准备,那该怎么办?

社保的本质,是国家强制你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做均衡。拿出你一部分当前的收入,换取未来的收益。

那么,这笔 " 均衡 ",究竟有多少?我们一起来算笔账。

三、公司付了 13270 元,

员工到手 8152.5 元

问你一个问题。当公司给一位员工开出 10000 元的月薪时,员工实际到手了多少?公司实际支付了多少?

以上海为例,计算细则是这样的:税前工资是 10000 元 / 月。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是 8%,800 元。医疗保险 2%,200 元。失业保险 0.5%,50 元。公积金按 7% 算,为 700 元。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总共为 1750 元。如果再算上个人所得税 97.5 元,你到手 8152.5 元。

别忘了,五险一金还有企业缴纳的部分。养老保险是 16%,医疗保险(含生育)是 9%,失业保险是 0.5%,工伤保险按 0.2% 算(每个行业标准不同),公积金按 7% 算。所以企业为你交的五险一金是 3270 元。这也意味着,企业雇你的总成本是 13270 元。

或者你可以不看上面那些计算,简单记住一个结论:当企业付了 13270 元时,员工实际到手的是 8152.5 元。

好。算清楚了小账,也就能看懂背后的大账。

四、人口结构变化的压力,

最先体现在社保上

这笔大账,叫人口结构。

去年年终演讲上,我给大家看过一张图,是日本和中国人口结构趋势对比。

你有没有发现,人口结构就像一个三明治。底层是孩子,中间是成人,顶层是老人。

中国这块 " 三明治 ",看上去是不是跟日本的很像?

这个三明治,也在变得越来越小。底层越来越薄,中间越来越少,但顶层越来越厚。

想想看,三明治是不是上下都是面包,中间是肉饼、蔬菜之类。最好吃的永远是中间的肉饼。而现在,肉饼越来越薄,上面的面包越来越厚。这块三明治肯定没以前好吃。

三明治在缩水,也是在说,我们的社会在变老。

你看,我们大多数人还得靠看图表,才意识到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其实这股变化,早就体现在社保上。

社保做的,无非就是把 " 肉饼 " 加厚。用延迟退休、提高缴费年限等方式,拉高那根代表成人的 " 红线 "。

毕竟,养顶层老人,还得靠中间的成人。

五、社保的底层逻辑,

是今天的年轻人养今天的老人

很多人会说,我以后老了自己养自己,我交的社保不就用来干这个的。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社保的底层逻辑,是今天的年轻人养今天的老人,明天的年轻人养明天的老人。

要知道,直到 1997 年,我国才正式确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距离今天还不到 30 年。这也意味着,里面有个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很多现在领养老金的老人,是没有交过社保的。这也就意味着,现在年轻人交的社保,给了这部分老人。

那问题来了,谁来给现在的年轻人养老金呢?只能靠未来的年轻人。只有这样,这个循环才能跑下去。

但现实是,年轻人相对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低。

人口问题里有个概念,叫 " 老年人口抚养比 "。指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谁是劳动人口,正在上班或者创业的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 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大约是 22.8%。也就是说,全国 9 亿工作的人,养活 2 亿老年人。

那 5 年后?10 年后呢?大概率这个数字会越来越高。

还能怎么办?只能在养老金模式上下功夫。

六、全世界养老金两大主流模式:

" 现收现付制 " 和 " 基金积累制 "

全世界的养老金模式,主要分两种:" 现收现付制 ",和 " 基金积累制 "。

" 现收现付制 ",就像是 " 传送带 "。

左边,你给社保交钱。右边,退休的人直接取走。好处就是,不用等资本积累,现收现发。缺点就是,如果年轻人少了或者不交了,可能就完蛋了。

" 基金积累制 ",就像是 " 储蓄罐 "。

你交社保的钱,直接存进了专门的养老账户。退休后把罐子一摔,不光有本金,还有利息。不过,会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

而我们国家的社保制度,更像是两种模式的结合。

基本养老金,是 " 现收现付 "。个人养老账户,又像是 " 基金积累 " 的储蓄罐。

听上去,好像挺不错。只不过,这个融合模式继承了优点,但该有的问题还是会有。不然我们也就不用讨论社保了。

说到底,这个不完美的社保制度,是国家在给我们兜底。

七、找不到完美的养老制度,

只有合适的 " 风险组合 "

你有想过为什么国家要兜底呢?

因为任何国家都无法承担老年人大规模贫困的后果。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社会,有大量的老年人。没有社会保障,也就没有养老金。他们会遇到什么?贫困、疾病、流离失所。最终带来的只会是社会动荡。所以社保就是一笔必须要花的钱。

强制社保,就是将难预估的 " 事后救助 ",变成了可控的 " 事前筹资 "。

国外很多国家都在不断尝试。比如智利,在 " 私有化养老金 " 失败后,引入国家财政为贫困人群提供基础养老。这其实就是国家在兜底。

比如德国,是 " 现收现付制 ",因为抚养比下降,不断提高养老金缴费率和退休年龄,争议声从没断过。比如新加坡,要求全民强制储蓄,功能还涵括了住房和医保,但也对个人储蓄提出更高的要求。

你看,全世界都找不到一个完美的养老制度。大家都是在不断探索中,找到合适的 " 风险组合 "。

从个人角度看,也许生个娃,就像在社保的公域外,建了个私域。

当然,这个项目一旦上线,就没法下架了。

最后的话

全民社保,有人叫好,有人讽刺。还有人说 " 不是我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我 "。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社会变老,是房间里的大象。是所有人都没法避开的大问题。你可以生气这不是我造成的,却绝对没法忽视它的存在。

因为,它一定会在未来,逐渐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比如,你是企业家。现在你的员工到手 1 万元,你付 1 万 5。未来你想让员工到手 1 万,你可能要付 2 万。你的成本结构还支撑得住吗?

比如,你是员工。现在你每个月到手 1 万元,公司要付 1 万 5。未来你还想到手 1 万,公司要付出 2 万。你的职场竞争力还够吗?

比如,你是创业者。现在你的小团队每月薪资 10 万,你付 15 万。未来你还想维持 10 万,你可能要付 20 万。你的现金流还吃得消吗?

还是那句话。

全民社保,很可能只是个开始。

你做好准备了吗?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3 连!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社保 五险一金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公积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