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消费网 08-08
乔诺咨询《店效倍增》,首席陈俊波打造高坪效门店的四大实战指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今天,我们正在跨入一个全新的硬核增长时代。产能过剩、市场饱和、需求疲软,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厮杀。这是一张极具挑战的全新考卷。

如何破局?关键在于识别首要问题。影响企业增长的问题有很多,如果只解决一件事,终端零售门店的店效倍增可能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店效的显著增长甚至翻倍,几乎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店效倍增》73 期:广州专场

主讲:乔诺首席专家 陈俊波老师

一.零售转型: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创造顾客

过去,企业习惯用资源投入换取增长,但现在,资源型增长的红利正在消失。面对价格战的冲击和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更高要求,企业必须从 " 资源型增长 " 迈向 " 能力型增长 "。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版本升级,而是组织形态的进化。就像生物界中恐龙向鸟类的适应性进化一样,企业需要从批发型专业选手转变为零售型专业选手,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 " 人 - 货 - 场 " 的精准匹配。

7 月 30 日 -31 日,第 73 期《店效倍增》在广州开课,这门帮助企业从资源型增长迈向能力型增长的课程,迎来众多知名企业,600+ 企业家与高管团队的同堂学习,如:

聚焦身体护理领域的自然主义护肤品牌半亩花田;中国板材行业领军品牌大王椰;中国床垫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喜临门;中国高端社交用茶第一品牌华祥苑;以科教、科创、科普,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的科技教育公司好未来;中国智能家电知名品牌追觅科技;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知名综合性企业百亚股份等 ......

终端门店是企业与消费者接触的最前线。很多企业发现,自己的终端专卖店数量上看似充足,但实际运营中却面临重重窘境。

一方面门店数量不够,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市场覆盖率低;另一方面,线上线下融合渠道增速放缓,传统建材品类如瓷砖、卫浴等逐渐失去优势。更严峻的是,门店流量不足,工状态低迷,甚至出现 " 一天没客人 " 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下,门店像极了一个等待激活的 " 休眠账户 ",但激活的钥匙在哪里?

答案就藏在这两个方面:" 深耕 " 与 " 精研 "。

深耕,需要覆盖省会、地级市、县域及乡镇的全层级市场网络,通过区域渗透实现渠道价值最大化;精研,则要求企业聚焦精准定位,用 " 少而精 " 的产品矩阵替代粗放式扩张,以品质优势突破同质化竞争。这不仅是对市场的重新定义,更是对企业能力的极限挑战。

本期学员说

顾国良

大王椰 董事长

大王椰坚守 " 大树底下是我家 " 的品牌价值主张,通过全风格、全品类、全场景的产业布局,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舒适、多元生活的时尚解决方案。去年 9 月开始和乔诺合作,最初我们没抱太大希望,毕竟集团几百号人,能靠几场课改变思维吗?结果没想到,《店效倍增》用数据和案例证明,门店的生存状态才是企业增量真正的命脉,这彻底颠覆了我们过去只盯着生产端的老观念。

2025 年上半年,零售业务直接增长了 35%。要知道板材行业属于传统建材,市场饱和了还能增长,就像陈老师说的是 " 稳态量 " 的爆发。" 意愿大于能力 ",现在很多门店老板习惯了老路子,不是他们不想变,而是被过去的经验和环境给困住了。以前我们总想着先给门店看结果,现在我们反过来,先帮他们建立信心,就像种树一样,先让土壤变得肥沃,再慢慢施肥浇水。这让我想起公司转型之初,也是从改变高管认知开始的。

如果管理层自己都不信,怎么可能说服一线员工?回杭州之后,我们高管团队已经拍了板:店效倍增,必须成为我们 2025 年的头号工程。我们会把旗舰产品和供应链体系重新梳理一遍,压强资源投入。目前,板材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但看到那些用新方法实现增长的门店案例,我觉得只要方向对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这次回去能带着乔诺教的新思路,把大王椰的店效体系真正建起来。

湖北武汉大王椰 经销商代表

我们做这个品牌已经 11 年了,2020 年期间,我们参与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坚信深耕的价值。虽然今年行业整体环境艰难,但我们实现了 33% 的增长,也是因为这些年打下的扎实基础。这是我第二次学习《店效倍增》的内容了,但每次都能获得新的启发。有些认知甚至颠覆了我过去的实操方式,比如关于 " 打样 " 的策略,很多人只有看到结果才会相信改变。

冯永林

百亚股份 ( 003006 ) 董事长

我们在这个行业深耕了 32 年,是国内首家在 A 股上市的一次性卫生用品企业。未来 3-5 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好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品牌。今年商业环境变化太快,竞争格局也完全不同了。带着对未来的思考,我连续第 11 次来到陈老师的《店效倍增》课堂,每次听课都有新收获。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零售转型不是简单的量价提升,而是系统工程。

回去后我准备先做三件事:第一,把零售转型列为公司最高优先级,从组织架构到资源配置都要重新匹配战略;第二,用样板打造带动全局——这次学到的 " 共识再共识 "" 打一枪放一炮 " 这些方法特别实用,我们准备先选出核心区域做试点;第三,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不能只让员工知道怎么做,更要让他们愿意做、做得好。

二.转型路径:店效背后是人效,人效背后是员工投入度

一个企业如果不在 " 共识 " 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在后续执行落地管理的过程中,就会花更多更多的精力。本期课程中,为了在思想层面与组织架构上寻求变革,为了夯实店效倍增战役的基础,众多企业加大马力,组团学习课程。学员们在课上共识、课下复盘、集体共创,打通全员认知的一致性,更梳理各个业务零售转型落地的关键路径,做出迈向增长、迈向第一的落地方案:

半亩花田 店效倍增落地方案 展示

追觅科技 店效倍增落地方案 展示

华祥苑 店效倍增落地方案 展示

好未来 店效倍增落地方案 展示

店效倍增是一场重量级战役。产品上,要有一把过硬的旗舰产品武器才能劈开转型之路。打法上,前中后端高度协同。品牌、经销商、分销商纵向集成,消除部门墙。同时,要求每一个门店精细化运营,关键动作标准化。全过程都要保持全营一杆枪的心态,精细化运营要到每一个层级的每一个人,关键动作一个都不能省略。

本期学员说

亓丰伟

半亩花田 CEO

我们公司成立于 2010 年,专注美妆个护领域,现在已经是国内身体护理的第一品牌。这两年我们拓展了洗护发产品线,在抖音国货品牌里也做到了头部位置。最惊喜的是乔诺帮我们打造的旗舰产品,今年已经有将近 5 亿的销售额。

早在半年前,我们就开始考察《店效倍增》这门课程。正式下定决心是在 6 月底的那堂课,当时带着两个经销商门店做店效,不到一个月就看到了明显提升,这让我们确信这套方法论值得推广。这次我们组织了全国 100 多位经销商来参加,最触动我的是课间很多零售专家主动找我交流。

就像老师说的,共识是第一步,坚持才是根本。我们去年用一年时间推进店效倍增,今年线下团队反而被快速点燃——从大区到省区的共识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接着又带着全国经销商快速落地。现在我估计三个月内就能完成全国复制。这种从认知到行动的爆发力,比任何数据都更让人兴奋。

半亩花田 河北沧州代理商

我干这行快 30 年了,现在我们那边的生意规模也有几个亿,市面上主流的化妆品品牌基本都代理了。说实在的,现在百货和化妆品行业确实不好做,尤其是让经销商们愿意为新方法掏钱,太难了。

总听说《店效倍增》这个课很实操,我就想来看看有没有能用上的东西。两天下来,有两个点让我印象特别深——第一个是 " 打点 " 这个概念。以前总觉得只要把门店铺满就行,现在明白了,关键是要选对标杆店先做出成绩,其他门店自然会跟着学。第二个是关于人的管理。激励机制设计太重要了。只看销售额大家拼命会压价,反而影响利润。再好的种子也得看土壤适不适合。回去之后,我会带着团队一步步把学到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 " 土方法 ",毕竟接地气的才是最管用的。

三.路径验证:看见光,才能相信光

终端门店,处在销售链条的基层,他们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却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市场的波动、客户需求的变化,都可能让多年经营的努力付诸东流。

做企业,就是要成就平凡的人,带动平凡的人做出非凡的事。要想重塑终端门店的信心,必须让他们先打一场胜仗,即打出一个样板点。

打样板点的逻辑,在于不增资源,不动组织,不改门店,仅通过能力提升实现增长;目的是证明这种可行性是基于能力增长的长期效应,而非短期刺激或大量资源投入的结果。

当团队看到转变成为可能时,结合之前认知的改变,会开始相信,并愿意尝试,促使进入下一步行动。

在团队管理中,很多企业陷入 " 做加法 " 的陷阱,不断引入新流程、新工具,却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关键矛盾。执行力差不是执行者的问题,而是指挥者的动作太复杂。这种 " 减法思维 " 要求企业回归本质: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聚焦最主要的 1-2 个矛盾。只有简化流程、明确目标,团队才能高效执行。

本期学员说

李萌

喜临门国内业务中心 ( 603008 ) 总经理助理

喜临门以 " 致力于人类的健康睡眠 " 为使命,专注床垫研发生产,是国内寝具行业的领先品牌,也是亚洲最大的寝具生产基地之一。现在市场环境很严峻,喜临门作为中国床垫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率先提出零售转型和高质运营战略,正好和这次《店效倍增》课程高度契合。

说实话,听了陈老师的课让我特别有共鸣,最深的体会就是 " 共识 " 的重要性——只有上下达成共识,团队才能真正拧成一股绳。转型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找到清晰的路径。回去后我们第一步就是落地课程中的转型路径。今年我们明确提出要从资源型增长转向能力型增长,课程里提到的 " 共识再共识 "" 样板点打造 " 这些方法特别实用。现在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用系统的方法推动零售转型,把高质运营真正变成每个门店的日常动作。

童立志

追觅科技 线下销售部负责人

追觅科技于 2017 年成立,专注清洁科技研发,目前在全球拥有五六千家门店,覆盖 120 多个国家。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 60% 以上,这让我们在技术上始终保持着行业领先。2021 年,我们在抖音爆火成为网红品牌,2022 年启动双品牌战略,2023 年开启优化升级,2024 年又进行战略转型,每年保持近 10 倍的复合增长率。

这次参加乔诺的《店效倍增》,是因为创始人俞浩总看到陈俊波老师朋友圈后特别感兴趣。我们从 2022 年开始大力发展线下,现有门店 1200 家,今年目标要拓展到 10000 家。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自身在门店运营方面还有很多短板,急需系统方法论来支撑大规模落地。

课程中,最触动我的是 " 零售效率 = 流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 " 这个公式。虽然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不够精细,很多环节没有坚持到底。比如," 双手沾泥 " ——不是只有高管要深入一线,每个员工都要真正理解并执行到位。回去后我们第一步就是打造标杆门店,从管理层到基层全员下沉,把学到的方法论一步步落实到每个门店,让每家新店都能实现店效倍增。

四.证果燎原: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上毛主席的军事战略,我们可以在业务发展中有效借鉴。先点燃一处火花,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影响,然后逐步扩大,100 米、1 公里 …… 直至 960 多万平方公里,覆盖全国,实现整体目标的达成。

通过标准化和激励机制,将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从最初的第一批试点开始,逐步扩展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 直至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布局。

零售的本质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极致做。随着越来越多的试点成功,团队成员的认知会自然发生转变,主动加强内功,提升能力、管理水平和体系构建能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我们的战略保持一致,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零售转型的终极目标,是让企业回归初心。什么是支撑企业穿越周期的力量?当物质需求被满足后,企业需要找到新的驱动力——可能是使命,可能是愿景,也可能是对行业责任的担当。从一场会议的坚持,到一套方法的迭代,从一个样板点的突破,到整个体系的裂变,每一步都离不开对初心的坚守。而这份坚守,终将化作企业的 " 长坡、宽河、厚雪 ",在时间的积累中滚出不可逆的竞争优势。

如今,商业环境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迷茫、焦虑,每天都在发生。

顺境之下,我们要学习标杆。逆境下,我们更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历练团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度过危机。

乔诺咨询将会在 8 月 27-28 日 · 杭州 / 8 月 30-31 日 · 北京 开启《店效倍增》课程,助力更多中国企业从资源型增长迈向能力型增长,找到属于自己的增长引擎。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陈俊 广州 上市公司 破局 好未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