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08-06
从纯电反向“攻擂”,智己想靠超级增程切燃油奶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增程赛道从 " 高歌猛进 " 转向 " 降速提质 " 的关键拐点,智己选择迎难而上。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增程车型累计销量达 53.8 万辆,占新能源整体销量的 10%,同比增长 16.5%,但较 2024 年同期增速已明显放缓。在此关键拐点,智己汽车于 8 月 1 日在上海正式发布 " 恒星 " 超级增程技术,试图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体验瓶颈。

当前增程车型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纯电续航不足引发的频繁充电、馈电工况下的动力衰减、以及冬季低温续航显著缩水。

智己的目标并非小修小补,如智己 CMO 李微萌指出,过往增程技术的争议本质源于部分产品的体验短板,而 " 恒星 " 的目标正是将增程从用户心中的 " 妥协方案 " 重塑为 " 最优解 "。

为此,首款搭载该技术的新一代智己 LS6 将于 8 月 15 日亮相,豪华旗舰车型智己 LS9 也将在第四季度发布。智己此次技术发布的战略意图明确:以增程撬动纯电未能覆盖的增量市场,李微萌明确,其用户策略聚焦于吸引因里程焦虑而放弃新能源的增量群体,而非争夺现有纯电用户。为了支撑这一战略并覆盖更广泛的用户需求,智己同步加速渠道建设,计划在 8 月将销售网络扩张至近 400 家,形成 " 纯电 + 增程 " 的双轨布局。

纯电基因嫁接增程需求

与传统增程玩家从燃油车体系演化而来的路径不同,智己以纯电平台的技术积累为根基,反向重构增程体验。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将纯电领域已验证的高阶技术如 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电机、数字底盘及 AI 智能座舱直接注入增程系统,而非简单叠加增程器。李微萌明确表示,其目标是打造 " 一台增程,但更得是一台电车 "。

这种思路直接反映在技术方案的优先级上。行业最大的 66kWh 增程专属电池成为系统核心,纯电续航被提升至 450 公里,而 50L 油箱则退居为 " 无缝接力 " 的备份角色。这种 " 大电池小油箱 " 的架构颠覆了过往增程车依赖燃油延长里程的惯性思维,实质是用纯电技术覆盖用户 90% 以上的日常场景,仅保留增程器解决剩余 10% 的长途焦虑。

技术嫁接的关键在于解决纯电与增程的体验割裂。过往增程车最被诟病的 " 馈电一条虫 " 问题,在智己的方案中被转化为纯电技术优势的延伸。智己汽车 CTO 项娇透露,团队通过纯电三电系统的深度调校,使电池在 16% 低电量时仍能输出 275.5kW 功率(相当于 3.0T 燃油动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 NVH 静谧性的突破,利用纯电车型积累的声学包技术和全球首创的 ERNC 主动降噪,实现增程器介入噪音差控制在 0.5 分贝内,甚至达成 " 引擎盖搭积木 " 的无振感效果。这些本质上都是将纯电车的精致化体验标准,迁移至增程系统,从而消解用户对 " 发动机存在感 " 的心理芥蒂。

这种策略的本质,是将增程车重新定义为 " 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而非燃油与电动的折中产物。

高举高打,成本控制才是硬仗

然而,技术嫁接也面临成本与定位的平衡挑战。搭载 66kWh 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必然大幅推高硬件成本,而智己需在维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实现 " 纯电级体验 "。

传统增程车型为控制售价,普遍采用 40-50kWh 的电池,但智己与宁德时代通过材料创新、系统集成与规模化制造的三重突破,构建了成本控制体系。高焕在沟通会上透露,团队 " 不计成本地使用更高成本材料 ",通过单晶正极提升循环寿命 50%,结合电解液优化使电池寿命较常规产品翻倍。 这实质是将成本压力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摊,用户为 " 一周一充 " 的便利性支付溢价时,实际购得的是长期使用价值的提升。

更深层的成本重构来自系统效率的对冲。传统增程车因小电池导致馈电频繁,发动机长期处于低效工况,油耗攀升变相增加使用成本。而智己的 66kWh 大电池降低增程器启动频次,结合 Zephyr 1.5T 专属发动机达成的 5.32L/100km 亏电油耗,比同级平均油耗低 23%。这种 " 高电池成本 + 低油费支出 " 的模型,也可以部分抵消电池溢价。

更关键的是,宁德时代通过规模化制造与供应链垂直整合压缩边际成本,为终端定价留出空间。

若智己的超级增程模式跑通,车企的成本控制重心将从 " 压缩电池度电成本 " 转向 " 提升纯电场景覆盖率 ",而用户为便利性付费的消费逻辑,将倒逼产业链在材料寿命、系统效率与规模化之间构建新平衡。智己的突围,也是通过成本效率证明增程技术完全可以成为主流选择,而非过渡方案。

错位竞争与增量突围

智己的增程战略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的错位竞争,其核心在于避开与传统增程巨头在 " 家庭标签 " 上的正面缠斗,转而以纯电体验为切口开辟新战场。当竞品车型以 65L 以上大油箱强调 " 综合续航破千 " 时,智己新一代 LS6 却将技术火力集中于一个更尖锐的用户痛点:如何让增程车真正替代纯电车日常通勤。

这来源于对用户场景的深度挖掘。中汽中心与智己的联合调研显示:92% 新能源用户的城市通勤距离为 333km,49%-50% 无家充桩用户抱怨纯电里程过短。

对此,66kWh 电池实现的 450km 纯电续航可直接覆盖一周通勤,而 15 分钟补能 310km 的 800V 超充技术,则针对充电频率高的痛点。

这种策略的更大野心在于激活沉默市场。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50% 的背景下,仍有燃油车用户因补能焦虑拒绝电动化。智己将增程版 LS6 定位为 " 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正是用 "1500 公里无焦虑续航 + 纯电感驾控 " 的组合,消解燃油用户对电动化的最大顾虑,撬动燃油车基盘用户。

渠道扩张计划佐证了这一意图,8 月新增 100 家门店(总量近 400 家),重点覆盖三四线城市,而这些区域的家充桩普及率不足,恰是纯电车型难以渗透的市场盲区。

智己 " 恒星 " 超级增程的野心不言而喻,然而,智己的入局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其 2025 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 19158 辆,同比下滑 14.67%,仅完成年度 10 万辆交付目标的 19%,亟需新车型提振业绩;另一方面,增程赛道正日趋拥挤,除理想、问界等先行者外,小米、小鹏及多家合资品牌均已布局,而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尚界品牌也将在 9 月推出竞品尚界 H5(定位 15 万 -25 万元大众市场),进一步加剧内部资源竞争。

在行业增速放缓、对手林立的背景下,智己能否凭借 " 大电池小油箱 " 的技术差异化路线,真正撬动增量市场并实现销量突破,仍需市场检验。而这些答案将决定 " 恒星 " 是点燃产业革命,还是成为技术演进中的一颗孤星。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李微 拐点 新能源 主动降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