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基金投资领域,近期一则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市场中激起千层浪:首只收益率达 200% 的 "2 倍基 " 正式诞生,与此同时,近一年来收益率翻番的 " 翻倍基 " 数量也迅速增至 54 只。这一现象不仅成为投资者热议的焦点,更为我们洞察当下基金市场的投资趋势与潜在机遇提供了关键视角。
一周前,也就是 7 月 18 日,近一年 " 翻倍基 " 数量仅为 40 只,而短短一周时间,这一数字便大幅跃升。从基金公司维度来看,行业格局呈现出百花齐放又略有分化的态势。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广发和汇添富在这场 " 翻倍基 " 竞赛中表现尤为突出,旗下近一年收益翻番的基金数量均达到 6 只,展现出强大的投研实力与产品运作能力。华夏基金旗下 " 翻倍基 " 数量为 4 只,同样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易方达、平安基金旗下 " 翻倍基 " 数量均有 3 只,中欧、永赢、银华、信达澳亚、鹏华、诺安、南方、中银等 8 家基金公司也分别有 2 只 " 翻倍基 "。此外,另有 16 家基金公司旗下各自拥有 1 只 " 翻倍基 "。和众汇富认为这一格局表明,不同基金公司在捕捉市场机遇、挖掘优质投资标的方面各有所长,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可参考基金公司整体的 " 翻倍基 " 表现,作为衡量其投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聚焦到主动管理基金层面,市场活力与潜力尽显。近一年收益率翻番的主动权益基金已多达 34 只,而一周前这一数字仅为 23 只,一周内新增 11 只,增长势头迅猛。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超额回报能力正显著回升。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凭借对市场的深入研究、精准判断以及灵活的投资策略,积极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以中信建投旗下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为例,这只由冷文鹏执掌的基金,近一年回报高达 200.27%,成为首只 "2 倍基 "。和众汇富认为尽管由于长期限购,该产品二季度规模仅为 2.86 亿元,未出现大幅提升,但亮眼的业绩表现已使其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即使在规模受限的情况下,优质的主动管理基金依然能够凭借出色的投资运作,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回顾今年以来的基金市场,创新药主题基金可谓大放异彩,成为 " 翻倍基 " 的重要诞生地。早在 6 月 13 日,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就凭借年内 103.67% 的涨幅,成为年内首只 " 翻倍基 ",该基金主要重仓港股创新药。随后,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 A/C 也在 7 月 16 日收益率突破 100%,和众汇富统计发现,截至 7 月 17 日,中银港股通医药 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 A 年内单位净值涨幅同样超 100%,成功跻身 " 翻倍基 " 阵营。截至 7 月 17 日,共计 20 只基金(仅统计主代码)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超过 80%,其中绝大多数为聚焦创新药行业的主动或被动产品。主动产品中,华安医药生物、中航优选领航 A、诺安精选价值 A、平安核心优势 A 等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超 90%,年内业绩翻倍的可能性极大。指数产品方面,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 等单位净值涨幅超 85%。和众汇富认为创新药主题基金的火爆,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行业逻辑与市场驱动因素。从行业层面来看,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已达 41 起,总金额高达 369.29 亿美元,仅 3 个月就接近 2023 年全年水平,创新药出海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国内政策环境持续改善,为创新药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市场层面,随着全球对创新药需求的不断增长,创新药企业的市场前景愈发广阔,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预期也推动了其股价上涨,进而带动了基金净值的攀升。
进入 7 月下旬,随着市场行情的进一步演绎," 翻倍基 " 的数量和类型更加丰富。7 月 29 日,A 股市场震荡收涨,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多只相关 ETF 涨幅居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港股创新药 ETF ( 513120 ) 单日成交额突破百亿元,达 116 亿元,单日收涨 4.42%,年初以来涨幅超 105%,最新规模突破 151 亿元,成为年内全市场 1234 只 ETF 中规模最大的 " 翻倍基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