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 07-30
世界500强全球投资布局趋势: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春天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当下,全球经济体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混乱与震荡,宏观风险不断积聚,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挑战。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展现出无限潜力,从另一个维度增加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

面对极端复杂的宏微观产业环节,大多数产业参与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迷茫,而全球顶级企业凭借庞大的经济体量、敏锐的市场嗅觉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于全球产业升级、技术革新与区域竞争起到了 " 风向标 " 的作用。

基于此,前瞻产业研究院重磅发布《前瞻世界 500 强与中国民营 100 强全球投资布局趋势报告》,立足全球政经格局变革的关键节点,深入剖析顶级企业的全球投资布局,为各界提供极具价值的决策参考。

1、中低线城市跑出黑马

2018-2024 年间世界 500 强企业的投资布局,以北美和中印为中心,明显反映了全球产业链分裂与重整的大背景。

在美国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和供应链脱钩之下,世界 500 强企业在美国及周边国家加大了对高端制造业、先进技术研发等领域的投入,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并获取技术创新红利。

另一边,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最大的统一市场之一,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并且在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持续发力,也在吸引世界 500 强企业持续加码投资,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投资热点。

除此以外,世界 500 强的企业投资集中度也是在持续提升的,头部企业投资热度较高,因此北美和东亚或许将在很长时间内维持全球投资热土的地位。

不过在国内,情况正好相反。伴随国内产业全面升级和 " 双循环 " 战略的推进,内地新兴制造业强市崛起,世界 500 强企业过去集中在一线城市的投资也呈现分散化趋势,市场集中度下降。

当然,头部城市相对稳定。北京、上海和深圳 3 座城市的营商环境、投资项目、产业发展全国领先,相关项目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近年稳坐区域前 3。而在这三城之后,新一线城市头部的杭州和苏州已连续多年超过了传统一线城市广州。

而在第六之后,各个城市竞争激烈,你追我赶。其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低线城市的跃升,除了杭、苏超过广州以外,如厦门、常州、珠海等非省会二线城市凭借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准确押注,跻身榜单前列,甚至超过部分新一线城市。

不过具体来看,新一线城市超越一线城市只是个例,因为苏杭两城的实力远超其他城市,投资数量占了新一线投资的 31%,之后的南京、天津、武汉、长沙、西安 5 座城市投资数额较大,但数量较少,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 成都、宁波等 7 座城市投资金额较低,处于追赶状态。

相对而言,二线城市内部差距小一些,厦门、常州、珠海、福州、济南排名前 5,后面的城市投资热度相差并不大。

不过,由于多数二线城市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有限,其吸引投资的能力高度依赖地区产业集群的成熟度。而东部地区凭借更早的开放优势和长期积累,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产业生态 —— 从供应链配套到技术协作网络,从人才储备到政策支持体系,都为产业集群的壮大提供了沃土。

因此,当前获得世界 500 强企业重点投资的二线城市,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区域,这些城市依托区域内成熟的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汽车产业等集群,成为资本布局的优先选择。

2、各线城市分工明确

世界 500 强企业对中国各线城市的投资呈现出与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深度绑定的特征,不同线城市的投资行业分布差异显著,体现了清晰的城市分工逻辑。

世界 500 强对中国各线城市的投资逻辑呈现梯度分化特征:一线城市凭借顶尖资源聚焦技术制高点,新一线城市依托特色产业承接产业链协同,二线城市依赖东部产业集群提供配套服务,三线及以下城市则基于资源优势承担基础产能供给,形成与城市功能定位深度匹配的投资格局。

一线城市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和全球研发枢纽,聚集顶尖人才、资本和政策资源,承担 " 创新引擎 " 角色,主导产业链顶端的研发设计与总部经济,形成 " 技术突破 + 生态主导 " 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看到,世界 500 强在一线城市的核心投资行业为 AI 和芯片半导体。其中,北京、广州的 TOP1 投资行业为 AI,依托科研资源和政策倾斜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 ; 深圳、上海则以芯片半导体为主,受益于国产化提速和完整产业体系。此外,新能源、企业服务、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投资活跃。

而在典型新一线城市中,行业分布呈现显著特色:杭州聚焦 AI 和电商,苏州深耕芯片半导体,南京、武汉发力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西安、长沙侧重新能源和先进制造。

这些城市定位产业链协同者,通过承接一线城市的中游制造、研发分支环节,利用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如杭州依托互联网生态带动数字经济,苏州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承接芯片产业链延伸。

二线城市依赖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产业集群,投资行业以生活服务、建筑、新能源、智能装备为主,如厦门的生活服务、常州的医疗配套。

其核心逻辑是 " 区域配套者 " 角色,因综合实力较弱,需依托东部产业集群承接制造环节和基础服务,配套中高端城市产业需求,如珠海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承接物联网产业相关环节。

而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世界 500 强投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传统制造、钢铁等领域。这些城市凭借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成为能源、原材料及基础制造业的投资目的地。

背后逻辑是资源供给者的定位,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产业链底端的生产制造环节,为中高端城市提供基础资源和配套产能。

3、趋势与展望

综合报告内容,世界 500 强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呈现出区域梯度延伸、行业聚焦技术高地、策略注重协同与韧性、本土化深度融合等特征,反映出企业对中国市场结构与产业变革的精准响应。

1、区域布局:从一线向新一线、二线城市延伸,东部沿海仍是核心

一线城市凭借顶尖资源长期占据投资核心地位,聚焦 AI、芯片半导体等高端产业 ; 新一线城市依托特色产业集群承接产业链中游环节,如杭州的电商与 AI、苏州的芯片制造 ; 二线城市则依赖东部产业集群,以配套制造和基础服务为主,投资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2、行业聚焦:技术密集型产业成核心,产业链垂直整合加速

投资重点向 AI、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等技术密集型领域倾斜,且呈现全产业链布局特征。例如,AI 领域覆盖从芯片、算法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条,芯片半导体则聚焦设计、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3、投资策略:从单点布局到区域网络协同,重视供应链韧性

从单一城市布局转向多区域网络构建,通过 " 核心城市 + 周边配套 " 模式提升抗风险能力,例如长三角地区上海主导研发设计,苏州、无锡承接制造环节,形成协同网络。

而展望未来,世界 500 强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将延续上述趋势,并可能进一步展现出以下现象:

1、区域均衡化加速:新一线城市和东部二线城市将持续承接产业外溢,中西部核心城市凭借科教资源和政策支持,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吸引更多投资,逐步形成 " 东密西疏、多点开花 " 格局。

2、技术卡位竞争加剧:AI、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领域的投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围绕技术优势展开布局,加码基础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3、供应链韧性成关键:地缘风险推动企业优化 " 区域化 + 多元化 " 布局,通过在不同区域布局互补产能、构建本地供应商网络,降低单一区域依赖,提升全球供应链抗扰动能力。

4、绿色与数字化融合:新能源与数字经济的交叉领域将成为投资热点,企业通过整合绿色技术与数字化工具,响应 " 双碳 " 目标并抢占新兴市场先机。

前瞻经济学人 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 年全球及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 AI)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 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世界500强 一线城市 制造业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