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陈梓庆
7 月 29 日,《财富》杂志发布 2025 年世界 500 强排行榜。在 " 汽车与零部件 " 领域,共有 35 家企业上榜。其中,共有 10 家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包括比亚迪、吉利、奇瑞、一汽、北汽、东风、上汽、广汽、宁德时代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
从排名来看,比亚迪、吉利和奇瑞的排名相比去年均有所上升,比亚迪成为中国唯一的排名进入前一百名的车企;一汽、北汽、东风、上汽、广汽等企业的排名则有所下滑。
放眼全球市场,包括大众、特斯拉、日产等在内的多家头部车企的利润均呈现下滑态势,仅福特、现代、起亚和铃木四家实现营收和利润 " 双上升 "。
比亚迪排名超特斯拉,奇瑞上升超 150 位
在进入榜单的 10 家中国汽车及汽车部件企业中,比亚迪、吉利和奇瑞的排名均有所提升。
比亚迪的排名比去年大幅提升 52 位,位居第 91 位,首次进入前 100 强,并在排名上超越特斯拉,是中国车企中唯一进入世界前 100 强的公司。而被比亚迪超越的特斯拉,去年营收微增 1%,排名从 110 上升到了 106 位。
财报显示,去年比亚迪营收达 7771 亿元,同比增长 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02.5 亿元,同比增长 34%。销量方面,比亚迪去年全球累计销量 427.2 万辆。
吉利银河 A7 图源:吉利银河新能源官方微博
吉利集团排名 2025 年《财富》世界 500 强第 155 位,同比上升 30 位。财报显示,去年吉利集团营收首次突破 2400 亿元,同比增长 34%;净利润 166 亿元,同比增长 213%。在销量方面,去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 217.7 万辆,同比增长 32%。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 88.8 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约 92%。
去年首次跻身《财富》世界 500 强的奇瑞控股,今年位列第 233 位,同比上升 152 位。官方数据显示,近三年里,奇瑞汽车年销量分别为 123.3 万辆、188.1 万辆和 260 万辆。奇瑞汽车方面曾公开表示,奇瑞连续 22 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数第一位,并成为首个累计出口突破 500 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号称每 5 辆出口海外的中国汽车里就有一辆是 " 奇瑞造 "。
全球市场方面,通用汽车的排名从去年的 39 位升至 35 位,营收同比增长 8.3%,不过利润却同比下滑 40.7%。在中国市场,通用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旗下全新增程式混动轿车别克至境 L7 目前已经完成工信部新车申报并即将上市。别克方面表示,至境 L7" 是别克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关于豪华轿车的答卷 "。
至境 L7 图源:别克官方微博
现代汽车的排名从去年的 73 位上升至 68 位。与 2023 年相比,现代在 2024 年的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官方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在 2024 年全球零售销量 404.5 万台,同比下滑 2.7%。在中国市场,北京现代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刚过 10 万台,其中 6 月单月销量 2.17 万辆,今年前五个月月均销量 1.57 万辆。
上汽跌出前一百强
进入榜单的多家车企,排名均同比下滑。
上汽集团今年排名 138 位,去年排名则为 93 位,跌出前一百名。上汽集团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近 205.3 万辆,同比增长 12.35%。
广汽集团今年排名 252 位,去年排名 181 位,同比下降 71 位。广汽集团发布的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由盈转亏,预计 2025 年上半年净亏损 18.2 亿元至 26 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广汽集团方面表示,一是公司于报告期内推出的几款重点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处于爬坡期;二是既有销售体系与新能源转型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三是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改革落地显效尚需时间;四是公司海外销售基础薄弱。
北汽集团排名 201 位,相比去年排名下降 9 位。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富在今年 5 月末表示北汽要 all in 享界,全面发力打造享界品牌。7 月中旬,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将推出首款旅行车享界 S9T,计划今年秋季投入市场。
享界 S9T 图源:鸿蒙智行官方微博
北汽蓝谷发布的 2025 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北汽蓝谷预计亏损 22 亿元至 24.5 亿元。北汽蓝谷方面表示,业绩预亏主要原因为:" 为了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形势,公司持续强化产品布局,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快速扩张销售渠道,影响公司短期业绩 "。
另外,一汽集团排名 164 位,去年排名为 129 位,排名下降 35 位;东风汽车排名 291 位,去年排名为 240 位,排名下降 51 位。
全球市场中,也有多家头部车企排名出现下滑,且普遍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大众虽然仍是排名最前的汽车企业,但是排名也从去年的 11 位下滑至 12 位,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却同比下滑 31.6%。
排在第 15 位的丰田同样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营收同比微增 1% 的情况下,利润却同比下滑 6%。日产公司的利润跌近 250%,Stellantis 集团、雷诺和特斯拉利润均下滑超五成,通用和马自达的利润也下滑超四成,奔驰、宝马、本田的利润同比跌幅也都在三成左右。
当然,也有少数车企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福特、现代、起亚和铃木四家公司实现营收和利润均同比上涨,其中福特汽车的利润同比上升 35.2%,铃木汽车的利润同比上升 47.3%。
中国车企仍需提升利润表现
虽然一众全球头部车企利润下滑,但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利润表现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562.1 万辆和 1565.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5% 和 11.4%。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 542.6 万辆,同比下降 1.8%;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 552.4 万辆,同比增长 34.3%,国内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经超过燃油车。
汽车行业整体产、销量均提升,但利润表现并没有迎来实质性改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5 年 1~5 月我国汽车行业利润为 1781 亿元,同比下降 11.9%;汽车行业利润率为 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 5.7% 的平均利润率,但较 1~4 月的 4.1% 利润率有所改善。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车企也已经注意到规模效益尚未体现导致利润表现不佳的问题。北汽蓝谷、江淮汽车(乘用车业务)均在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中提到 " 规模经济尚未充分体现 ",主要体现在经济车型规模效益不突出、高端产品产能爬坡未带来利润辅助两个方面。
此外,今年 7 月 16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告诉时代财经:" 近期,相关部门连续发声,加大监管力度和整治手段,会对‘价格战’、‘内卷’有遏制作用,整体来看,汽车产品会逐渐回归正常的价格体系,车企会更多地比拼产品和服务,重新走向健康、良性、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