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商业评论 07-29
特斯拉排第一,懂车帝“不懂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车圈应该多些较真,少些饭圈。

一场测试颠覆大众智驾印象

7 月 23 日,懂车帝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上线,选取市场上热门畅销、辅助驾驶功能完备的 20 多个品牌近 40 款车型,涵盖问界、智界、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阿维塔、特斯拉等,模拟城区、高速的 15 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

出人意料的是没有一辆车能够在高速和城区两个项目场景中零失误。更为颠覆印象的是国产智驾跟特斯拉测试成绩差距显著,高达 15 款国产车型在 6 个高速场景里全部挂 0。特斯拉 2023 款的特斯拉 Model 3 后轮驱动版和 Model X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位列前二,高速 6 个事故场景模拟中只有 1 个不通过,断层领先下面的其它车型。

7 月 25 日,特斯拉 CEO 马斯克还转发了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科普节目的高速公路场景的测试视频,并配文称:" 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

这样的测试结果,应该是超出了许多人的固有认知的,毕竟排前的数款新能源车型,都是配备了激光雷达(有的不止一颗)+ 视觉的高阶智驾方案,理论上有更充分的安全冗余和向前感知距离。一时间," 国产智驾集体翻车 "" 特斯拉完胜 " 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和质疑。

比较有意思的是,面对这次测试成绩批评,车圈基本保持了沉默,发声的仅有几家,要么是不予置评,要么是建议设置 " 国标 " 提高行业水平。与之前懂车帝夏测冬测成绩发布后,多家车企强烈批评和不满形成了反差。

这是为什么呢?有公关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公关行业一般不会去直接面对群体性负面批评,不仅会让自己难堪也会让行业紧张起来,无视 / 沉默对待即可。

不过,这可能只是答案的一方面。

还有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带有官方背书性质的测试,无论是央视和懂车帝联合(虽然最后删去合作,但还是起到了传播背书),还是封闭部分高速公路测试,这都不是一般的商业媒体能够做到的。更不要说在测试发布后,公安部交通局局长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 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他重申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脱手脱眼将面临法律风险。

工信部还打算拟禁用 " 自动驾驶 " 宣传词,改用 " 组合辅助驾驶 "。岚图提出的 " 失效兜底能力 " 标准已引发行业讨论,可能成为未来强制规范。

笔者认为再迟钝的人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场带有官方性质的测试教育,但也不能仅仅只认识到这个层面,懂车帝的测试合不合理,智驾目前还有哪些问题,特斯拉智驾真的可以完全放心吗?这些问题也应该弄清楚,讲明白。

智驾测试背后的一些问题

01. 懂车帝测试真的合理吗?

懂车帝这次测试在高速设置了 6 大场景,包括 " 消失的前车 "、" 夜间施工区避障 "、" 野猪横穿 " 等等极端场景。城区则设置了 9 大场景,包括 " 转盘内汇入 "、" 儿童突然横穿 " 等高频的危险场景。

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是传播最广的场景,自然是在高速公路上的 " 消失的前车 ",车辆以 130km/h 行驶,前车突然变道,暴露出前方静止事故车。36 款车型里仅有 5 款成功完成避险,通过率只有可怜的 14%,超 70% 车型直接撞上事故车,部分车型因强行变道险些引发二次事故。

在 " 消失的前车 " 场景中,问界 M9 系统已规划向左绕行路线,但测试员疑似强制回正方向盘,导致碰撞发生。懂车帝官方解释称,这是车辆 AEB 功能触发后抑制了绕行功能。但这一解释并未能平息质疑。有业内人士质疑 " 消失的前车 " 场景变量不一致,有的测试车左车道是空的,有的车面临占道,很难绕行。

懂车帝则表示,虽然测试中的一些变量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总体还是尽量模拟了真实的高速行驶场景,而不是像标准实验室那样严格控制条件。他们也承认有些因素是随机的,比如左侧车道有车与否,完全取决于当天的路况。但他们强调,这次测试的重点不在于 " 谁的智能更强 ",而是在于 " 谁的反应更稳,犯错更少 "。

再比如 " 跟车距离 " 的设置,大家都选了 " 中档 ",但这个 " 中档 " 并不是统一标准,每个厂家定义的都不一样。特斯拉的 " 中档 " 是 60 米,而有些国产车可能只有 30 米。这样一来,起跑点就不公平了,特斯拉有更多时间反应,能避免事故的几率也更大。其次不同车的跟车策略不同,距障碍车的距离也完全不同,影响制动反应时间,直接决定了系统是否有足够时间成功避险。

辅助驾驶系统受到传感器瞬时状态、算法决策细微差异的影响,本身存在一定概率性,懂车帝只测试一次测试的成功或者失败,很难真实代表该车型在该场景下的稳定能力,这也让排名和 " 通过率 " 的统计意义大打折扣。

懂车帝的测试也并非没有行业意义,至少可以暴露出行业有一些盲目堆料,在各种长尾极端场景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比如行业内主流还是多颗激光雷达和视觉感知的模式,理论上安全冗余更高,但实际上并没有表现更好。在夜间施工 + 大型货车场景里,部分激光雷达车型失手没有通过测试场景,据分析原因多为回波干扰与建模滞后。特斯拉在这个场景中胜出的原因,是因为纯视觉方案在弱光中依赖多帧融合 +HDR,数据量加上网络深度让其表现更好。

正如岚图汽车高管邵明峰发文所说,现如今应该把 " 失效兜底能力 " 纳入行业强制标准,比如碰撞自动解锁,夜间施工误判等场景,要以 " 最差场景通过率 " 取代营销话术,倒逼企业构筑安全底线。

国内的标准制定也确实在加速。C-NCAP 技术部部长刘仕如介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计划在 2025 版评价规程中,新增 " 安全冗余有效性 " 评分项,包括传感器抗干扰能力、系统决策容错率等指标。比如在暴雨天气,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需保持在 80 米以上,达不到就扣分。

所以当下的智驾不应该鼓吹各种 " 自动驾驶和脱手 ",应该卷软件能力和安全冗余有效性,智驾可能在一万个场景中表现良好,但只要在一个长尾场景中出问题,那么结果就有可能是致命的。

02. 评测媒体如何避免 " 又当又立 "

懂车帝也许讲的是数据,但用户接受的是立场。

不少人已经对国产智驾排名了有了一个固有印象,比如 " 华为小鹏怎么可能输给特斯拉 ",就会激发出一些人的情绪抗拒。不少车主日常使用智驾都会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当测试成绩不符合他们的经验,也会有相当的质疑和不理解。

传统的汽车评测机构往往是封闭场景控制各种变量,给出的只是一份厚厚的报告和部分场景图片,测试结果怎么样需要各路博主或者厂家来解读。没有观赏性,也缺少竞技的刺激性。所以以懂车帝为首的评测自媒体,开始选择类竞技性比赛评测,要速度有速度,要碰撞有碰撞,争议性强,情绪反转不断,非常便于商业传播。

一直以来,华为、特斯拉、智驾都是汽车圈三大顶级流量,单评任何一家都有不小的流量,更不要说懂车帝这次排了 " 第一 "" 最后 ",虽然官方没直接排名但给出各项成绩也相当于排名了。

再加上 " 国产智驾全军覆没 "," 特斯拉充值特调 " 的话题,最终引发了汽车圈激烈的情绪冲突,导致用户站队、测试争议、热搜霸榜。平时不看汽车话题的人也时不时会聊上几句,只能说懂车帝这次是一次成功的内容爆款,远超懂车帝以往各种测试。

至于说懂车帝是不是 " 充值帝 ",是不是真的 " 懂车 ",并非是懂车帝的第一考量,历来传播高的内容很少有不被骂的,被看见被更多人关注才是王道。

当然懂车帝的初心也有可能是想做好评测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出来一个有权威性有客观性的评测呢?也并非没有办法,可以把传统权威机构中保研 / 中汽研等机构和各家主机厂都拉来一起制定规则,未来再测试就不会有那么多标准上的质疑了。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懂车帝既卖车又评车,这就多少有点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怕最后选择了商业化最大的打法。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懂车帝真的想做好评测,那就应该让专业做测评的栏目独立出来,接受舆论监督,而不是成为导流和促成交的工具。相关测试项目可以收费,但需要明确赞助方关系以及资金来源。

03. 特斯拉真的无敌吗

这次懂车帝测试中,有不少人直接无脑吹特斯拉全球第一,视觉方案才是最优解。特斯拉这次成绩好是真的,但并不能反映特斯拉真的遥遥领先。

有媒体指出,有点尴尬的是,这次测试的第二名还是特斯拉,而且是旧款的 Model X,使用的是 HW3.0 的芯片,甚至连软件都还是去年版本的 FSD V13.2。这话是事实,但是今年 2 月份特斯拉 FSD 刚进入国内的时候,懂车帝可是认真评测过一波的。

2 月 25 日当天,懂车帝对特斯拉 FSD(全自动驾驶)功能进行了直播测试,测试地点为北京城区。懂车帝选择的测试车辆为特斯拉 Model 3(搭载 FSD 功能),测试环境为北京城区的复杂路况,包括主干道、狭窄胡同等。

测试中特斯拉 Model 3 共出现 27 次交通违规行为,包括多次占用非机动车道、压实线变道、误闯 BRT 通道等。交通规则意识淡薄,特斯拉 FSD 完全无视交通规则,对中国道路规则缺乏基本的 " 敬畏 "。

笔者看到不少媒体对此评价只是特斯拉缺少数据 " 水土不服 " 而已,但从真实场景评测来看 FSD 在处理城市驾驶中的关键操作,如 U 型转弯、无保护左转以及识别减速带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困难 。在过了几个月后,旧版本的 FSD 表现反而比最新的还要好,多少有点难以理解。

在特斯拉的大本营美国市场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阳光眩光是纯视觉方案的 " 天敌 "。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正是由多起发生在阳光眩光、雾气或灰尘导致能见度降低情况下的事故所引发 。这表明 FSD 在处理这类常见光照问题时存在严重短板。

尽管 FSD V13.2.9 版本升级了 AI 架构,并提升了处理摄像头遮挡的能力 但其视觉神经网络在浓雾等极端条件下依然面临挑战。当输入图像质量严重下降时,网络中的特征提取层(如 Backbone 层)可能无法有效提取出关键信息(如道路边缘、障碍物轮廓),进而导致后续的决策完全失效 。虽然具体的失效层级缺乏官方文档说明,但整个纯视觉感知链路的脆弱性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FSD 仍然是一个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警惕,并随时准备接管的高度辅助驾驶系统。智驾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算法和模型的演进,更关键的是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其在感知、决策以及区域适应性上的根本性短板。

吹捧任何一家无敌,都是不明智的表现,无论是封闭测试还是大 V 带货,都只是一种观察和观点,并不能涵盖所有场景表现能力,最重要的还是把安全交给自己,而不是机器。

写在最后

陈震在懂车帝测试事件中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华为的 ADS 辅助驾驶目前体验最好,是在公路上得来的,但也理解懂车帝的封闭测试,他认为两个表达不冲突。但很多网友却不乐意了,认为他就是被充值了,眼瞎看不懂测试成绩,遭到不少辱骂。

这在当今互联网公共空间也是一个常态化的问题,抛开陈震大 V 的身份,如今普通消费者评论自己的消费感受越来越难,夸几句就成了 " 死忠粉 ",批评几句就成了黑粉,于是抱团取暖互相攻伐的现象频频出现。除了互联网信息茧房以及饭圈化的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较真的认真评测不多,恰饭视频到处都是,导致用户难以分辨真实信息。也有部分车厂动不动就出动法务,导致很多用户只能夸好而不能批评,让很多用户无法获得真实的评论,最后也不知道该相信谁。

因此,像懂车帝这样尝试开始大规模 " 严标准 " 的测试行为,不应该过多打压,反而要鼓励支持有更多这样的测试。

因为不管是汽车还是其他消费品,进步总是在风险暴露的不断改进中产生的。

参考资料:

懂车帝的测试可信吗 来源:虎嗅

懂车帝打的谁的脸? 来源:AutoLab

特斯拉是赢了,但不是全部真相 来源:虎嗅

懂车帝不是马斯克的通行证 来源:字母榜

如果你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者或者投资者,

请加作者微信拉你进高质量交流群!

点击推荐」,锦鲤附身!

- END -

投稿及内容合作|editor@chreview.cn

广告及商务合作|bd@chreview.cn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特斯拉 自动驾驶 懂车帝 高速公路 事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