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街道锚定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 的服务理念,将家政进社区作为提升民生服务品质的核心引擎,通过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与科技赋能,让家政服务深度融入社区肌理,尤其为老年群体构筑起便捷温暖的生活服务网。目前,街道已累计服务 800 余户老年家庭,开展家政服务超 600 次,收获群众满意度达 99% 以上,成功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社区服务样板。
( 一 ) " 政府 +" 模式筑基,筑牢家政服务品质防线
观音寺街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构建 " 政府 + 第三方 + 企业 " 的养老服务联合体。通过公开招标、实地核验等严格筛选机制,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引入优质家政服务商,为服务品质提供 " 政府背书 "。在服务商遴选过程中,街道从企业资质、服务标准、市场口碑等维度开展全方位考核,确保服务源头质量可控,为老年人送上安全可靠、多元丰富的家政服务。同时,积极推广老年卡消费模式,既便利老年人享受服务,又为辖区企业引流拓客,激活区域服务市场活力,实现居民与企业的双向共赢。
在推进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中,街道以满足养老需求为核心,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吸引 40 余家优质企业、服务商加入。这些成员单位依据自身优势,为辖区老人提供养老、助餐、文化、医疗等多元服务及专属优惠。街道还为 80 岁以上居民发放 " 观助 " 助老服务卡,持卡老人可通过 24 小时服务热线或合作商户,便捷享受专属服务。目前,养老服务联合体已累计完成上门探访 1665 人次、电话巡查 4021 人次,提供上门服务 636 次,切实保障老年人生活无忧。
( 二 ) " 空间 +" 融合赋能,拓展家政服务场景
街道充分挖掘现有空间资源,创新打造 " 空间 +" 家政服务新模式。以全覆盖的 7 家养老驿站为载体,将家政服务深度嵌入其中。这些驿站不仅提供呼叫、助餐、日间照料等基础服务,还开设书法、瑜伽等文化课程,聚集大量人气,成为天然的家政服务宣传阵地。同时,依托 " 一刻钟 " 生活圈开展小市集推广活动 20 余场,30 余家优质品牌商家及数 10 家政类企业参加,集中展示各类家政服务项目,同时展销货品 20000 余件,交易金额 35 万余元,有效辐射居民 4.8 万余人,打造 " 一刻钟 " 享老服务圈。这一模式既降低了家政企业运营成本,又让居民享受到实惠服务,实现企业效益与民生福祉的有机统一。
在驿站服务功能提升方面,街道持续加大建设力度。2024 年新建 2 家养老驿站,升级改造 5 家驿站。如今,辖区内各养老驿站除具备呼叫服务、助餐配餐、日间照料、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六大基础功能,不断拓展书法、绘画、舞蹈等特色服务,让老年人在驿站中吃得放心、玩得开心、学得舒心。
( 三 ) " 智能 +" 科技加持,提升家政服务效能
观音寺街道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构建 " 智能 +" 服务体系,为家政服务注入科技温度。线上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居家清洁、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多元服务资源,老年人通过电话或线上平台即可轻松预约,享受高效便捷的居家服务。线下针对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借助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健康状况,建立紧急救援响应机制,确保服务及时精准。这种智能化服务模式,既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又为困难群体提供坚实保障,让社区服务更有精度与温度。
在优化老年健康服务领域,街道持续完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智能养老试点建设。为失能老人提供免费上门专业护理服务,累计完成 337 人次;通过入户走访推进适老化改造,已完成 237 户,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 四 ) 升级养老助餐服务,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观音寺街道将解决老人 " 吃饭难 " 问题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现已实现 11 个养老助餐点位全覆盖。2024 年,街道创新推出 " 兴观 ' 食 ' 光 · 幸福食堂 ",打造 " 线上预定 + 上门配送 " 服务模式,提供 " 菜单式 " 定制服务。首家社区食堂开业后,日均服务现场就餐、打餐 120 余人次,上门配送 30 余户。随后第二家社区食堂也顺利运营,将暖心餐食送到更多老年人身边,让 " 舌尖上的幸福 " 触手可及。
未来,观音寺街道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家政进社区服务,不断整合优质养老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品质,让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